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怡吧 关注:48贴子:5,537
  • 4回复贴,共1

关于胤祥的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胤祉等秦报大夫治疗胤祥毒疮情形折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四日
  臣胤祉等谨奏:
  窃照臣等初一日请安折内奉旨:胤祥疮如何了?钦此。据言目下胤祥疮,较前月初十日奏
  闻时又稍好,疮复出仍有二三处,膝痛亦稍好。等语。故将大夫祁嘉钊奏折,谨并奏闻。
  朱批:看起来并不好啊。
  附一:大夫诊治书
  康熙五十年五月初十日
  太医院外科大夫臣祁嘉钊谨奏: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
  稀脓水。原曾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拟内发成鹤膝风症。臣屡经此症,皆不能速效。谨遵圣训,用三仙场,外贴除湿拔毒膏。今外恙好些,仍用前药调理。谨此奏闻。
  朱批:此症终属不好。
  附二:大夫诊治书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四日
  太医院外科大夫臣祁嘉钊谨奏: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
  稀脓水。原曾腿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内发成鹤膝风症。臣屡经此症,皆不能速效。谨遵圣训,用三仙汤,外贴除湿拔毒膏。今外恙好些,仍用前药调理。
  谨此奏闻。(原件系汉文)
  允祥病情分析(菰叶提供)
  奏折上说“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原曾腿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内发成鹤膝风症。”鹤膝风类似于现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在古代也不是什么绝症。从王爷的症状及当时的环境分析。我觉得更有可能是骨结核。
  第一,骨结核是骨骼和其周围软组织受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骨关节结核是结核病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结核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原发灶,结核菌在原发灶进入淋巴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脏器,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潜伏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繁殖,突破包围的组织而发病。
  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消耗气血津液,致使后期形体嬴瘦,正气衰败,缠绵难愈,故名骨痨。又因本病成脓之后,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故又名流痰。奏折上说“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感觉症状上很像。
  第二,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而王爷发病时从奏折上看是康熙50年左右,也就是25岁左右,符合流行病学标志。而且结核病很容易复发的。可能某一时期恢复较好,看起来痊愈了。但过一段时间劳累过度就会复发。十三在雍正朝那么操心劳神(连他四哥的玩意都要负责置办)很可能复发的。而且结核病在古代算是绝症,类似于现在的艾滋病,得病的人寿命都不会太长的。
  祖国医学认为骨痨是由于正气虚亏,筋骨伤损,气血失和,蓄结瘀聚化为痰浊,流注骨骼关节而发。清代医书上说“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上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乃刺破后,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 。
  “正气虚亏肾主骨、藏精、生髓。肾虚则失去精气的滋养,其正气下降,易受外邪侵犯。成人后天失调,伤及脾胃,可导致人体正气虚弱,经脉涩滞。” 十三是一废太子后得的病,可能是由于失宠于乃父康熙,心情压抑,忧郁成疾。脾为喜燥恶湿的脏器。“思伤脾”,“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脏,造成水湿运化不畅,停滞于体内。液聚日久成痰浊,流注于骨关节而发病。
  一废太子以后,胤祥失宠于乃父康熙,心情压抑,脾为喜燥恶湿的脏器。“思伤脾”,“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脏,造成水湿运化不畅,停滞于体内,可能会造成以上的症状,忧郁成疾吧。
  允佑天生残疾,允禩也曾患有腿疾,而且还相当严重,《清宫密档》上也曾提到光绪有骨结核,或许骨结核很有可能是爱新觉罗氏的家族病,心情郁闷导致发病是很有可能的。
  十三“八字五行金死绝,主气喘,急咳嗽,骨节疼痛,大肠便血之疾”肺属金,如果金死绝的话,肺不会太好。像气喘,咳嗽等都是肺部疾病造成的。另结合我以上对王爷病情的分析。十三可能是骨结核。但这种病大部分的原发病灶都是在肺的。可以转移到骨、关节、肠道。所以我想十三也一定有肺结核。一般这种病人病程可以拖得很长。但体质都比较虚弱。雍正给年糕的朱批中说“王今春夏,总小不爽,只觉瘦弱”,应该也是一个旁证吧。



1楼2012-08-08 13:28回复
    这是我最愿意逃避的。。。。


    IP属地:陕西2楼2012-08-10 14:05
    收起回复
      我们 一起穿越做护膝吧


      3楼2012-08-14 00: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