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老街吧 关注:863贴子:3,772
  • 7回复贴,共1

【高淳老街】文化闲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淳老街
 

  哪一座有些历史的城市没有几条老街?一溜浸透风雨沧桑、
墙体斑驳、青苔连天接地的砖木结构小楼,一条湿漉漉的被岁月
的脚板打磨得光亮亮的悠长石板巷道,一群操浓重方言散漫进出
的世居者,还有沿街林立、泛黄的古线装书般记录老街成长痕迹
的特色店铺,这就是棱角分明的老街。我们之所以趋之若鹜,最
关键的理由,是因为我们想拾起一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十分熟
悉而今在很多地方已渐行渐远的历史,继而拾起一份在繁华、浮
躁中丢失已久的宁静与沉着。

  在一个空气中灵动着粉粉的桃、碧碧的柳、青青草的气息的
上午,缕缕阳光泼洒在老街,也泼洒在我们因了季节的转换而格
外晴朗的灵魂深处。站在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金陵第一
古街”的高淳老街的石板路上,当我们将阳光的味道连同老街吐
纳出的烟火味一同装进胸腔,久违了的那种家的味道刹那间漫过
全身,曼妙无比。

  高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它是吴楚两
国战略争夺的要地。老街位于县城南端水运繁忙的官溪河北岸,
始建于宋代,历代徽商云集于此,为老街烙上了徽州文化的印记。


  老街长800多米,在宽不过4米的街道两旁,民居挨肩接踵。
临街的是店铺;中进乃客堂或作坊,卧室一般在楼上;后进则为
货栈或晒场。每进之间有横式天井。为节省土地,邻里共用一堵
山墙。它同时是风火墙。门窗多为木结构,徽州特征凸显:木窗
一律镂格,登楼推窗,街景尽收眼底;木板门居多,石质门框较
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绘,保持原木本色。门面装饰重在梁枋和斜
撑木雕刻。雕刻手法多样,风格粗犷流畅,折射出商人追求财运
亨通的心理。

  走进老街,就像走进高淳厚重的历史:这里有全国首屈一指
的道教神像画展览馆、古代砖雕石刻馆、高淳民俗馆、新四军一
支队司令部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集中反映了不同时期高淳社会
生活的各个侧面,在苏南古镇中独树一帜。

  在老街,拽住游人目光的,除了古建筑,当数平常难得一见
的千层底纯棉布鞋、真丝刺绣的现场制作。静静地蹲在全身心投
入制作的民间艺人身边,轻触泛着他们智慧和汗水光泽的工艺品,
就像轻触浩瀚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前行的辙印。

  豆腐干、糕点、蒜菜,是高淳的风味食品。而我独对那又香
又甜又大又圆的炒米糖感兴趣。在卖炒米糖的店铺前,年逾六旬
的老奶奶始终笑意盈盈地瞅着我,那眼神,就像母亲疼爱地瞅着
自己淘气又贪吃的孩子。老人足数将炒米糖装进方便袋后,又顺
手抓了几个塞进去,说送与我吃。这让我觉着今天拎回去的不只
一袋炒米糖,还有一丝丝温馨。

  在一户茶庄,我们欣赏了应和着春锣春鼓此起彼伏的春歌表
演。春歌又叫唱春,在高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每当新年伊始春回大地之际,唱春人敲锣打鼓给千家万户送去喜
庆祥和。如今,离开老街许多天了,那高亢、嘹亮、写满喜悦的
春歌声却盘桓耳际。为何不能忘怀?我想,除了它是一方地域文
化的缩影,为老街增添了些许怀旧的色彩,还让我听到了历史的
风声正从耳边沙沙吹过。

 





1楼2007-03-11 16:55回复


    2楼2007-03-19 11:04
    回复
      d


      3楼2007-12-12 21:00
      回复
        • 122.88.2.*
        gbvhnyjhuljklyuoyjgmnbjhuy


        4楼2008-03-02 15:26
        回复
          • 122.88.2.*
          GFHFGVVBNVBFGFGDCB


          5楼2008-03-02 15:27
          回复
            • 122.94.214.*
            不错


            6楼2008-07-23 22:46
            回复
              • 218.30.107.*
              如今你在那里呢?


              7楼2008-10-03 18:33
              回复
                • 218.94.135.*
                写的好,我喜欢出蒜菜,上次回去买的,和我奶奶掩的一个味


                8楼2008-10-07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