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粉丝吧 关注:114贴子:3,958
  • 12回复贴,共1

《老子全解与中华精神建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全解与中华精神建设》

王振今
《老子全解与中华精神建设》
周景王《义经》老子文【第 一 章】解
原 文
道可道(导),非常道。名可名(命),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 文
规律可以逻辑,逻辑不是常说的规律。名谓可以理想,理想也不是常说的名谓。
无是人认识必然开始的知无判断;有是人对万物发展条件的判断。因此说:在认识必然的知识领域,“正度”知无的目的在科学真理的奥妙;在实践人文领域,“齐辑”知有的目的在实现理想的条件。
以上的相对观念,同出于对实际的认识而区别于魂魄知性与精神理性范畴。同样称道于思想创意,创意又创意,是解决诸多问题的途径。
说明:
感性总结出的规律,可以创意成理性逻辑(古称规矩、齐辑),而由理性整合出的逻辑并不是平常说的由感性认识出的规律;名对实的认识理解(古称正度),可用逻辑方法创意成理想目的(古称假至言),而理想目的也不是平常说的名对实的认识理解。
古文无标点符号,全凭内容和用字断句。《文子·微明》老子说:“居知所以、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管于·内业》说:“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而序其成”就是事物自己循行而成的程序,古人把它叫“道”或加工成逻辑规矩“可道(导)”,现今人们把它称为规律性和逻辑性、必然性和创意性、科学性和理想性。规律是人对物本的造意描述,中国古人用“道”的规则定位了它的来龙去脉;逻辑是人对事本的思想规划,中国古人用“德”的原则定位了它的来龙去脉;理想是人对自身发展的创意规划,中国古人用“义”和“导”的规范定位了它的来龙去脉。《文子》老子说:“大政无险民易导。”古人的进取环是:同道度力,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同义度导,同导度成,同成度道。道,指规律;力,指劳动力;德,指原则;义,指理想;导,指办法;成,指国家……进取不止。现代中国人包括那些精英,都分不清规律与逻辑,名称与目地的界限,不如古人明白。古文道通“导”、名通“命”。“可道”、“可名”可释为可导、可命。齐辑和正度都是古词,相当今译的“认识论”和“逻辑”。有和无是老子说道的前提概念:观念“当其无”的判断在意念上就决断“以为用”,反之在观念“当其有”的判断在意念上就决断“以为利”(见11章定义)。“恒”和“常”是其定语,“恒无”指的是“知无”的科学领域,“常有”指的是为利创世的领域。自无起有的认识(古称《无学》)是无穷的,因此称其观念为“恍”;知无创有的实践(古称“无为”)也是无限的,因此称其意念为“惚”(见14、21章定义)。玄字依《文子·自然》中老子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于弦。”弦通玄,可解为创意,另请参看本文六章。徼:索取。母:生产的源泉。恒:永久的。常:常规的。恒、玄等遵帛书原文。
0
回复
1楼
20


IP属地:浙江1楼2012-08-18 03:28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787819521


    IP属地:浙江2楼2012-08-18 03:28
    收起回复
      2025-05-17 10:30:04
      广告
      顶起


      IP属地:浙江3楼2013-10-22 12:01
      回复
        【宝庆隐士】谬论危害还科学的清白【王振今】那得先弄请中国艺之科与西方科之艺的区别
        中国周朝以前培养人才能“艺”的体制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以仁义交际,“乐”以养性达情,“射”以无有知识,“御”以道德驾驭,“书”以传承渊博,“数”以程度算法。《六艺》才能之下分科“艺之科”:礼艺: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乐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艺: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御艺: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书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思想能力的学问;数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这些,就是中国“周朝大义”以前形成的人类才能育教逻辑体制。
        现代科学技术发端于西方宗教的作业术,为了愚弄人敛财宗教教堂设置了各种机关制造虚幻让人虔诚迷信,这也启蒙了科学聪明。当教廷发现科学能戳穿迷信毁灭宗教时,便镇压才能人烧死“布鲁诺”……,可已经大势所趋了。于是西方宗教就变换了一个“主观客观”生存理由,说科学的目的在发现客观存在,而所谓的“客观”就是上帝先知的观,而一切在人的“主观”如何发现“客观”。不把人道放在天道和心地道中考量的“以人(主观)为本”,实际就是在强调封建迷信的“以上帝(客观)为本”。因此,发端于西方的心理学精神病学,不懂人类历史青赤黄白黑心灵经验一切以实验科学为依据。由于不懂精神意魂魄心灵规律,不懂水火土木金行为逻辑,他们面对宗教迷信引起的心灵人格扭曲显得无能为力,表而不本虚而不实疲于应对。
        【宝庆隐士】说:“谬论的危害……还科学的清白”。其实,那得先弄请中国艺之科与西方科之艺的区别再说。古中国的“艺之科”是才能下的分科,以才能下的各类科学育教蒙昧。西方的科学技术是“科之艺”,以宗教允许的客观科学教育梦寐,统称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人又试图增加个思维科学。难道,技术就不算科学吗?这又不能自圆其说,钱学深为此伤透了脑筋。宝庆隐士谈的宇宙科学及其计算,我没涉及,但古中国对宇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阳补阴平衡规律的科学技术,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以上的道理,供参考。I


        IP属地:浙江4楼2013-11-03 04:02
        回复
          【宝庆隐士】谬论危害还科学的清白
          【王振今】那得先弄请中国艺之科与西方科之艺的区别
          中国周朝以前培养人才能“艺”的体制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以仁义交际,“乐”以养性达情,“射”以无有知识,“御”以道德驾驭,“书”以传承渊博,“数”以程度算法。
          《六艺》才能之下分科“艺之科”:
          礼艺: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
          乐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
          射艺: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
          御艺: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
          书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思想能力的学问;
          数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这些,就是中国“周朝大义”以前形成的人类才能育教逻辑体制。
          现代科学技术发端于西方宗教的作业术,为了愚弄人敛财宗教教堂设置了各种机关制造虚幻让人虔诚迷信,这也启蒙了科学聪明。当教廷发现科学能戳穿迷信毁灭宗教时,便镇压才能人烧死“布鲁诺”……,可已经大势所趋了。于是西方宗教就变换了一个“主观客观”生存理由,说科学的目的在发现客观存在,而所谓的“客观”就是上帝先知的观,而一切在人的“主观”如何发现“客观”。不把人道放在天道和心地道中考量的“以人(主观)为本”,实际就是在强调封建迷信的“以上帝(客观)为本”。
          因此,发端于西方的心理学精神病学,不懂人类历史青赤黄白黑心灵经验一切以实验科学为依据。由于不懂精神意魂魄心灵规律,不懂水火土木金行为逻辑,他们面对宗教迷信引起的心灵人格扭曲显得无能为力,表而不本虚而不实疲于应对。
          【宝庆隐士】说:“谬论的危害……还科学的清白”。其实,那得先弄请中国艺之科与西方科之艺的区别再说。古中国的“艺之科”是才能下的分科,以才能下的各类科学育教蒙昧。西方的科学技术是“科之艺”,以宗教允许的客观科学教育梦寐,统称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人又试图增加个思维科学。难道,技术就不算科学吗?这又不能自圆其说,钱学深为此伤透了脑筋。宝庆隐士谈的宇宙科学及其计算,我没涉及,但古中国对宇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阳补阴平衡规律的科学技术,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以上的道理,供参考。I


          IP属地:浙江5楼2013-11-03 04:05
          回复
            有电子版?发个来学学


            IP属地:广东6楼2014-10-24 02:44
            收起回复
              不知道


              IP属地:浙江7楼2014-10-26 07:15
              回复
                嗨,老王惨了


                IP属地:浙江8楼2015-03-23 21:39
                回复
                  2025-05-17 10:24:04
                  广告
                  周景王《义经》老子文【第 一 章】解:世界的规律规矩
                  原 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 文
                  天道宇宙规律,可生出人道世界规律,世界规律生出非常心道规律。天道宇宙规矩,可生出人道世界规矩,世界规矩生出非常心灵规矩。
                  知无的观念判断,是人类名谓天地的开始;知有的观念判断,是人类名谓创意进取的根据。因此说,在不断认识未知领域,人类知无的欲望在追求真理的奥妙;在不断认识已知领域,人类的知有欲望在追求理想的兑现。
                  无和有的相对观念判断,同出于对实际的认识而区别于观念真理和意念理想的不同名谓。同样称道于心灵之弦,此弦彼弦交互整合,是人类认识创意生活的奥妙门径。


                  IP属地:浙江11楼2015-03-23 22:11
                  回复
                    一个可字就翻译错了。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断句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意思和可字的含义都截然不同


                    IP属地:福建17楼2021-11-29 14:19
                    回复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难道不是这样断的?


                      IP属地:重庆18楼2024-01-17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