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动漫作品的评价标准有两个,一是作者给观者提供故事背景如何,也就是这个故事设计的怎么样;二是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背景阐述的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怎么样。
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两部动画,发现可以比较之处还是挺多的。
第一个层面上来说,小圆和fate的故事内容上有所差异,在此略过不谈。但从第二个层面上来看,可以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二者都是围绕着愿望和理想提出各自的问题,但角度有所不同。
魔法小女小圆
对于小圆,作者的问题是:面对以有得必有失为规律的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去选择自己的所得和所失?
“QB:和我定下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
分析一下这句话,如果可以用等式来表示QB的这句话,那应该是:一个愿望+魔法少女=魔女+all。等式左边是所得,等式右边是所失。对于作者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姑且不论这是什么样的世界观,以及这种观念从何而来):人们所考虑的就是价值的对等关系,姑且认为魔法少女和魔女的价值是相等的,那么一个愿望和现有的一切,这两者的价值是否相等呢?所以事实上动漫中的魔法少女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愿望与现有的一切的等价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个人,什么样的愿望才能让你抛弃现有的一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动漫中的几位角色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巴麻美:为了活下去。
自己的生命是值得交换其现有一切的愿望,这是所有魔法少女之中唯一一个个人化的愿望。对于当时的巴麻美来说,车祸,除自己以外的家人当场死亡,自己也奄奄一息,这就是她现有的一切。实现活下去的愿望,给自己第二个生命,相比于all,这价值是压倒性的。设身处地的想,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这样的交换是值得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死亡在人经验之外,虽然我一贯反对功利主义的观点,主张生命不能作为一种价值去进行交换事物,但是用事物交换生命,这已经超出人的经验之外,不应做过多的思考。
巴麻美的愿望是自己的生命。我加上了定语,自己的。这三个字解释了巴麻美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也预示了她的命运。为什么她只许愿让自己活下来,而不是许愿不让车祸发生或者全体复活?这个问题两说:一,人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是否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去考虑到他人的性命,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二,她有意为之。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了巴麻美让自己独自一人存活下来,都决定了她从此往后孤独的成为一个世界之外的旁观者。可能很少人能感觉到巴麻美的冷漠,这种冷漠是由内心而发的,与性格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一种态度(世界观)。对于她来说,对于一个死过一次的人来说,生活下去的或许曾经是一个愿望,但是这样孤独和游离于世界之外的生活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乏味的工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巴麻美展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冷漠。然而,她之所以吸引人也正因为这一点,就好比有人曾经把庄子比喻成月亮一般,是一种脱离尘世的美感。所以仔细体会便能够发现,巴麻美那种华丽的姿态、绝对的自信、对QB的淡然接受,都是这种冷漠的体现,更会让人感到心酸和同情。与此同时她的死,也是一种必然,必然的意思是:自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麻美的结局和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非常的具有讽刺和现实意味。一个以活下去为理想的人,最终淡然的死去,命运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解释理想。关于这点,无论是在小圆还是在fate中,都能够让人觉察到,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在下文中会做具体的分析。
仓佐杏子:为了给失去信徒的父亲找来愿意听教的信徒。
家庭几乎是每个人的羁绊,以家人的幸福为愿望,这就是杏子自己的愿望。天然的血缘关系、个人生存的保障、社会生活的公共契约、社会稳定的要求等等的这些理由都造成了每一个有家庭的人都会以家庭的角度去进行权衡。牺牲小我,造福小家,杏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让人感到温馨之人。即便是家庭破裂、得知魔法少女会变成魔女的规则之后,那个脾气暴躁,手段残忍的杏子的内心依旧是一个温柔的人,这一点也不会改变的。而这样的人,为别人而死、与黑化变成魔女的朋友同归于尽,这不知道应该说是注定的结局,还是说是最好的结局,至少杏子依旧是那个能带给人温暖的人。
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两部动画,发现可以比较之处还是挺多的。
第一个层面上来说,小圆和fate的故事内容上有所差异,在此略过不谈。但从第二个层面上来看,可以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二者都是围绕着愿望和理想提出各自的问题,但角度有所不同。
魔法小女小圆
对于小圆,作者的问题是:面对以有得必有失为规律的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去选择自己的所得和所失?
“QB:和我定下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
分析一下这句话,如果可以用等式来表示QB的这句话,那应该是:一个愿望+魔法少女=魔女+all。等式左边是所得,等式右边是所失。对于作者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姑且不论这是什么样的世界观,以及这种观念从何而来):人们所考虑的就是价值的对等关系,姑且认为魔法少女和魔女的价值是相等的,那么一个愿望和现有的一切,这两者的价值是否相等呢?所以事实上动漫中的魔法少女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愿望与现有的一切的等价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个人,什么样的愿望才能让你抛弃现有的一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动漫中的几位角色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巴麻美:为了活下去。
自己的生命是值得交换其现有一切的愿望,这是所有魔法少女之中唯一一个个人化的愿望。对于当时的巴麻美来说,车祸,除自己以外的家人当场死亡,自己也奄奄一息,这就是她现有的一切。实现活下去的愿望,给自己第二个生命,相比于all,这价值是压倒性的。设身处地的想,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这样的交换是值得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死亡在人经验之外,虽然我一贯反对功利主义的观点,主张生命不能作为一种价值去进行交换事物,但是用事物交换生命,这已经超出人的经验之外,不应做过多的思考。
巴麻美的愿望是自己的生命。我加上了定语,自己的。这三个字解释了巴麻美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也预示了她的命运。为什么她只许愿让自己活下来,而不是许愿不让车祸发生或者全体复活?这个问题两说:一,人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是否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去考虑到他人的性命,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二,她有意为之。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了巴麻美让自己独自一人存活下来,都决定了她从此往后孤独的成为一个世界之外的旁观者。可能很少人能感觉到巴麻美的冷漠,这种冷漠是由内心而发的,与性格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一种态度(世界观)。对于她来说,对于一个死过一次的人来说,生活下去的或许曾经是一个愿望,但是这样孤独和游离于世界之外的生活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乏味的工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巴麻美展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冷漠。然而,她之所以吸引人也正因为这一点,就好比有人曾经把庄子比喻成月亮一般,是一种脱离尘世的美感。所以仔细体会便能够发现,巴麻美那种华丽的姿态、绝对的自信、对QB的淡然接受,都是这种冷漠的体现,更会让人感到心酸和同情。与此同时她的死,也是一种必然,必然的意思是:自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麻美的结局和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非常的具有讽刺和现实意味。一个以活下去为理想的人,最终淡然的死去,命运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解释理想。关于这点,无论是在小圆还是在fate中,都能够让人觉察到,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在下文中会做具体的分析。
仓佐杏子:为了给失去信徒的父亲找来愿意听教的信徒。
家庭几乎是每个人的羁绊,以家人的幸福为愿望,这就是杏子自己的愿望。天然的血缘关系、个人生存的保障、社会生活的公共契约、社会稳定的要求等等的这些理由都造成了每一个有家庭的人都会以家庭的角度去进行权衡。牺牲小我,造福小家,杏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让人感到温馨之人。即便是家庭破裂、得知魔法少女会变成魔女的规则之后,那个脾气暴躁,手段残忍的杏子的内心依旧是一个温柔的人,这一点也不会改变的。而这样的人,为别人而死、与黑化变成魔女的朋友同归于尽,这不知道应该说是注定的结局,还是说是最好的结局,至少杏子依旧是那个能带给人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