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以下理论阐述之前,我有必要首先做一个声明:
我不认识药家鑫!我更不认识李玫瑾!我认识药家鑫的可能性为零!我认识药家鑫,同时再认识李玫瑾的可能性更是基本为负!所以,我根本没有必要为这二人中的任何一个去辩白什么!
下面的内容仅代表我个人关注药案以来,在李玫瑾事件方面的的一点思考、分析和论断!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本着理性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来探讨一下李玫瑾事件!
提起药家鑫案,虽早已随着药家鑫的死刑被执行而宣告终结,但此案却貌似从未真正尘埃落定!关于此案的大讨论,以及来自各方面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直到今天依旧如火如荼、炙手可热、硝烟弥漫!此案以及由此案衍生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无微不至的被人深挖细品!但即便如此,仍旧有很多疑点被一再提起,纠缠不清,也让药案更加波澜起伏、扑朔迷离!
药案风起云涌的无数波澜中,李玫瑾事件应该算是不小的一个浪头!曾几何时,一提起李玫瑾,便会随之引来一片骂声!如影随行所谓的“钢琴杀人说”,更是令其知名度迅速提升!一时间她被突如其来的一股邪力推至风口浪尖,又被狠狠摔入了舆论漩涡!这对于知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想而知,她由此所承受的压力应该丝毫都不低于药家人!
53岁的李玫瑾,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室教授,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生导师组长,二级**。多年来,她除了研究犯罪心理和教学,还活跃在各种刑事案件的第一现场,通过心理画像协助**侦破案件。
【主要理论: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也是我要问药家鑫的问题!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
可惜的是:正确的分析并没有被正确的理解和传播!
其实李玫瑾事件,俨然已经成为被药家鑫案牵连进来的一个附属品兼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