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LT)拍摄了星系NGC 1187的新图像,成为迄今为止它的最清晰图像。这个漂亮的星系位于波江座,离我们约6000万光年。在最近30年间,NGC 1187中爆发了两颗超新星,其中最新的那颗爆发于2007年。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195_6032410.jpg)
NGC 1187和超新星SN 2007Y(白圈标出)
星系NGC 1187(注1)几乎正面朝向我们,使我们得以很好地看清它的旋臂结构。可以看到它有5、6条旋臂,每条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尘埃。旋臂上散布的蓝点表明星际气体云中正在形成年轻的恒星。
星系的中心是泛黄的核球,该部分主要由老年恒星和气体尘埃组成。就NGC 1187而言,核球外部还有微妙的棒状结构(图上根本看不出,原文的这段话怀疑是copy类似文章中的错误)。棒状结构起着输送旋臂中的气体到中心的作用,增强了中心区域的恒星形成活动。
在星系的外围,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暗淡的遥远星系,还有几个星系闪烁在NGC 1187盘面后方。遥远星系的红色与近得多的前景星系的淡蓝色形成明显对比。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634_7239074.jpg)
NGC 1187所在的夜空大图
表面看去,NGC 1187显得很安静;但从1982年起,已经有两颗超新星在其中爆发。超新星是猛烈的恒星爆发事件,前身星是大质量恒星或双星系统中白矮星(注2)。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高能量事件之一;它是如此明亮,以致于在其变暗的数周或数月前,超新星常常使得所在的整个宿主星系相形见绌。在此短短时段内,超新星辐射的能量几乎与太阳一生(约100亿年)中辐射的能量相当。
1982.10,ESO的拉西亚天文台发现了NGC 1187中的首颗超新星——SN 1982R(注3)。2007年,南非天文爱好者Berto Monard发现了它的另一颗超新星——SN 2007Y。接着,一个天文学家使用不同的望远镜(注4),仔细观测、研究它约一年。本图就是根据当年观测数据创建的,当时离超新星的最大亮度已经过去了很久,超新星就是图像下方的红点,以白圈标出。
本图数据由ESO的1#缩焦器和中精度光谱仪(FORS1)拍摄,它安装在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上。
附注:
1、1784年,威廉•赫歇尔爵士(William Herschel)在英国发现了NGC 1187。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743_3489990.jpg)
NGC 1187在波江座的位置
2、超新星有两类,一类是8倍太阳质量以上的大质量恒星演化到其生命末期,随着核能的耗尽,核心不能继续抵抗引力坍缩而产生的剧烈爆发(残骸是中子星或黑洞)。另一类,以碳氧为主成分的白矮星吸积其伴星的质量(一般伴星的质量大于白矮星),如果吸积的质量足够多,白矮星将坍缩而触发超新星爆发(上述两个说明都很简略,其实超新星爆发的机制是很复杂的)。
3、国际天文学会(IAU)规定的超新星命名方法为:先是发现的年份,然后以英文字母排序表明当年的发现顺序。编号先是大写的A~Z,然后是小写的aa~zz(按现在每年几百颗的发现量,够用了)。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4995_1182251.jpg)
SN 2007Y与其他几个大质量超新星的比较,横坐标为前身星的质量,纵坐标为爆发能量。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195_6032410.jpg)
NGC 1187和超新星SN 2007Y(白圈标出)
星系NGC 1187(注1)几乎正面朝向我们,使我们得以很好地看清它的旋臂结构。可以看到它有5、6条旋臂,每条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尘埃。旋臂上散布的蓝点表明星际气体云中正在形成年轻的恒星。
星系的中心是泛黄的核球,该部分主要由老年恒星和气体尘埃组成。就NGC 1187而言,核球外部还有微妙的棒状结构(图上根本看不出,原文的这段话怀疑是copy类似文章中的错误)。棒状结构起着输送旋臂中的气体到中心的作用,增强了中心区域的恒星形成活动。
在星系的外围,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暗淡的遥远星系,还有几个星系闪烁在NGC 1187盘面后方。遥远星系的红色与近得多的前景星系的淡蓝色形成明显对比。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634_7239074.jpg)
NGC 1187所在的夜空大图
表面看去,NGC 1187显得很安静;但从1982年起,已经有两颗超新星在其中爆发。超新星是猛烈的恒星爆发事件,前身星是大质量恒星或双星系统中白矮星(注2)。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高能量事件之一;它是如此明亮,以致于在其变暗的数周或数月前,超新星常常使得所在的整个宿主星系相形见绌。在此短短时段内,超新星辐射的能量几乎与太阳一生(约100亿年)中辐射的能量相当。
1982.10,ESO的拉西亚天文台发现了NGC 1187中的首颗超新星——SN 1982R(注3)。2007年,南非天文爱好者Berto Monard发现了它的另一颗超新星——SN 2007Y。接着,一个天文学家使用不同的望远镜(注4),仔细观测、研究它约一年。本图就是根据当年观测数据创建的,当时离超新星的最大亮度已经过去了很久,超新星就是图像下方的红点,以白圈标出。
本图数据由ESO的1#缩焦器和中精度光谱仪(FORS1)拍摄,它安装在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上。
附注:
1、1784年,威廉•赫歇尔爵士(William Herschel)在英国发现了NGC 1187。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3743_3489990.jpg)
NGC 1187在波江座的位置
2、超新星有两类,一类是8倍太阳质量以上的大质量恒星演化到其生命末期,随着核能的耗尽,核心不能继续抵抗引力坍缩而产生的剧烈爆发(残骸是中子星或黑洞)。另一类,以碳氧为主成分的白矮星吸积其伴星的质量(一般伴星的质量大于白矮星),如果吸积的质量足够多,白矮星将坍缩而触发超新星爆发(上述两个说明都很简略,其实超新星爆发的机制是很复杂的)。
3、国际天文学会(IAU)规定的超新星命名方法为:先是发现的年份,然后以英文字母排序表明当年的发现顺序。编号先是大写的A~Z,然后是小写的aa~zz(按现在每年几百颗的发现量,够用了)。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8961_1344344995_1182251.jpg)
SN 2007Y与其他几个大质量超新星的比较,横坐标为前身星的质量,纵坐标为爆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