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蛋黄派吧 关注:844贴子:14,323

【姤】九五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新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姤】九五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现注解周易的资料将此爻辞解为:
用杞树叶子包起瓜果,其内含藏文采,从天上掉下来。
笔者对此存疑:我们知道杞树叶子长不过二寸,宽不过一寸,怎能包住瓜果?难道古时杞叶比现代杞叶大?或者古时瓜果极小?内含文采,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令人费解。
古有“杞人忧天”的故事,实际此爻是在规劝杞人不要忧天。应这样解:
【译】九五 认为“杞人”那怕厨房里只有简单的瓜类可食用。就应心中含蕴美好的未来,不要忧天,死由天来定。
注“以”认为······是······。
“杞”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包”通“庖”。厨房。【康熙字典】又庖通作包。
“瓜”瓜类植物的果实。
“含章”包含美好的东西。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进于礼司,奋藻含章。”
“陨”通“殒”。死亡。《韩非子·说疑》:“陨身灭国。”
“自”由来。
象曰 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译}《象》“心中含蕴美好的未来。”是适合的正确的态度。“死由天来定。”其志向是不舍弃生命啊。


IP属地:辽宁1楼2012-07-26 02:58回复
    保留个人意见,待我学全再和老赵讨论。顶老赵


    2楼2012-07-26 10:26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杞”应该指杞柳,可以编制器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07-26 10:33
      收起回复
        网上看到的“杞”——马云:“杞,大木也。”《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注,则为杞梓之杞。”子夏《传》曰:“作杞匏瓜。”薛虞《记》云:“杞,杞柳也。杞性柔刃,宜屈桡,似匏瓜。”又为杞柳之杞。案:王氏云“生於肥地”,盖以杞为今之枸杞也。


        IP属地:广东4楼2012-07-26 10:49
        收起回复
          来解一个例子吧。本人亲身经历。
          当年,跟前女友因为异地恋分开,心里很难受。问还有没有机会。得到此卦此爻。
          断:忽然出现,坐飞机来。
          这年十一月份,前女友电话过来:公司送来培训半年,明天的飞机。
          PS:没见面。就此放手了。


          IP属地:陕西5楼2012-07-26 11:30
          收起回复
            @执象乾坤
            此吧要是有执象老师,就热闹了。

            


            6楼2012-07-26 22:54
            回复
              新解比较有道理。


              IP属地:海南7楼2012-07-27 08:41
              收起回复
                以象而言:巽为木、为绳,“杞柳”之杞当取巽象;乾为果实,瓜当取乾象。离为章,乾离同舍,故以九五爻言“含章”,言“中正”;巽为风为陨为落,巽为命,乾为天,九二爻以上全为阳爻一气连通,故曰“自”,综而言之,曰“有陨自天,志不舍命”。


                8楼2012-07-27 09:4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杞”与“箕”有一些联系。
                  《礼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箕,柳箕,用杞柳编制而成筐。弓与箕皆为屈曲竹木做成,故弓人的子弟必先学习娇揉竹、柳而制箕。
                  震为弓、为箕、为子,故“箕子”取于震象。
                  杞为巽象,震巽相错,出震入巽,震巽互为伏象。“以杞包瓜”之“杞”实为以杞柳做成的编制物,因为姤卦下卦为巽为杞柳,巽上面还有三阳爻,象很多柳条互相交织。
                  姤卦初爻的“羸豕孚踟躅”则特别形象:巽为绳、为豕、为进退不果;羸为缠绕,巽上面还有三阳爻,象很多绳索缠绕捆绑,捆绑的着什么呢?--豕;踟躅正是“进退不果”。用绳索反复缠绕捆绑着一头猪,猪拼命挣扎,但是却挣脱不了,这就是“羸豕孚踟躅”。


                  9楼2012-07-27 11:04
                  收起回复
                    【汉典】释“陨” 死 。
                    巢陨 诸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则陨身灭国矣。——《韩非子·说疑》
                    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三国志·诸葛亮传》


                    IP属地:辽宁10楼2012-07-28 09:52
                    回复
                      杞人忧天这个典故比较靠谱,是个思路,其它的不敢苟同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0-06 18:28
                      回复
                        这里甚至可能是连山的痕迹,楼主努力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0-06 18:40
                        回复
                          @28032821
                          任何人看易经,三个月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每个人因人而异。是因为每个人的学历,环境,成长过程而不同。
                          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学过的成语:盲人摸象。就是这个道理。
                          易经里所谓的错综复杂,也是在讲一个人看问题角度的片面性。
                          所以,有分歧太正常了,而分歧恰恰是交流的前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流一定是平等的。假如以上对下,那么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逆流而上的。因此以上对下,那叫灌输。
                          更何况看了你的文字,没觉得你有如何的水平可以让人觉得上。说点不中听的,你现在还处在探索孔乙己茴香豆的写法。
                          另外,只删除了你反问的,没营养的文字,那些文字只是彰显你所谓的个性,但是在这里,不需要。
                          想起来一个笑话,一个穷人跟一个富人在一起,富人说:我比你有钱,你应该尊敬我。穷人说:你有你的钱,关我屁事,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所以,退一步说,即便你有点水平,就现在的交流方式,回答你一句:关我屁事。
                          


                          IP属地:陕西15楼2012-10-13 08:3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12-30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