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度年华吧 关注:46贴子:5,674
  • 4回复贴,共1

父教与林则徐悬匾“制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师,因此他很注意对儿子的早期教育。林则徐自幼聪颖,4岁入私塾读书,7岁学习作文,成绩往往超过同龄孩子。林宾日对此深感欣慰,觉得儿子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林宾日越来越感到儿子的性格发展很不正常,小小的年纪却喜怒无常,顺利时扬扬自得,遭受挫折时便烦躁不安。父亲感一个人成才不仅靠智力超人,学习突出,还要取决于他的人品。于是林宾日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教子的方法。首先,他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遇事不怒,待人和蔼,为人处事谦恭谨慎。即使儿子犯了错误,他也决不以“长”压人。林宾日的言行使林则徐受益匪浅。
    另外,林宾日还十分重视用暗示法来教育儿子。有一天,父亲回到家脸色与往日不同,林则徐问父亲今天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何以面无喜色。父亲借机给他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某官以孝著称,对不孝之子绝不轻饶,必加重处罚。一日,二贼入户盗得一头耕牛,又把此家的儿子五花大绑押至县衙,向县官诉其打骂父母不孝之罪。该官一听儿子竟然打骂父母,犯下不孝之罪,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喝令衙役杖责50大棍。正在此危急关头,这家老母跌跌撞撞赶来,跪在县官面前,声泪俱下央求县太爷棍下留人,还要靠儿子养老送终呢。老母把儿子的孝道说给县太爷听。县官听罢,追悔莫及。这时才想起找两贼人算账,可两贼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以及父亲身教的良苦用心,给林则徐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林则徐做了高官,他在府衙里总是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制怒”两个大字,以此鞭策自己,警示自己。


1楼2007-03-11 14:32回复
    `


    3楼2008-05-07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