鲸鱼吧 关注:7,200贴子:27,144

亚河豚———亚马孙河的精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摄影:Kevin Schafer
在秘鲁伊基多斯附近,流淌着著名的亚马孙河。每年湿季的时候,河水淹没了附近的亚马孙雨林,一种神奇的动物——粉色河豚(亚河豚)会被吸引到林间觅食。它们扭动柔软的身体在树枝间滑行,如蛇一般蜷曲在带有沟槽的树干周围。绿如青蛙的鱼一冲进叶子里,立即被粉色河豚用长满尖齿的长嘴一口咬断。



1楼2012-08-21 16:44回复
      亚河豚,大约1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和其海洋祖先分道扬镳。那时海平面比较高,圣弗兰西斯科的加州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希利·哈密尔顿(Healy Hamilton)说,包括亚马孙盆地在内,南美洲有广大的地区可能都被多少有点微咸的浅水给淹没。哈密尔顿推测,当这片内陆海退去,亚河豚却留了下来,逐渐进化为一种恐怖动物,与我们钟爱的鳍状肢动物,外貌上已大相径庭了。亚河豚肉质球状前额,喙部尖而长,适合在枝蔓缠绕的雨林捕猎鱼儿,或者啄食河泥中的甲壳类动物。和海豚不同,他们的颈椎不连在一起,能90°旋转,非常适合在树丛中滑行。鳍状前肢宽大,背鳍退化(较大的背鳍在狭窄处会造成阻碍)小眼睛——因为他们可利用回声,精确定位河泥里的猎物。
      亚河豚重达450磅,长约8英尺,是四种已知淡水豚里体型最大的一种。其他三种河豚分布在印度恒河,巴基斯坦印度河域,中国长江以及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的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所有河豚,外貌特征都非常相似,哈密尔顿说,但是这四种河豚却不属于同一家族。DNA研究表明河豚是从古代海洋鲸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至少分布在三个区不同地方—先是印度,然后中国,最后南美——在现代海豚成为一个独立物种之前。这是趋同进化的一个例子:间隔十万八千里,基因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相似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了。
      每年春天,亚河豚离开所属河道的范围,到从前的栖地去晃一晃。在巴西西部Mamirauá R保留区,也就是英格兰肯特大学的东尼·马丁过去16年研究淡水豚的地方,亚马孙河的两条支流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会淹没数千平方英里的森林,使它变成树木罩顶的汪洋。马丁和其巴西同事维拉·达·席尔瓦(Vera da Silva)发现误入雨林深处的河豚多数是雌性,也许是为了躲避具有攻击性的亮粉色的雄性河豚。大部分雌性河豚多为灰色,而雄性多为粉色。马丁和达·席尔瓦认为那是瘢痕组织。
      “雄性河豚常常会拼个你死我活,”马丁说。“他们非常残酷,他们全方位攻击对手:咬咽喉、尾巴、鳍肢,撕裂呼吸孔。人高马大的雄性河豚个个伤痕累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性河豚能够变成亮粉色,自然也深受雌性河豚青睐——至少在交配季节——雨季来临,男男女女被洪水冲到了一起。
      粉色,不是讨好女人欢心的唯一法宝。他们有时会用长喙衔些野草或者一块木头,转着圆圈,击打水面。当地人以为他们是在自娱自乐呢,但马丁发现只有雄性河豚才会衔这些东西,而且仅限于雌性河豚在场。此外,为了足够惊艳,他们很可能来回飞行不下40次。除了人类和黑猩猩,没有其他哺乳动物懂得用物件来佐证实力,马丁说。“这就像一个人夸耀我有法拉利汽车,没什么两样。”
      淡水河豚没有天敌,除了人类。2006年12月,白鱀豚死于水质污染、螺旋桨叶片、水坝以及过度捕捞;第一批功能性“灭绝”的鲸目生物——也就是该物种不能进行自我繁殖了,即使有一两只样本存在。“消失的白鱀豚仿佛锯开了鲸目生物的生命之树。”哈密尔顿说。“我们失去了一段2000万进化历史。”恒河豚也是岌岌可危。现仅存数千头,生活在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水域。
      相比而言,亚河豚算是泡在蜜罐里了。虽然尚未探明准确数量,马丁认为至少有100000只。但是前途也颇让人担心。在Mamirauá R保护区,马丁发现在过去7年里,亚马逊河豚数量已经下降了一半。渔民用鲶鱼引诱河豚上钩,他说,有时他们也张网捕捉。
      亚马孙河沿岸流传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亚河豚法力无边,有时他能变成人形,从河里走出来,引诱男人和女人,带领他们进入神奇的水下世界。有些人说它戴一顶草帽,是为了隐藏呼吸孔和突出的前额。现代人听到这种传闻,当然不会相信。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何曾不是一个悲剧呢。因为为了活下来,河豚或许要借助古老魔法,蛊惑人心。
    


    2楼2012-08-21 16:45
    回复

      亚河豚和我们钟爱的鳍状肢动物一点儿都不像。他们是如何来到亚马孙河——为啥么雄性亚河豚会是粉色呢?
      


      3楼2012-08-21 16:47
      回复

        亚马孙盆地。亚河豚穿行在发酵的茶色淤泥里和腐烂植物间, 看上去闪着橙色光辉。而浮出水面后,他们又恢复了浅灰色,有些是粉色。巴西境内河豚,他们会发出高频率声波,立体定位环境位置。
        


        4楼2012-08-21 16:48
        回复

          在自然保护区入口,游客看到两只亚河豚为抢食一条鱼,举止幽默,常常惊叹不已。虽然人类才是他们唯一的天敌,但是这种原始游戏,求偶竞争,甚至孕期营养补给,都会让亚马孙河豚伤痕累累。粉色表皮的齿痕,破烂不堪的尾鳍和鳍肢,都是雄性河豚的光荣徽章。
          


          5楼2012-08-21 16:50
          回复

            亚河豚下颚肌肉发达,像鳄鱼般凶狠,“咔嚓”一口咬断长喙下的猎物。“有点像人类的断头台。”
            


            7楼2012-08-21 16:52
            回复

              亚河豚击起千层浪,充分展示它的力量和柔韧性


              8楼2012-08-21 16:53
              回复

                求偶现场:雄性亚河豚向上抛起一颗特大号雨林树种。实力展示还包括 用树枝和河草击打水面,像捧奖杯一样举起活乌龟。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托尼·马丁说。“雄性河豚会不断地浮出水面,托起东西,慢慢地旋转。”河豚大部分习性,对我们而言,还是深不可测。“但是我们可以推测高声唱歌或者吹响号角,有可能是一种实力展示,”马丁说。“目前我们只能窥见一斑。”
                


                9楼2012-08-21 16:56
                回复

                  黄金水下城的虚拟君主——亚马孙河豚——神秘的民间传说,或许能保护他们,免受人类侵犯。


                  11楼2012-08-21 17:00
                  回复

                    如今,热带雨林充斥着大量商业捕鱼队,他们开进亚河豚的栖息地,新的游戏规则,新的世界。昔日河中霸主,也是提心吊胆。
                    


                    12楼2012-08-21 17:04
                    回复

                      广角镜头拍摄的长喙、矮胖亚河豚,提示我们它和鲸有亲缘关系。淡水河豚从古代海洋鲸类动物进化而来,仍然保持着强有力的尾鳍,但是其流线型的背鳍只剩一点点脊梁了,以便适应迷宫式热带雨林。
                      


                      13楼2012-08-21 17:05
                      回复

                        亚马孙河豚是一种神奇的粉色淡水动物,通常生活在充满沉淀物的亚马孙河昏暗水底。


                        14楼2012-08-21 17:06
                        回复

                          亚马孙河豚呈现出特征明显的粉色,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深,此外亚马逊红褐色的河水也是导致亚马孙河豚粉色外表的原因之一。
                          


                          15楼2012-08-21 17:08
                          回复

                            亚河豚几乎完全是瞎子。为了拍摄到完美的照片,凯文在满是寄生虫和水虎鱼的亚马孙河水中,同最多6条亚马孙河豚一起在河水中游泳。这些河豚几乎完全是瞎子,身长可达7英尺(2.1米)。
                            


                            16楼2012-08-21 17:09
                            回复

                              巨大水体成亚河豚完美家园。凯文说:“我在亚马孙河的支流里奥-尼格罗河拍摄亚河豚,这条支流位于亚马逊热带雨林中部,大约长1000英里(1609公里)。这一巨大的水系最宽可达1.6公里,水深最深有100英尺(30.48米)。这一巨大的水体是河豚完美的家园,非常幸运,我在河岸边发现一个河豚群落。”
                              


                              17楼2012-08-21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