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0,192贴子:14,634,722
  • 16回复贴,共1

【转】论近代中国传统首服之眉勒 作者:梁惠娥 王 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不给百度。
因为看到一个姑娘的疑问贴——
眉勒是汉族的吗? http://tieba.baidu.com/p/1748024102
想到确实在87版《红楼梦》看到很多眉勒、抹额这种描述首服的饰物。
但是确切为清朝才开始有的,还是在清朝以前就有的,这姑娘提出了疑问。
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下,有一个关于眉勒的论文,讲解的很详细,就和大家一起共享一下吧。
(话说,一楼不祭度娘,你会吞我的贴吗?)


IP属地:广东1楼2012-07-25 12:32回复
    (谢度娘,没吞,RP保持啊!)
    论近代中国传统首服之眉勒
    作者:梁惠娥 王 静
    内容摘要:眉勒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妇女首服之一,本文从眉勒的渊源、发展、种类、造型、图案与工艺制作等诸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眉勒随着时代变迁,其功能性由实用的服饰品向独具民俗色彩的服饰装饰部件的转变。说明了眉勒是我国传统服饰重要的装饰部件,是传统女性文化的象征。


    IP属地:广东2楼2012-07-25 12:34
    回复
      首服,亦称冠帽、头巾,即著于头部的服饰。眉勒作为一种首服,是我国妇女的传统服饰之一。古时称为“”、“半帻”、“抹额”等,发展至明清时期成为最盛行的妇女头饰,名为“眉勒”。
      一、眉勒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变化
      眉勒最早出现于商代,那时称之为“”,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跪坐式男子玉石人,颡(前额)部有头箍状饰物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女子人形玉佩,额间也饰有此物。
        汉代时,士庶男子多用巾帻裹首,其中有一种巾帻是仅用布帛围勒于额,露发髻于外,又称之为半帻、空顶帻。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歌女舞俑其额上也围有一条狭窄的帛巾。唐代民间男女喜庆时多以红色布帛围勒于额。宋俞琰《席上腐谈》 :“韩退之《元和圣德诗》云:以红绡帕首。盖以红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 所谓抹额即“将布帛等物折叠或裁制成条状围勒于额,称之为抹额”。唐宋时期,抹额还是军将武士仪卫的一种额饰,故有军容抹额之称。①武士仪卫以布抹额作部队的标识,不同颜色的抹额代表不同的部队。
        明清时期最盛行扎抹额,当时称之为勒子、齐眉、眉勒或遮眉勒。在此阶段眉勒形制出现了多种式样,如用黑色丝帛缀以珠宝,悬挂于额头;以金属片或布条为地,上以珍珠、宝石缀成图纹的珠子勒,传世照片“十美图”描绘了清末时期旧上海妓女的形象,这些妓女打扮入时,其中有五个皆头戴燕尾式珠子勒,与当时流行的燕尾式发型相映成趣,较之发型更具装饰性;还有一种用丝绳编织成网状,上缀珠翠花饰,围于前额系于脑后的“渔婆勒子”;另外还有冬季妇女以动物毛皮为原料制成的覆于额上抵御寒冷的“貂覆额”、“卧兔”、“昭君套”;清代命妇额饰金约,以金镶珠宝构成,做成环状,使用时围箍在额间,后有珠宝串饰垂下,所用珠宝的质料及数量视身份而别。


      IP属地:广东3楼2012-07-25 12:35
      收起回复
        二、眉勒的形制与工艺
        近代眉勒的造型有多种 :有的是一条等宽(约4厘米)的带子;有的是中间宽两端窄;有的中间拼接且狭窄,耳朵处宽,呈半月形或波浪起伏形,宽处8-9厘米,窄处4-5厘米,在使用时可将两耳遮住,具有保暖作用,又称为暖额。
          眉勒多以布帛、锦缎、毡、金属、动物毛皮及丝绳做成。从眉勒的质料及装饰工艺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穿戴者的富贵贫贱状况。富贵家的女性佩戴的眉勒质料多为上等的锦缎、丝绒及水獭、狐狸、貂等动物毛皮,以貂、狐之皮最为时尚。其装饰工艺繁缛复杂,如镂金、镶嵌、钉各种珠宝玉石等。而贫贱之家女性所佩戴的眉勒无论质料还是装饰工艺等都无法与之相比。红楼梦中描写的王熙凤额间围以“紫貂昭君套”,既保暖又美观,描绘了一个传统封建礼教下的美丽妖艳的贵妇人形象,并彰显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
          眉勒的制作工艺十分巧妙精良,其外形结构、装饰及手工制作力求以巧为上,工整、细腻。眉勒的制作工序一般为制作衬底、裁样、上浆、刺绣、滚边、上夹里及带子等。衬底一般用门布做,门布是民间自制的一种硬而挺的衬布,用两三层旧棉布浸透浆糊,一层层裱贴于平板之上,晾干即成。妇女充分利用废旧棉布制作衬底,体现了她们选择辅料之巧。滚边布用45度斜丝做成,滚边布若需拼接时要将布条两头的边缘裁成与直纱平行的方向,这也正是滚边制作的技巧所在。眉勒装饰功能尤为突出,其上多装饰以宝石、珍珠及精美的刺绣图案。眉勒所用到的刺绣针法一般为锁绣、平绣、连物绣、盘金绣等独具民间艺术特色的手工针法。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山西民间图案为单独式牡丹花纹,运用平绣针法绣成。(见图1)另如台湾客家传统服饰盘金绣花鸟纹眉勒,此款眉勒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盘金绣这一传统刺绣工艺,用红色丝线将若干根金线缝缀在眉勒边缘,这若干根金线并排成一条金黄色条状面与眉勒边缘黑色滚边相呼应。眉勒采用刺绣这一装饰工艺及刺绣图案的工整、细腻体现了其装饰方法的工巧。(见图2)


        IP属地:广东4楼2012-07-25 12:35
        回复
          三、眉勒的实用与审美功能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提到:“‘貂鼠卧兔儿’、‘海獭卧兔儿’主要重在装饰效果,实无御寒作用。但‘昭君套’却全在出门御寒防风雪,具保护作用。至于遮眉勒条,则老年妇女重在御寒防风,青年妇女则作为装饰而流行。”②
            1. 眉勒的实用功能
            眉勒的实用功能主要是约束头发,便于劳作。最初眉勒以的形式出现,“所谓,实为一种‘围发际’、‘覆发上’、用于‘固冠’”③。也就是说眉勒的基本功能是用以约束头发或作为冠弁的衬垫。中国儒学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华夏民族是讲“孝”的民族,有了眉勒约束头发,人们免受头发遮眼之苦,使生活劳作更加方便,免于“不孝”之嫌,同时也符合了华夏民族“孝为先”的思想。元代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上所绘的妇女额间扎着布帛,系扎时先将布帛折成条状,由后绕前,于前额系结,可防止鬓发的松散和发髻的垂落,这样既整洁美观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因而受到士庶妇女的喜爱。眉勒的另一功能是保暖。冬季所用的眉勒通常以绒布、毛毡等厚实的材料为之,有的用绸缎纳以丝绵,增加其厚度以保暖,一些妇女将眉勒围绕于额,绾结于后,狭窄部分处在额中,宽阔部分则分别处在两鬓部位,或将双耳盖住,勒发的同时兼有御寒作用。以动物毛皮为材料做成的暖额,由于毛皮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含气量大,有良好的保暖性,围于额间能有效地抵御严寒,达到保暖效果。
            2. 眉勒的审美与民俗功能
            从形式美感角度来看,眉勒在形制和图案的运用上均采用了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装饰法则。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眉勒外形上均采用了左右对称形式,等形等量的构图使人产生一种稳定、安静之感。而图案内容上则采用填充式的花卉动物图案形成均衡式的构图。眉勒通过对称与均衡的运用,也正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表露。
            从民俗功能角度来看,眉勒在色彩与纹样上不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而且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和地域特色。民间流传下来的眉勒,多为青黑素色,与头发颜色相似,将之扎于头上,在色彩上达到协调。如山西传世眉勒均以低明度的藏青色为底色基调,上面的花卉配中、高明度的大红、枣红、绯红、橘黄、翠绿、粉绿、钴蓝等,色彩对比强烈,新鲜浓艳,富于装饰感,有浓厚的中原地区民间色彩。(见图3、图4)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方式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又造就着不同的民族。民族图案从发生到发展,都受到民族心理、民族信仰和民俗习惯的影响,人们常常通过装饰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眉勒上的图案纹样如花卉、凤穿牡丹、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喜鹊闹梅、瓜瓞绵绵等,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凤穿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 ;喜鹊闹梅象征着喜上眉梢,诸如此类都是传统吉祥文化的表述形式。而吴地女性所戴的眉勒就很少有刺绣,但在正中间扎起一“宫”,吴语喻男性器,具很强的生殖崇拜的意义⑤。同时女性是否佩戴眉勒也是判断婚否的重要依据。


          IP属地:广东5楼2012-07-25 12:36
          回复
            上图:

            结语
            从眉勒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可看出,最初眉勒为男女皆用的首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眉勒逐步成为妇女专用的一种装饰品,是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一种演绎。眉勒从基本的实用功能束发出发,逐渐发展为独具装饰性的眉勒。今天我们研究眉勒的装饰手法、制作工艺,一方面是学习中华传统手工艺及图案装饰手法,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另一方面要以传统的民间首服为设计源泉,设计出凝聚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饰用品。
            *本文为1. 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JSBYS005。2. 200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SJD760008。
            注释:
              ①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第308-309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467页。
            ③同①,第306页。
            ④康世娟:“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的发展”,《装饰》,2005.10,第56页。
            ⑤李波:“江南与晋中民间服饰刺绣纹饰意义比较”,《装饰》,2005.11,第54页。


            IP属地:广东6楼2012-07-25 12:37
            回复
              ------------------------转载部分完结------------------------
              想说的:
              01.看来87版《红楼梦》里面的一些服饰和礼仪,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沈老先生亲自进行的服装指导呢,多少还是有些考据出处的。希望一些同袍不要因为作者是清朝人,就对其谩骂无度,这样子,有意思吗?
              02.召唤这位提出疑问和回答是满族妇女头饰的妹子吧~
              @冰莲幻境
              @长英公主
              03.来两张大爱的87版王熙凤有眉勒的图吧~

              霸气啊霸气。。。不解释。。。MS这个叫“卧兔儿”?

              这个,还要解释吗?

              发型,头饰,衣裳。。。。。。昨天回去再看一遍吧~
              


              IP属地:广东7楼2012-07-25 12:51
              收起回复
                这种学习贴,多多益善!
                顶起,学习!
                楼主辛苦!


                8楼2012-07-25 13:28
                收起回复
                  好帖子,学习了。


                  9楼2012-07-25 19:44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2-07-25 19:55
                    回复
                      学习学习~~~~~~~~~~~


                      11楼2012-07-25 21:28
                      回复
                        好贴


                        12楼2017-07-02 13:43
                        回复
                          学习到啦,棒棒!


                          IP属地:河北13楼2023-10-30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