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10 月 23 日电题:凝聚心力量 铸就新辉煌——从十九大报告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姜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内容占了较大篇幅。
代表们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建设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更多的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在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中积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十九大代表、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背后,是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们在国际上讲中国故事,往往都从讲中国文化开始。我们的制度与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实施这样的制度、走这样的道路,有我们充分的道理,包括文化的道理。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代表说,文化自信的应有之意,是要对民族自身文化有更准确的理解、更高度的认同。" 作为出版工作者,要做好更精准的阐释工作,倡导经典阅读和有价值的阅读。"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工作者杨娜代表和她的伙伴一起,这些年几乎走遍了全县偏远山寨,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佤族歌舞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 十九大报告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结合时代主旋律,创新编排,让传统佤族歌舞更加精彩。" 她说。
激发文化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
过去五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统计显示,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 18071 亿元增加到 30254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从 2012 年的 3.48% 提高到 4.07%。
" 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实力。一方面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