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色如涯吧 关注:270贴子:15,387
  • 22回复贴,共1

【知识】穿越唐朝之生存手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蓝云舒(《大唐明月》作者)
我是去看她的小说的时候发现的


IP属地:浙江1楼2012-08-04 13:38回复
    《唐朝生存手册》之第一讲 关于称呼
    按照传播学观点,语言是区分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的分水岭(呃,我大概是写论文写疯了),作为人类的俺们,穿到任何时空,第一件事情应该是掌握语言,假如你想为穿到唐代长安做语言准备,建议你去学学客家话和粤语,据分析,这两种话应该和当时的长安话最为接近——只是鉴于客家话和粤语本身是如此不同,我很怀疑这个接近度能不能达到20%。
    好吧,你终于学会长安话,然后你要开口叫你老爸,你该怎么叫呢,选择如下:阿爷(同耶),爷爷,还有,哥哥(你没有看错),郎罢……叫老妈呢,要好点,阿娘或阿母都可。哥哥是阿兄,姐姐是阿姊,这都好说。
    然后你该自称了,唐代最流行的女子自称是“儿”(对谁都可以自称“儿”,好肉麻),然后依次是“奴”“妾”。
    男人的自称,最常见的是“某”,(相当于如今的“我”),“我”也可以,但似乎语气比较随便(皇帝对臣工有时就自称“我”,两口子间说话也常用“我”与之相对应的当然就是“卿”啦,吼吼,卿卿我我,想起来了木有)。谦称的话呢,有“仆”“愚”“在下”等。
    还有一种就是叫自己名字“世民以为……”“琉璃遵命”。
    第二人称,是汝,尔,木有“你”。第三人称是渠、伊,木有“他”。
    称呼别人,男人最常见的是姓加排行加“郎”,若是特别熟的,可以不加“郎”字(李二,滚过来!);女子便是姓加排行加“娘”(唐代排行并不是自家兄妹排行,而是至少和堂兄弟姐妹一起排的,所以会有什么刘二十三郎)。一般在大街上看见不认识的人,尊称是“郎君”“娘子”。家里仆人叫男女主人也是“阿郎”“娘子”,“夫人”咧也可以,但木有“老爷”这种叫法。
    女子出嫁后叫公婆比较常见的是“阿翁”“阿家”,“家”者“大家”也——这也是跟皇帝比较亲近的人对皇帝的叫法,不那么亲近的,会叫皇帝“圣人”,“主上”。你看,唐代婆婆地位多高!
    叫老公呢,夫君啊,夫婿啊,排行加郎啊,都可以,别叫相公。
    另外,唐朝女子不会跟夫姓,以本人为例,出嫁前是“蓝大娘”,出嫁后呢,还可以叫“蓝大娘”,或是“阿蓝”,或是“蓝夫人”。唐朝女子跟娘家的关系比后世密切得多,父母生病,出嫁的女儿回来照顾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比媳妇照顾更正常。女子在夫家呆得不爽了,回娘家长住也不稀罕。所以生为唐朝女人,有个好娘家是非常重要的
    


    IP属地:浙江2楼2012-08-04 13:45
    回复
      之四 关于吃
      对于任何一个穿越者来说,吃都是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
      首先值得恭喜的是,穿到唐朝,你一天可以吃三顿饭了——要是再早点,比如汉朝,你一天能吃到两餐还是三餐,那是要看人品的。
      到了唐朝呢,大家都是一天吃三顿了,早饭,多半是粥啊胡饼糕饼啊;中饭呢,一般是米饭,晚饭,一般就是面食,汤饼或者煎饼。
      对了,名词解释下,宋朝之前,所谓饼,其实,指的是“面”,所有拿面做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饼。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汤饼”,其实就是,汤面,其中弄得薄薄的加入热汤煮的,叫赙托(不是这两个字,我懒得找了),凉汤面呢,叫“冷淘”,两种都非常流行。至于“笼饼”,就是馒头。“笼饼”里包上肉呢,就叫“玉尖面”或者“尖馒头”——就是肉包子。那是皇帝也能吃得很满意的好东西。还有毕罗啊馄饨啊,就是带馅的面食。
      现在要隆重介绍唐朝人的最爱:当当当——胡饼!
      到底啥是胡饼?有人说是“炉饼”,也有人说“蒸饼”,总之就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一种面饼,有素的,油的,肉的,芝麻的,种种大同小异的品种。唐朝人对胡饼爱得一往情深。挺大的官儿,冬天看见卖胡饼的,拿袖子包着热腾腾的饼就啃,还跟人感叹“美不可言,美不可言”;或者碰到在长安住的老乡,就故意馋人家: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烤的胡饼吗?
      如果你对啥是胡饼还没有概念,请参考新疆饭店的“馕”——据考古研究,基本上,胡饼跟馕没啥区别。
      至于在饼里面加上一层层的羊肉和豉椒,那就是富贵人家才能吃的“古楼子”……老实说,看到唐朝人对胡饼的热爱,俺的心拔凉拔凉的——可见大家还是没吃过啥好吃的啊!
      唐朝人也常吃米饭,一般人就吃粗米饭,贵人呢,**米饭,有清风饭、水晶饭等种种名目。
      好了,现在该说菜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唐朝人绝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武则天信佛,让大家不许吃肉,于是同志们都很悲愤说,不让吃肉,那不只能空口吃米面了么?
      在唐朝所有的肉类里呢,同志们最常吃的是羊肉,烤啊煮啊蒸啊都行;
      然后是猪肉,而且是不分贵贱南北,都吃。唐朝末年有个当官的最恨吃肥猪肉,结果看见手下有人打架,气得不行,就严厉的处罚他们——逼着他们吃肥肉!还警告说,再打架,给你们肥肉里面再加油……估计很快大家就会再打起来。
      再然后,就是鱼肉。除了烤鱼、煮鱼等等之外,最著名的,就是生鱼片,所谓飞刀鲙鲤,据说功夫高的可以切得薄如蝉翼啊啊啊。吃螃蟹,这个时候已经被视为享受了,也有爱吃虾的,还有爱吃白鳝的,海鲜的等等。此外什么鸡鸭鹅鸽、熊鹿狗兔,都不算少见。
      至于牛肉和马肉,其实唐朝人也吃,只是按大唐律。故意去杀官马、官牛的,徒一年半,那杀自己家马、牛有问题不?有,徒一年……所以,还是算了吧。
      当然罗,唐朝人也吃蔬菜,还有温室蔬菜和进口蔬菜,什么白菜啊芹菜啊萝卜什么都有了。
      不过唐朝人吃蔬菜还是很有特点的,不是生着吃,就是剁得稀碎酱着吃……真是,很有创意啊。
      其实更有创意的是他们搞出来的那些名菜——什么无脂肥羊、罂鹅笼驴、鳖槌,都是很残忍的搞法。像无脂肥羊,就是当着一只羊的面杀掉五十只羊,把这只羊吓疯了,脂肪全散到肉里……罂鹅笼驴呢,就是把鹅和驴放到笼子或屋子里烤着,一边放着酱油醋等五味调料,它们烤渴了就会喝这些调味汁,一直到活活被烤死……后一种是张易之这对美男子兄弟发明的,很受追捧,可见唐朝人真的爱这口。
      所以,热爱动物的,素食的穿越爱好者们,你们还是考虑放弃唐代吧。
      


      IP属地:浙江5楼2012-08-04 13:57
      回复
        前两讲看完了


        7楼2012-08-04 14:01
        收起回复
          唐朝生存手册之六 医疗篇
          唐代算得上是医学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出了好几本对后代很有影响的医书、药书,有名医。不过整体上来说,医疗水平还是不高的。
          首先,这个时代医巫似乎还有点不分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很郑重其事的记载了一些比如孕妇左臂上绑个红袋子装上弓弦,或是床底下偷偷放个斧头,满百天肚子里的女娃就会变儿子的“验方”——而且信誓旦旦的说,是做过动物实验(母鸡孵蛋)的。
          孙思邈本身就是炼丹的大家,这时候的人依然相信丹药才是最好的药,唐代皇帝里一大半都吃过这玩意儿。只是,考虑到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还有唐代最爱炼丹的唐玄宗也活得蛮长的,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就不知道了——如果炼丹的人都吃死了,炼丹也不会流行到明朝那么远了吧。
          唐代民间药店很多,药材业蛮发达的,已经很多“进口药”,有的药商还以会开方子闻名,可见后世医生坐堂,前店后厂的药店模式大概已经有了雏形。
          民间的医生当然也多,还有外国大夫——不过从留下的记录来看,这些外国大夫技术好像不怎么样,一个给唐太宗炼丹制药,结果唐太宗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给鉴真治眼睛,结果把鉴真治瞎了。所以,在唐代,请外国大夫,很危险。
          唐代官方医疗机构最大的是太医署,不过这地方功能比较齐备,相当于最大的医学院+医院+药材基地。里面的医生分四科:医、针、按摩和禁咒(果然是医巫不分家啊)。专门负责上课的医师叫做“博士”,正八品。然后还有药师、药童啥的,除了开药,还要种药。
          不过唐代最高级别的官方医疗机构呢,并不是太医署,而是是专门给皇帝看病的尚药局,分科啥的跟太医署一样,但同等职位级别要高,比如太医署的老大“太医令”是七品的,尚药局的老大“奉御”就是五品,奉御是两人,此时给皇帝看病的医生,叫“侍御医”,四人,从六品。司医,是他们的助手,五人,正八品。人家唐代的公务员制度还是挺严格的。但唐高宗时出现了例外,而且该御医直接开了唐代官员“员外同正”的先例——此话俺们慢慢再表。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官方医疗机构是药藏局,给太齤子看病的,相当于规模略小点的尚药局
          唐代有女医,专门为**服务,从官户婢里选拨,教育由太医署负责,主要学习安胎、外伤、针灸、按摩、禁咒等科目,基本是由博士“口授”(可见她们多数不识字),学期为五年制。住的地方则在尚药局旁边,封闭式管理,由专人看守。
          另外,唐代的药物学、食疗养生观念都有所发展,但是,跟后来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能与当时食物药物种类本身就还不够丰富有关;例如在当时的《食疗本草》里,没有“桂圆”这一条(有“荔枝”),对“麝香”的记载也没有导致流产和不孕的说明(反而在“梨”里郑重说明产妇不能吃)。总之,后世里我们认为的一些常识,在那时很可能还只是少数人知道的“秘方”。
          唐代人的平均寿命不算长,不会超过29岁,婴儿成活率不会高于50%,即使不考虑婴儿夭折导致的平均寿命降低,唐朝生活富裕的成年人平均死亡年龄为59岁。对于天花、鼠疫、肺结核之类的病基本还没啥办法……所以,生活高风险,穿越须谨慎啊。


          IP属地:浙江8楼2012-08-04 14:06
          收起回复
            指南之八,唐人的节日
            基本上,唐代是一个非常具有娱乐精神的时代。最显着的表现就是,第一,节日多,基本是逮着个机会就过节,而且发明了不少新的节日,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像什么中秋节啊,清明节啊,都是这时候兴起的。
            唐代节日到底有多少呢,以公务员们放假为例吧,统计如下:
            正月初一、冬至长假七天(节前三天、节后三天);
            寒食和清明加在一起过,放四天;
            中秋节、夏至及腊八放假三天(节前一天、节后一天);
            正月初七、十五日、晦日(正月最后一天)、
            春秋两社(春社约在二月初,秋社在秋分前后)、
            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放假一天。
            每十天休假一天。
            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各十五天。
            皇帝的生日。放假一到三天。
            共计115-117天。这是固定假——跟现在相比,例如2011年,咱们的双休日加法定假日,为115天。看出来了吧,号称十天一休沐的唐代公务员,放假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少——而且是越来越多,因为后来又有了什么中和节、道诞节……
            还有临时假,比如你家孩子结婚、冠礼,出门,生病等等,都是有假的。人性化得很啊。
            第二,节日气氛轻松愉快。基本上每个节日都有一套讲究,而且都是乐呵的讲究。比如正月初七的人日,女的剪小人儿,男的登高;正月十五不用说了,连着三天不禁夜,全民狂欢,正经的狂欢节,大家伙儿戴着面具,女扮男装、男扮女装、通宵看灯跳舞;正月三十,三月初三,全民郊游;五月初五浴兰节(后来的端午节,又叫天时节、重五节等等),要斗百草、采艾草、喝蒲酒、洗花草浴(要不叫浴兰节),当然还有赛龙舟……
            要知道,有些节日,在唐代以前是很严肃的,比如三月初三和五月初五,以前都是招魂啊避祸去除不洁不祥的日子,唐代,变成了男女老少一起跑到水边变着法子的玩儿。
            还有寒食节,汉代之前,不举火,是怕神灵怪罪,结果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冷食而死,加上扫墓,气氛很庄重甚至很悲惨,到了唐代,好嘛,大家扫墓是扫墓了,扫完了就喝酒啊郊游啊拔河啊放风筝啊,乐呵坏了,搞得政府都看不下去,高宗就特意发过话,说扫墓是件严肃的事情,你们怎么能在坟地里有开始有说有笑,唱唱跳跳的,像话嘛?考虑到过了些年,又有皇帝发了类似的诏书,可见这话压根没管用。
            其实也不怪大家不听皇帝的话,唐代的皇帝们自己就爱玩爱过节,像最爱玩的唐玄宗就几次下旨鼓励公务员们好好玩,尽情的玩,“百司每旬节休假并不须入曹司,任游胜为乐”“今朝廷无事,天下大和,美景良辰,百官等任追胜为乐”,又像唐德宗的时候又加设了一个中和节,理由就是三月份节日多了,有的重合了,多没意思啊,所以二月份加个节吧……
            从过节来看,唐朝皇帝们,真是好领导啊。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8-04 14:13
            回复
              -------------------THE END--------------
              我看的头都大了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8-04 14:21
              回复
                @aslqqwhy 


                IP属地:浙江14楼2012-08-04 14:28
                收起回复
                  我看到吃了!!
                  留名~休息的时候来看!


                  16楼2012-08-05 22:46
                  收起回复
                    顶贴


                    IP属地:浙江17楼2012-10-21 18:56
                    回复
                      up,必须顶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10-21 19:42
                      回复
                        哈哈,我也是看书的时候把这些内容存下来了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7-10-27 14: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