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材身残志坚 山东残疾女青年事迹感人
山东省境内有条河叫徒骇河,这条河从山东省西部发源,流经聊城、德州、滨州等地注入渤海。本文的主人公李志华,就出生在徒骇河畔一个叫沙洼的村子里。
一出生,不幸就陪伴着她
1983年3月17日,随着一声“哇——”的啼哭,一个女婴在山东省沾化县流钟乡沙洼村村民李海亭、时建云夫妇家坠地。
虽说婴儿很瘦小,但一双大眼睛很有神,小嘴嘟着,煞是招人喜欢。小两口心里高兴自不必说,李海亭的父母看着刚出生的小孙女也欢喜得合不拢嘴。邻居听说李家添了女儿,也都上门祝贺、看孩子。不知是谁眼尖,发现女婴右脚长得和平常人不一样。时建云仔细一看,发现婴儿右脚长得确实特殊,有些向内弯。一旁的邻居七嘴八舌地说,新生儿这样不稀奇,用手捋捋就能捋正过来,听大家这么说,时建云和丈夫也没往心里去,就不停地捋婴儿的右脚。
这天晚上,李海亭和妻子商议着给女儿取名字,小两口都有文化,为给孩子取个满意的名字还真费了一番脑筋。“女儿是咱家的希望,就叫志华吧,‘志在中华”,盼着她今后能给咱家长志气,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两口心想到了一处,女儿的名字就定为“李志华”。
但是,添了女儿的喜悦还没从小两口心头退去,不幸的潮水就猝不及防地漫上来了。
女儿出生的第8天,时建云给她换尿布。当她翻过女儿的身子,不经意朝后背一看,惊讶得大叫出来:“啊———”丈夫闻声跑来一看,也不禁吃了一惊:只见小志华的后腰处,有一个极明显的鼓囊囊的大肉瘤,直径足有10厘米!女儿的小身子总共才多大啊,这么个大肉瘤长在背上,就像倒扣着一口碗般刺眼,怪不得女儿老是哭个不停呢!
提着一颗心,李海亭慌忙赶到当地卫生院,向大夫讲述了女儿的情况。听完他的介绍,大夫说,他女儿后腰上的肉瘤连着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线,对其身体成长、发育极为不利。医生还说,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当地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治疗,建议李海亭带女儿去大医院检查。李海亭怀着失落的心情回了家。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发现女儿后腰上肉瘤的同时,这个小生命出生时那长得特殊的右脚也未能变为正常,尽管时建云按照乡亲们提供的方法天天用绳子捆上竹劈子、铁板,模仿医生给骨折的人打石膏一般夹正女儿的右脚,但每当晚上放开绳子,右脚还是恢复向里弯。
看看女儿天真的小脸,摸摸她后腰的肉瘤和畸型的小脚丫,时建云的眼泪流个不停。本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时建云却常常吃不下饭去,一天比一天消瘦。
小志华出生第10天,按照当地的风俗,该给她“过10日”。就在这天,心情抑郁、缺少营养的时建云被医生查出患有乳腺炎,开始吃起了中药。又过了18天,时建云病情加重住进医院做手术。小志华的姥姥心疼女儿和可怜的外孙女,把外孙女抱回家,天天喂“蛋乳精”充当奶水。
满月后的小志华,突然接连几天咳嗽不止,她的姥爷找到一个赤脚医生,给时建云买了药后,让医生再给孩子开点药。谁知医生只是不屑地笑了笑,没说话。老人只好提出给小志华买“小儿安”药粉。拿着药回家的路上,老人突然明白了:女儿生了个“怪胎”的消息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好多人都说这孩子不该养,养也养不活;看医生那神情,分明也是这意思,说这孩子养不活啊!
但是,身骨瘦弱而生命力顽强的小志华,在世人的嘲笑和冷眼里,靠着“蛋乳精”和母亲病愈后稀少的奶水,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小志华一天天长大,1周岁左右学会了说话。但是时建云不敢让女儿学走路,担心她右脚畸型更加严重。外人一看上去,志华是个乖巧伶俐的小丫头,只有往脚上一看,才能发现她右脚穿的是一只特殊的极度向内弯的布鞋。
李海亭夫妇的心里,无时不刻都在盼望着有一天能给女儿治好病,早日让女儿摆脱病痛的折磨和外人的歧视。小志华长到3岁时,也被父母抱了3年,没下地走过路。这年,夫妇二人决定给女儿治病。
山东省境内有条河叫徒骇河,这条河从山东省西部发源,流经聊城、德州、滨州等地注入渤海。本文的主人公李志华,就出生在徒骇河畔一个叫沙洼的村子里。
一出生,不幸就陪伴着她
1983年3月17日,随着一声“哇——”的啼哭,一个女婴在山东省沾化县流钟乡沙洼村村民李海亭、时建云夫妇家坠地。
虽说婴儿很瘦小,但一双大眼睛很有神,小嘴嘟着,煞是招人喜欢。小两口心里高兴自不必说,李海亭的父母看着刚出生的小孙女也欢喜得合不拢嘴。邻居听说李家添了女儿,也都上门祝贺、看孩子。不知是谁眼尖,发现女婴右脚长得和平常人不一样。时建云仔细一看,发现婴儿右脚长得确实特殊,有些向内弯。一旁的邻居七嘴八舌地说,新生儿这样不稀奇,用手捋捋就能捋正过来,听大家这么说,时建云和丈夫也没往心里去,就不停地捋婴儿的右脚。
这天晚上,李海亭和妻子商议着给女儿取名字,小两口都有文化,为给孩子取个满意的名字还真费了一番脑筋。“女儿是咱家的希望,就叫志华吧,‘志在中华”,盼着她今后能给咱家长志气,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两口心想到了一处,女儿的名字就定为“李志华”。
但是,添了女儿的喜悦还没从小两口心头退去,不幸的潮水就猝不及防地漫上来了。
女儿出生的第8天,时建云给她换尿布。当她翻过女儿的身子,不经意朝后背一看,惊讶得大叫出来:“啊———”丈夫闻声跑来一看,也不禁吃了一惊:只见小志华的后腰处,有一个极明显的鼓囊囊的大肉瘤,直径足有10厘米!女儿的小身子总共才多大啊,这么个大肉瘤长在背上,就像倒扣着一口碗般刺眼,怪不得女儿老是哭个不停呢!
提着一颗心,李海亭慌忙赶到当地卫生院,向大夫讲述了女儿的情况。听完他的介绍,大夫说,他女儿后腰上的肉瘤连着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线,对其身体成长、发育极为不利。医生还说,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当地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治疗,建议李海亭带女儿去大医院检查。李海亭怀着失落的心情回了家。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发现女儿后腰上肉瘤的同时,这个小生命出生时那长得特殊的右脚也未能变为正常,尽管时建云按照乡亲们提供的方法天天用绳子捆上竹劈子、铁板,模仿医生给骨折的人打石膏一般夹正女儿的右脚,但每当晚上放开绳子,右脚还是恢复向里弯。
看看女儿天真的小脸,摸摸她后腰的肉瘤和畸型的小脚丫,时建云的眼泪流个不停。本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时建云却常常吃不下饭去,一天比一天消瘦。
小志华出生第10天,按照当地的风俗,该给她“过10日”。就在这天,心情抑郁、缺少营养的时建云被医生查出患有乳腺炎,开始吃起了中药。又过了18天,时建云病情加重住进医院做手术。小志华的姥姥心疼女儿和可怜的外孙女,把外孙女抱回家,天天喂“蛋乳精”充当奶水。
满月后的小志华,突然接连几天咳嗽不止,她的姥爷找到一个赤脚医生,给时建云买了药后,让医生再给孩子开点药。谁知医生只是不屑地笑了笑,没说话。老人只好提出给小志华买“小儿安”药粉。拿着药回家的路上,老人突然明白了:女儿生了个“怪胎”的消息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好多人都说这孩子不该养,养也养不活;看医生那神情,分明也是这意思,说这孩子养不活啊!
但是,身骨瘦弱而生命力顽强的小志华,在世人的嘲笑和冷眼里,靠着“蛋乳精”和母亲病愈后稀少的奶水,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小志华一天天长大,1周岁左右学会了说话。但是时建云不敢让女儿学走路,担心她右脚畸型更加严重。外人一看上去,志华是个乖巧伶俐的小丫头,只有往脚上一看,才能发现她右脚穿的是一只特殊的极度向内弯的布鞋。
李海亭夫妇的心里,无时不刻都在盼望着有一天能给女儿治好病,早日让女儿摆脱病痛的折磨和外人的歧视。小志华长到3岁时,也被父母抱了3年,没下地走过路。这年,夫妇二人决定给女儿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