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资料显示,1990年6月,国家批准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992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了几十个保税区。
拥有这样的窗口和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是河北这个沿海省份多年来的梦想。但种种因素影响,直到2009年,河北的这一工作才正式启动。
刘庄生记得,那一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政府有关领导就率队到唐山市调研保税港区建设工作。3个月后,省政府正式行文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曹妃甸保税港区。
报告中写道,河北是沿海省市中唯一没有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省份,曹妃甸已经具备了保税港区设立的条件,恳请国务院批准设立。
但显然,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据有关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有60多家单位在排队申报综合保税区。但同时人们也注意到,通过审批的保税区发展良莠不齐,有的发展迅猛,有的几年下来不见动静。
类似这样的因素,使国家对于设立保税港区变得非常慎重,条件也非常严格。申报中的曹妃甸就面临着种种严格的审查和考验,与获批存在差距的问题需要一个个解决。
翻阅申报材料,记者发现,从2009年至今,先后有三位省长签发上呈国务院的请示报告,接力申报。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致信国务院,恳请国家支持这项工作。同时,石家庄海关也积极运作,加大沟通协调力度。
今年1月,海关总署启动了设立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征求意见工作。在完成与9个部委的联合会签工作之后,将设立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相关请示上报了国务院。
7月29日,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曹妃甸保税区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一位知名网友发表微博说:“河北一定要抓住机遇,跨越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