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倾向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性受虐倾向;另一种是社会受虐倾向。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它们都寻求疼痛和折磨;不同之处在于,性受虐倾向包含著有意识地在性兴奋中寻求快乐 和满足感,社会受虐倾向则没有这一目标,在此类行为中也不一定会获得性快感。
弗洛伊德是最早注意到社会受虐倾向的人,他称这种倾向为"道德受倾向",他指出:"道 德受虐倾向是最重要的一种受虐倾向,心理分析的最新观点认为,它源于某种无意识的负罪 感。""道德受虐倾向与性的关系不再紧密。在所有其他种类的受虐倾向中,折磨都是由被 爱者施予的,都是遵从他的命令来忍受的,在道德受虐倾向中,这一因素被删除了。受苦本 身就是一切,指令来自所爱的人还是冷漠的人这一点丧失了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来自非个人 的权力或者来自环境。一个真正的受虐狂总是把脸颊转向任何可能来临的打击?quot;(Freud,1 990,285-289)在这里,重要的是关于虐待次要地位。
在弗洛伊德之后,霍妮是对社会受虐倾向最为关注的一个人,她是这样提出总是的:受虐倾 向究竟是仅仅属于性领域还是涉及所有领域的基本性格结构,其中也包括性在内。她认为受 虐倾向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自我贬低,感到自己很乏味、不重要、愚味、无价值,夸张自己 的无能和无力,总爱说:我不行;第二是依赖倾向,感到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存在、仁慈、 爱情和友谊就无法生活,就像没有了氧气一样。(Marcus,129-130) 瑞克也认为,除性受虐倾向之外,还有一种社会受虐倾向,他认为,受虐倾向这一概念与本 世纪初的含义相比已有了极大改变:过去它仅指一种性变态,现在它指称一种生活态度或一 种社会行为,即从遭受折磨和陷入无力感中获得享受。这一概念已超出了狭窄的性的范畴, 变成一个非性化的概念。由于心理分析,今天人们才把受虐倾向视为一种许多人所具有的独 特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一种性变态。虐恋已经超出了性的范畴,形成了一种受虐倾向的社会 类型,它在一些个人生活和社会群体中占据了统治的地位。这些现象被受苦这一阴暗的欲望 所主宰。自我贬低和自我拒绝是社会受虐倾向的目标。(Reik,198-203)为什么许多学者不约 而同地?quot;阴暗欲望"来形容受虐倾向?他们也许认为趋东避苦才是正常的、光明的,反之 则是反常、阴暗的。
瑞克指出,受虐性格将受苦受难延及终身,有受虐性格的人们坚信,灾难、痛苦和贬低最终 会得到报偿。在内心深处的一个阴暗角落,受虐者像殉教者一样想:为了在天堂里呆一小会 儿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社会的受虐倾向表现为激怒周围的人,致使人们用很坏的态度对待 他们,以保证他们受到剥削和成为牺牲品。激怒自己又爱又恨的老板、配偶、家长、子女、 亲戚等,有意激起他们的妒忌、仇视与愤怒,为自己四面树敌,这是社会受虐倾向的挑逗技 巧。这种行为的原因既有童年期得不到爱,也有对更多的爱的需求。最后,受虐者得到这样 一个公式:被惩罚即是被受。(Reik,253,363)
社会受虐倾向的原因之一是人生的失败或没有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标。社会受虐倾向一般是 指社会中的"失败者";他们采取自我否定的态度,用比自己的失败应受的惩罚更加严厉的 自我惩罚来达到心理平衡。一般人以为,社会受虐倾向有时会把人的精神完全摧毁。在一个 案例中,一位有社会受倾向的男性,智商很高,家庭富有。他在少年时代受到母亲诱惑,对 过于成功的父亲产生妒忌心,长大成人后,他或故意或下意识地用自己生活的失败作为武器 来对付对儿子期望很高的父亲。这就是社会受倾向的典型表现方式
瑞克认为,与受虐倾向相似,国家、宗教和民族群体也延迟其最终胜利的时刻,正像性受虐 者在忍受痛苦时宣称快乐将临,群体经受的最深重的压迫也会成为最终胜利的信号;性受虐 者所受到的羞辱相当于一些国家和宗教所受到的羞辱和贬低。在两种情形中,耻辱和虐待都 会变成名誉和光荣,上帝挑选犹太人做选民就是因为他们受了两千年的苦难。(Reik,365-36 6)
弗洛伊德是最早注意到社会受虐倾向的人,他称这种倾向为"道德受倾向",他指出:"道 德受虐倾向是最重要的一种受虐倾向,心理分析的最新观点认为,它源于某种无意识的负罪 感。""道德受虐倾向与性的关系不再紧密。在所有其他种类的受虐倾向中,折磨都是由被 爱者施予的,都是遵从他的命令来忍受的,在道德受虐倾向中,这一因素被删除了。受苦本 身就是一切,指令来自所爱的人还是冷漠的人这一点丧失了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来自非个人 的权力或者来自环境。一个真正的受虐狂总是把脸颊转向任何可能来临的打击?quot;(Freud,1 990,285-289)在这里,重要的是关于虐待次要地位。
在弗洛伊德之后,霍妮是对社会受虐倾向最为关注的一个人,她是这样提出总是的:受虐倾 向究竟是仅仅属于性领域还是涉及所有领域的基本性格结构,其中也包括性在内。她认为受 虐倾向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自我贬低,感到自己很乏味、不重要、愚味、无价值,夸张自己 的无能和无力,总爱说:我不行;第二是依赖倾向,感到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存在、仁慈、 爱情和友谊就无法生活,就像没有了氧气一样。(Marcus,129-130) 瑞克也认为,除性受虐倾向之外,还有一种社会受虐倾向,他认为,受虐倾向这一概念与本 世纪初的含义相比已有了极大改变:过去它仅指一种性变态,现在它指称一种生活态度或一 种社会行为,即从遭受折磨和陷入无力感中获得享受。这一概念已超出了狭窄的性的范畴, 变成一个非性化的概念。由于心理分析,今天人们才把受虐倾向视为一种许多人所具有的独 特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一种性变态。虐恋已经超出了性的范畴,形成了一种受虐倾向的社会 类型,它在一些个人生活和社会群体中占据了统治的地位。这些现象被受苦这一阴暗的欲望 所主宰。自我贬低和自我拒绝是社会受虐倾向的目标。(Reik,198-203)为什么许多学者不约 而同地?quot;阴暗欲望"来形容受虐倾向?他们也许认为趋东避苦才是正常的、光明的,反之 则是反常、阴暗的。
瑞克指出,受虐性格将受苦受难延及终身,有受虐性格的人们坚信,灾难、痛苦和贬低最终 会得到报偿。在内心深处的一个阴暗角落,受虐者像殉教者一样想:为了在天堂里呆一小会 儿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社会的受虐倾向表现为激怒周围的人,致使人们用很坏的态度对待 他们,以保证他们受到剥削和成为牺牲品。激怒自己又爱又恨的老板、配偶、家长、子女、 亲戚等,有意激起他们的妒忌、仇视与愤怒,为自己四面树敌,这是社会受虐倾向的挑逗技 巧。这种行为的原因既有童年期得不到爱,也有对更多的爱的需求。最后,受虐者得到这样 一个公式:被惩罚即是被受。(Reik,253,363)
社会受虐倾向的原因之一是人生的失败或没有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标。社会受虐倾向一般是 指社会中的"失败者";他们采取自我否定的态度,用比自己的失败应受的惩罚更加严厉的 自我惩罚来达到心理平衡。一般人以为,社会受虐倾向有时会把人的精神完全摧毁。在一个 案例中,一位有社会受倾向的男性,智商很高,家庭富有。他在少年时代受到母亲诱惑,对 过于成功的父亲产生妒忌心,长大成人后,他或故意或下意识地用自己生活的失败作为武器 来对付对儿子期望很高的父亲。这就是社会受倾向的典型表现方式
瑞克认为,与受虐倾向相似,国家、宗教和民族群体也延迟其最终胜利的时刻,正像性受虐 者在忍受痛苦时宣称快乐将临,群体经受的最深重的压迫也会成为最终胜利的信号;性受虐 者所受到的羞辱相当于一些国家和宗教所受到的羞辱和贬低。在两种情形中,耻辱和虐待都 会变成名誉和光荣,上帝挑选犹太人做选民就是因为他们受了两千年的苦难。(Reik,365-3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