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简桢,就如同刚接触《文化苦旅》一样,吃了一惊,原来散文是可以这么写的。
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文化苦旅》是脱离于之后的《霜冷长河》和《山居笔记》。后两部更多地带着浓浓的学者气息。而前一部,则是很纯粹的文。
之前的散文家如梁实秋朱自清那一时代的,文笔优美。但一直只抱着看美文的心情去阅读。直到《文化苦旅》和简桢的散文出现,虽文笔相对略微逊色,但却多了种震撼的感觉。笔调走向了与前不同的另一种风格。
特别是简桢,不乱用短句,每一句都很有力度。就如她所说的,她的名字带了点非铿锵的味道。
看了她的代表作〈四月裂帛〉果然不虚传。很喜欢。
最喜欢她的《鹿回头》和《红婴崽》
喜欢她是看了她的一口闲钟,百读不厌
自然中透着空灵
初识简桢,是那篇初中课本上的《夏日绝句》,先前读时,简直喜欢透了那篇文章,只是一遍遍的读,就沉醉其中。仿佛那蝉声不仅洗去了她心中的尘埃,也洗去了我心头的尘埃,那厚厚的挡我视线的尘埃。
于是,疯狂的搜罗她的文章,找到了这里,这个苍茫浑浊的大海中的一片净土
空城,是我.
喜欢简贞的空灵与孤寂,仿佛尘世里飘起的袅袅青烟,有种旷世的飘逸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