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吧 关注:87,052贴子:1,331,527

对村上春树的温柔批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明 此文非我所写 转自 豆瓣 荞麦 我只是搬运 感谢荞麦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8-02 04:12回复
    不敢用批评这两个字。批评好像得有某种资格,而批判则可以简单粗暴一些。所以这篇日记不可避免地,有点简单粗暴。
    我依然强烈地喜爱着村上春树。多年前刚开始写小说时我竭力模仿过他(证据都在我的小站中)。即使随着世事变迁,不喜欢他、不屑于他,好像成为了一股新的潮流,成了更高品味的象征,我依然毫不迟疑地坚信自己对他的喜爱:我搜集他的书、阅读他所有访谈、关注他的各种信息……当还是报社编辑时,我拿他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的赔率当头条。
    大概正是因为如此,一个铁杆粉丝不可避免对偶像吹毛求疵。最近集中阅读了他好几个访谈,包括他跟河合隼雄的对谈、《巴黎评论》对他的采访、松家仁之与他三天两夜的漫长谈话。因为集中阅读,所以有了一点不那么喜欢的东西慢慢浮出水面,那点让我觉得不怎么愉快的东西,我想了很久,发现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确定感:他对自己的作品、生活方式、成名之路、各种想法……那种坚不可摧的确定和认可。是的,不知不觉的,村上春树先生也有要变成墙的倾向了。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8-02 04:14
    回复
      2025-07-13 15:54:09
      广告
      比如他对健康生活和稳定写作状态的自得(在无人的旷野走出了自己的路)。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埋头苦写。这当然值得钦佩,然而他对作家体力和耐力的再三强调,几乎要将之变成一个艰难而独有的写作准则,则让我觉得有点过头。事实上,如果你读了《巴黎评论》,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在作茧自缚中艰苦地写作着,都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写作时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勤奋”。那些所谓的时髦作家(随便写写,吃喝玩乐),根本就不存在。我觉得这可能是摩羯座的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大多数摩羯座总觉得自己是天下最苦其心志的人(实在不好意思,没办法只好搬出星座来)。同为摩羯座的廖一梅几次说道:自己总是选最困难的路去走。还出了一本书《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有次在北京谈论到这个,非常熟悉她的人一挑眉毛,说:“我怎么不觉得啊?”并不是说她没有走困难的路,而是每个人的路都同样困难,她的路并不比别人困难多少,甚至可以算是一条比较顺利的道路。摩羯座总是非常主动地磨砺自己,而且有把这种磨砺过分夸大,并上升到某种人生哲学高度的倾向。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8-02 04:14
      回复
        村上春树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他最为畅销的《挪威的森林》。当时他立志要写一篇现实题材的小说,原因也总结得相当清晰:为了摆脱“邪典作家”的身份、为了锻炼自己写现实题材的能力。在访谈里他说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对《挪威森林》的畅销并不感到意外。但在很多之前他的随笔里又透露出对此的震惊与不适应。我觉得他确实从没想过这本书会畅销到如此地步,但随着时间的变迁、自信的增强,他把这种好运与奇迹也囊括进了仿佛可以控制和掌握的范畴。比起来,我更喜欢他早期随笔里谈到这件事时的惶恐和无措。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8-02 04:15
        回复
          关于《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说道:“很奇怪会卖掉这么多,很不寻常。这部小说的故事很复杂,很难理解。”不好意思了……我完全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地方,除了故弄玄虚之外。琼尼.沃克、中性人、出口、石头云云,当然古怪有趣,也可以赋予其各种意象,但我始终觉得太刻意太勉强了一点,比起其它作品来并不杰出。倒是《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及《发条鸟年代记》显得意义复杂一些,说这两本有某种晦涩难懂的成分是可以接受的。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8-02 04:16
          回复
            还有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至今我未曾读到他对《1Q84》的任何反思。或许是销量给予了他太多信心,这是畅销作家或者卖座导演无法避免的陷阱(群体的盲目会令他们失去原本的标准)。作为粉丝我都得说:《1Q84》完全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的勉强和难以为继几乎有目共睹。比起同是三部曲的《发条鸟年代记》在丰富性、趣味性和扩展性来,实在差了许多。(就像陆同学所说:“当一个人,认定一个方向,他就觉得其他不重要了。村上同学认定了通往大师之路。《1Q84》简直就是一篇宣布自己成为大师的公告。”但我们都觉得显然是失败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8-02 04:16
            回复
              小说的地位本质上是由时间来决定的,随着时间的过去,究竟哪些小说能留下去,我们现在根本不得而知,村上春树自己也说过:“虽然《1Q84》两周之内卖出了一百万册,但展望今后十年,二十年,这种事大概只会作为暂时的现象而被遗忘吧。留下来的不是当时卖了多少书,而只是出版了这样一本书的事实。”他写的不少小说大概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太过时髦了些。往回看,究竟还有哪些能够持之以恒地打动人心?我觉得他自己并不放在心上的《挪威的森林》现在读来依然是很好的,几次重读都不觉得失望,整体行云流水、有趣、忧伤、也真诚。而其它几本他自己写得很用力的书,包括大部头的《发条鸟年代记》和《海边的卡夫卡》甚至《1Q84》,好像总有一种“即时感”在里面,未必能经历时间的漫长检验,尤其是后面两部。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8-02 04:17
              回复
                我其实还蛮喜欢《斯普特尼克恋人》,以前觉得堇很有意思,再读时倒对敏的一段自我剖析感到动容,敏说:“变强本身并不是坏事,当然。但如今想来,我太习惯于自己是强者这点了,而不想去理解众多的弱者。太习惯于健康了,而不想去理解不巧不健康的人的痛苦。每当见到凡事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人,就认为无非是其本人努力不够造成的,将常发牢骚的人基本看成是懒汉。当时我的人生观,虽然牢固而又讲究实际,但缺乏广博的温情与爱心,而周围没有任何人提醒我注意我这一点。”这段话固然是村上春树对某种类型人的鞭策,也有可能是他对自己的反思。因为摩羯座作为强者,对世界的确定性真是一贯的坚持和难以撼动。在某一时刻,以他的聪明,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想努力避免。可惜随着成功的贯而始终,他也终于无法阻挡这种确定性将自己驯服和驾驭。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8-02 04:17
                回复
                  2025-07-13 15:48:09
                  广告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魔障。村上春树说起自己当时如何清晰地意识到,如果一直写《且听风吟》那样的小说,或许在美感能达到极致,广度却无法跟上;他说起在自己书籍的国际性出版上,如何明智地放弃讲谈社国际部,转而亲自跑去跟国外的出版经纪人接触,因而获得了更广泛的舞台和更专业的推广(他似乎从不犯错);他说起塞林格的问题、菲茨杰拉德的问题:“塞林格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创造结构。”“而菲茨杰拉德是那种没有素材就无法写作的作家。”他说得都非常对。但我不得不残酷地说:即使他的结构能力强于塞林格,对素材的依赖小于菲茨杰拉德……但,再过五十年往回看,塞林格和菲茨杰拉德的寥寥几部作品恐怕依然比他的几个大部头更加闪闪发光。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8-02 04:18
                  回复
                    我甚至还想跟他说:那些神经脆弱、酗酒、生活乱七八糟、从不知道跑步为何物的作家,比如耶茨,一个盲目的白痴,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但,就是这样的傻瓜蛋,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文学史上战胜你哦!(我更喜欢帕慕克说:“有时候我觉得笔下的人物该进入一个房间了,可是我还是不知道该让他们如何进入。人物进入不了房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这样!都三十年了!”自我怀疑或许才应该是作家的常态?即使不是常态,总归应偶尔会发生吧。但好像这件事已经完全不存在于村上先生的写作生涯中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8-02 04:19
                    回复
                      文学当然有其正确的方式,有可以总结的途径,可毕竟,文学还是偶然的产物。它的魅力更加在于其出人意料和不可控性,以及对一种莫名其妙的才华的依赖。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村上春树对于这种文学“正确性”的追求,其实在损害他却不自知。他太清醒、太笃定、太了解。而有时候文学的魅力却正蕴藏于摇摆和脆弱之中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8-02 04:20
                      回复
                        现在,我们亲爱的春树先生已经62岁了。我们还能期待他写出何种作品呢?如果可能,我希望是一本小书,就像他早期写的《且听风吟》那样飘忽,不存在那么多正确性、权威性或者牛逼哄哄的东西,而是更加随心所欲。但,可惜啊,世界上比起“盲目”更难打破和纠正的东西,就是——“正确”。而村上先生又已经“正确”太久了。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8-02 04:20
                        回复
                          全文完 再次感谢荞麦————————————————~_~————--——————————————————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8-02 04:22
                          回复
                            其实搬运这番话的缘由就是我对有人问为何1q84好看我的回答的一段 我真的是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1q84评价这么高我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啊 比不上海边的卡夫卡比不上舞舞舞比不上早年的寻羊冒险记更比不上奇鸟形状录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是失败的 可能会有吧友会发现我很频繁的再提奇鸟形状录这本书 提了太多次了 我想我对你们是有怨气的(请原谅) 为什么你们说这些喜欢村上的人缺没有看过这本书 我觉得这才是巅峰 这才是村叔以后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啊 我是奇鸟形状录的作者啊 真本书在中国不出名是不争的事实 其他人没看过也就算了 但是不可以是你们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挪威的森林带进来他的世家 我就是这样 四五年前看得书 两年前来的村吧 看过村叔的好多书之后才觉得挪威的森林是个意外 虽然很棒 但你通过此了解的他只是一小部分 而我认为要了解他 舞舞舞 鸟 海边的卡夫卡 寻羊冒险记这都是不可或却的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08-02 04:37
                            回复
                              2025-07-13 15:42:09
                              广告
                              我觉得村上这几年有变得流行的趋势 没错 大家都知道他了 我们也不是小锺读者 但是好像很多人把他当做一种符号 和陈绮贞一样象征着小清新 但是根本不是这样啊 我最讨厌的还不是这个 而是他竟然于郭敬明被分一起 我都想爆粗扣 这两个根本就没有共同性好吗?每次在书店看到他们俩的书摆一些我都想告诉店主你书摆的有问题 很多人只是看完他的一辆本书就觉得很了解他 但是我想请你好好阅读他的作品好吗 村叔不是这种容易就可以被掌握 还有把他当做符号来炫耀的更是可笑可怜 村叔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可以很好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他的书 也要审视自己 是否因为太喜欢他而蒙蔽了双眼 放弃了思索的权利 脑残粉这种东西还是越少越好 各位吧友 如有冒犯 请多包涵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8-02 0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