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牧鱼
做船的牛皮和龙骨都在水里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牛皮之间用牦牛毛搓成的线绳缝接,船做好后还要在牛皮上抹层油,起到防水和保护皮子的功用。
沿着美丽的拉萨河谷向西南前进,在一个叫俊巴的小渔村结识那些打鱼的藏族人,或者说,是在江面上“放牧”的游牧民——这样的奇妙经历在藏区实在不多。
俊巴渔村其实并不是西藏惟一的渔村,在尼木县至日喀则的雅鲁藏布江沿岸都有以打鱼为生的藏民,不过拉萨河上却仅此一处,因而是出了名的。
很多有关西藏的书籍、资料都显示,藏族人是不吃鱼的,又哪里来的渔村呢?其实情况没那么绝对,现今拉萨的鱼庄也不在少数,拉萨河的鱼也是出了名的。据拉萨人说,过去的老拉萨城中也有卖鱼的摊贩,并养成了一些人嗜鱼的偏好。有时遇上佛事斋戒齤,严禁售鱼,那些难禁口腹之欲的富家贵族就与卖鱼的设下暗号,口称卖“水萝卜”,实则是鱼。而这些鱼都是来自俊巴渔村。
一个古老的说法:很早以前,俊巴村的人既没有耕地,也没有牧场,只能偷偷地打鱼谋生。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在拉萨河里捕获了美丽的仙女,并把她献给藏王。藏王非常高兴,就问猎人想要什么?猎人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藏王能允许俊巴人打鱼,藏王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拉萨河中自然没有什么仙女,不过鱼的种类确实很多,索南老人为我一一细数道:有白鱼、花鱼、尖嘴鱼、胡子鱼、薄皮鱼、棒棒鱼、藏鲶鱼.....其中最出名是藏鲶鱼。这种鱼我曾在拉萨品尝过,肉质细嫩,除了一根主脊外几乎无刺,是拉萨河的特产,卖得很贵。
俊巴村人打鱼用的是西藏齤独有的牛皮船,做一艘船大约需要四张整牛皮,船的龙骨则用木头制成。牛皮船很轻,索南老人很轻松地就背了起来,这种船每次下水后都需要晾干。
牛皮船还是俊巴村独有的牛皮船舞蹈的道具,据说这种舞蹈脱胎于西藏传统的“牦牛舞”。俊巴人打鱼的地方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一般打鱼期间,渔夫们会带着牛皮船住到那一带的河岸,依靠简单的灶具和卧具,过上一段与河有关的“游牧生活”。
俊巴村山环水绕,拥有高原上难得一见的水乡风光

索南老人和他新做的牛皮船。
做船的牛皮和龙骨都在水里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牛皮之间用牦牛毛搓成的线绳缝接,船做好后还要在牛皮上抹层油,起到防水和保护皮子的功用。
沿着美丽的拉萨河谷向西南前进,在一个叫俊巴的小渔村结识那些打鱼的藏族人,或者说,是在江面上“放牧”的游牧民——这样的奇妙经历在藏区实在不多。
俊巴渔村其实并不是西藏惟一的渔村,在尼木县至日喀则的雅鲁藏布江沿岸都有以打鱼为生的藏民,不过拉萨河上却仅此一处,因而是出了名的。
很多有关西藏的书籍、资料都显示,藏族人是不吃鱼的,又哪里来的渔村呢?其实情况没那么绝对,现今拉萨的鱼庄也不在少数,拉萨河的鱼也是出了名的。据拉萨人说,过去的老拉萨城中也有卖鱼的摊贩,并养成了一些人嗜鱼的偏好。有时遇上佛事斋戒齤,严禁售鱼,那些难禁口腹之欲的富家贵族就与卖鱼的设下暗号,口称卖“水萝卜”,实则是鱼。而这些鱼都是来自俊巴渔村。
一个古老的说法:很早以前,俊巴村的人既没有耕地,也没有牧场,只能偷偷地打鱼谋生。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在拉萨河里捕获了美丽的仙女,并把她献给藏王。藏王非常高兴,就问猎人想要什么?猎人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藏王能允许俊巴人打鱼,藏王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拉萨河中自然没有什么仙女,不过鱼的种类确实很多,索南老人为我一一细数道:有白鱼、花鱼、尖嘴鱼、胡子鱼、薄皮鱼、棒棒鱼、藏鲶鱼.....其中最出名是藏鲶鱼。这种鱼我曾在拉萨品尝过,肉质细嫩,除了一根主脊外几乎无刺,是拉萨河的特产,卖得很贵。
俊巴村人打鱼用的是西藏齤独有的牛皮船,做一艘船大约需要四张整牛皮,船的龙骨则用木头制成。牛皮船很轻,索南老人很轻松地就背了起来,这种船每次下水后都需要晾干。
牛皮船还是俊巴村独有的牛皮船舞蹈的道具,据说这种舞蹈脱胎于西藏传统的“牦牛舞”。俊巴人打鱼的地方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一般打鱼期间,渔夫们会带着牛皮船住到那一带的河岸,依靠简单的灶具和卧具,过上一段与河有关的“游牧生活”。
俊巴村山环水绕,拥有高原上难得一见的水乡风光

索南老人和他新做的牛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