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吧 关注:42贴子:1,774
  • 6回复贴,共1

2012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对学生的开示(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学生问:最近我开始谈恋爱,但为我带来了烦恼,不再像单身时那样精进修行。是该放弃这段爱情还是应该继续维持下去?我对爱情的经营感到厌倦,渴望单身的状态。爱情和修行有矛盾吗?
仁波切答:所有世俗的努力都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仅是爱情。我们在世间所作的每件事都如此,爱情权力名望,而我们对它们却如此执著。你没有理由要现在就结束你的感情,你可以这么做,但基本上在世俗里的每件事都会带给你烦恼。如果你认为必须结束带给你烦恼的事情,那你干脆摆脱所有的俗事,而不仅是爱情。我的建议是顺势而为,没有必要做太极端的决定。如果你的感情无法继续它自然就会结束,你不用费力去结束它。
2、学生问:学佛法是否跟学习弹钢琴一样,必须一步步来,没有修好基础,没有系统的基础训练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仁波切答:学佛法与学习弹钢琴一样,但又有些许不同。弹钢琴,即使你非常努力,当你老的时候,手指会开始不听使唤。但学习佛法(就不同了),所有你成就的,你永远不会失去它。
3、学生问:我每天规定了修行的功课和时间,但一旦没有完成就会愧疚自责,这是不是陷入了另一种执着?
仁波切答:你宁可继续保有这份罪恶感。我们有太多其他毫无意义的罪恶感。对无法修习佛法所产生的罪恶感,就这个阶段来说是一种加持。
4、学生问:你曾说:“不执著于任何想法”,我想问:这与对佛法升起虔诚坚定的信心是不是矛盾?
仁波切答:它们的确是相互矛盾。你说的没有错。这就如同你的手被一根刺扎到了,你需要拿另一根刺来把手里的那根刺拿出来。而虔诚心就是学佛路上的那根刺。
5、学生问:《普贤上师言教》中皈依的那一章中说皈依之后有一条戒律是不能与持外道的人为伍,这与真正的菩萨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众生的慈悲心是不是相矛盾?
仁波切答:不是,意思是指不要与具有错误见地的人为伍,以免他们给你一些错误见地的影响。
6、学生问:学习《普贤上师言教》,面对繁复的观想和仪轨无法深入内心,是不是因为我还没皈依,没上师指导的原因,我该怎么办?
仁波切答:书上的教法要深入内心不会一下子就发生,它会慢慢地从心中生起,所以不要担心。你也不要太急著去找老师,你应该好好地检视分析这些教法。无论如何,反覆检视思考总是好的。如果你想要皈依,你应该先皈依三宝而不一定要找一位上师。
7、学生问:如果人生真的是如梦如幻,那么在戏中从事善行或者恶行不也仅仅是角色不同而已,善行和恶行不也是一种分别吗?
仁波切答:当然它们都是二元的,有分别的。直到你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幻象之前,我们都困在同样的幻象之网中。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二元的网,我们就会有这种好坏的区别。
8、学生问:我最近正在读 Walpola Rahula 写的《佛陀的教导》(What the Buddha taught)。里面第一章第2页中提到:「佛说,在他的教法中,没有秘密的教法,导师拳头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也就是说,他毫无隐藏。」
仁波切答:因为Rahula不是一位密宗上师,所以很显然地他会这么说。他的解释是根据声闻乘的传统。
9、学生问:在我们生病非常痛苦时,如何保持快乐心情?
仁波切答: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种方法:去想所有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和疾病,都是因为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这样才能缩短我的轮回,了结我的恶业。第三种方法: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我之所以感受到这些痛苦,是因为我对它们的空性了解不够深入,我的了解只是在理论上。
10、学生问:父母给我介绍女朋友,我很害怕因为结婚就会让我分心,没有时间修行,从而浪费了暇满人身,所以请教仁波切该怎么做?
仁波切答:结婚并不一定会影响你的修行。你是否分心,完全要看你有多自律。如果你真的认为结婚会让你分心,而你不会因为拒绝婚姻而让你的父母太伤心,或许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不想结婚。
11、学生问:在看过《正见》后,我认为你就是我的上师。今年我到新学校工作,因装修材料的有毒超标,我中毒白血球下降,是什业力导致我这样果报?人受到肉身的制约,如何让身心超脱?
仁波切答:与第9个问题的开示一样。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种方法:去想所有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和疾病,都是因为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这样才能缩短我的轮回,了结我的恶业。第三种方法: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我之所以感受到这些痛苦,是因为我对它们的空性了解不够深入,我的了解只是在理论上。
12、学生问:《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与我们所倡导的持咒和佛号,会不会有所抵触呢?
仁波切答:持咒是相对层面的修行,而这句偈语所教授的是一切事物的空性。并不是真的自相矛盾,而是相对真理(世俗谛)和究竟真理(胜义谛)是不同的。
13、学生问:认真和执着的区别?
仁波切答:这两者很接近,执着比较粗重,而认真比较细微。两者都必须放下。
14、学生问:怎样才能像对治粗的情绪一样去对治细的情绪。
仁波切答:粗重的情绪可以用思惟来对治,但是对于细微的情绪,需要清净或纯粹的禅修,特别是内观(毗婆舍那)。
15、学生问:证悟是不可见、也不可说的,可是我很难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生起信心。我对佛法有兴趣好感,但不全相信。怎样才能消除我的半信半疑?
仁波切答:你应该生起一种信心,相信与证悟相反的无明肯定能被弃除,相信杯子的污垢能被洗掉——即使现在这个杯子有污垢——只不过是我们还没见到干净的杯子罢了。



1楼2012-07-23 11:50回复

    18、学生问:很想了解同性恋性行为有什么样的果报?
    仁波切答:同性恋性行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它不应该被视做比有些人喜欢吃披萨,有些人喜欢柠檬饭糟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19、学生问:刚学佛时,执着于念珠的款式;后来念经时执着于念经的数量。到今天我不执着这些时,突然觉得是不是信心不够了?
    仁波切答:不是,这只是表示人的执著与感受是多么善变。它们就是如此无常。我们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我们就不喜欢了。让我们祈愿你喜欢学佛的心能一直持续下去。
    20、学生问:我遭到我最信任的男友、好朋友的多起欺骗,我该如何面对,我不能怨恨他们吗?
    仁波切答:怨恨他们对你并不会有狠大的帮助。你应该要做的其实是好好享受你自己的生活。


    2楼2012-07-23 12:11
    回复
      2025-05-17 08:56:48
      广告
      17、学生问:向您请求,为大家念诵观音心咒的口传,顶礼仁波切,感恩!
      仁波切答:但是我没有办法给你们口传,因为我必须和你们见面才能给与口传。也许你们可以请离你们比较近的堪布或仁波切给你们口传。


      3楼2012-07-23 12:11
      回复
        16、学生问:我一直在关注正见**仁波切的开示,家人常对我的信仰表示怀疑,认为佛法迷信,我不知怎样去处理,心里有些伤心,我该怎么做?
        仁波切答: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祈请佛陀加持,让你所有修行佛法的障碍都会很快地消失。


        4楼2012-07-23 12:12
        回复
          这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陆学生关于修行问题的首次12个录音开示全文:
          1. 首先,我从印度为大家送上问候与祝福。我收到很多来自中国的问候以及问题,对此我表示感谢。我可能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希望回应某些问题时,也能照顾到其它的问题。此外,由于各个问题的层次五花八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所要说的内容。这些提问当中,有一些问题很大、很广泛,例如:“如何获得解脱”,“应该如何修行”,“如何将修行融入到工作与生活中?”等。
          2.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再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我想,不只是跟我讨论-而且不只是讨论,还要有获得解脱与证悟的热切之心。我们试图寻找一条通达解脱之路,但避免不了遇到内在和外在种种障碍的挑战,然后当然就会失望,然后又会对自己失去了发心而产生负罪感,紧接着又想努力去弥补失去的发心。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修行过程,我唯一能对大家说的,就是要不停地继续修下去。
          3. 我很高兴看到在中国有这么多人对佛法感兴趣,而且似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探索灵修之路。众所周知,在这个末法时期,全世界都变得如此的物质主义,人们大多已不再关注灵修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物质世界里,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世界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科学上及物质上这么有成就。我们的祖先曾经当作故事或神话讲的事,现在都被我们实现了—我们已经能够登陆月球,甚至能在24小时之内环绕地球一圈。
          4.我们成就了这么多,然而,如果物质进步就是答案,那么这个答案现在也应该实现了。但大家都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物质上的进步,实际上正在使地球日趋危险,人类也越来越不安全。正如大家所说: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那么,当人们越来越富有时,就真得会幸福吗?这是一个我们都应去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这些比较广泛的问题,我只能建议大家持续不断地寻问,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也还要不停地追问下去。
          5. 有个针对堕胎这类的问题,从某方面来说,我高兴自己并未够快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希望这位怀孕的女孩已经决定留下她的孩子。我认为,如同提问的人所说,一旦我们了解到这是个生灵,而泯灭一个生灵的生命被视为一种恶行,因此,我不建议你去堕胎。这可能会引发一个某些人有兴趣想知道的问题,因为,我想建议与她一样的年轻人。容我很直率的说,如果你们真的不想有堕胎之类的事情发生,我强烈建议你们,当然不是不要有性行为,当然不是这样,但是你们真的应该运用各种避孕措施,如此就不必去经历堕胎之类的事情了。
          6.有人问,由于无法和我见到面,是否可以根据我的教授修行?我认为,如“止、观”一类的修行,特别是修“止”,你绝对可以开始去修,因为这并不复杂,你只需去静坐,基本上坐得愈多愈好,然后尽可能观自己的心。我所说的观心,并非跟着心流转,并非做白日梦,而是无论生起什么念头,你只是注意、知道它,不要造作,只是观察它。大家可以开始去做这样的修行。
          7. 但是,假如你将来真想好好修行,尤其是金刚乘(密乘)的修行,最好能有某种指导。在我收到的问题中,很多人都问我是否能做他们的上师。我希望告诉大家,当然,我非常乐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你们,这也是我选择的利益众生之路。虽然我帮助众生的愿望很多时候都并非出自真诚,但我会将装做教授他人当作是自己修行的机会。但是,我也提醒大家,首先,我并非具格的上师,更不是具格的金刚乘上师,甚至在声闻乘的水平上也不是。假如你以具格上师该有的功德来检验,真诚且坦白地说,我什么都不具备。我可能有的,只是曾经从很多伟大的上师那里得到了一些教授,可能比诸位略微多知道一点信息,这些我可以跟大家慢慢分享。如果这是诸位想要的,我将尽力传授给大家,但是,如果你们想要寻找一位能用手指头点拨你开悟的上师,那你们可找错人了。
          


          5楼2012-07-23 13:06
          回复
            这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陆学生关于修行问题的首次12个录音开示全文:
            1. 首先,我从印度为大家送上问候与祝福。我收到很多来自中国的问候以及问题,对此我表示感谢。我可能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希望回应某些问题时,也能照顾到其它的问题。此外,由于各个问题的层次五花八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所要说的内容。这些提问当中,有一些问题很大、很广泛,例如:“如何获得解脱”,“应该如何修行”,“如何将修行融入到工作与生活中?”等。
            2.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再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我想,不只是跟我讨论-而且不只是讨论,还要有获得解脱与证悟的热切之心。我们试图寻找一条通达解脱之路,但避免不了遇到内在和外在种种障碍的挑战,然后当然就会失望,然后又会对自己失去了发心而产生负罪感,紧接着又想努力去弥补失去的发心。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修行过程,我唯一能对大家说的,就是要不停地继续修下去。
            3. 我很高兴看到在中国有这么多人对佛法感兴趣,而且似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探索灵修之路。众所周知,在这个末法时期,全世界都变得如此的物质主义,人们大多已不再关注灵修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物质世界里,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世界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科学上及物质上这么有成就。我们的祖先曾经当作故事或神话讲的事,现在都被我们实现了—我们已经能够登陆月球,甚至能在24小时之内环绕地球一圈。 4.我们成就了这么多,然而,如果物质进步就是答案,那么这个答案现在也应该实现了。但大家都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物质上的进步,实际上正在使地球日趋危险,人类也越来越不安全。正如大家所说: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那么,当人们越来越富有时,就真得会幸福吗?这是一个我们都应去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这些比较广泛的问题,我只能建议大家持续不断地寻问,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也还要不停地追问下去。 5. 有个针对堕胎这类的问题,从某方面来说,我高兴自己并未够快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希望这位怀孕的女孩已经决定留下她的孩子。我认为,如同提问的人所说,一旦我们了解到这是个生灵,而泯灭一个生灵的生命被视为一种恶行,因此,我不建议你去堕胎。这可能会引发一个某些人有兴趣想知道的问题,因为,我想建议与她一样的年轻人。容我很直率的说,如果你们真的不想有堕胎之类的事情发生,我强烈建议你们,当然不是不要有性行为,当然不是这样,但是你们真的应该运用各种避孕措施,如此就不必去经历堕胎之类的事情了。 6.有人问,由于无法和我见到面,是否可以根据我的教授修行?我认为,如“止、观”一类的修行,特别是修“止”,你绝对可以开始去修,因为这并不复杂,你只需去静坐,基本上坐得愈多愈好,然后尽可能观自己的心。我所说的观心,并非跟着心流转,并非做白日梦,而是无论生起什么念头,你只是注意、知道它,不要造作,只是观察它。大家可以开始去做这样的修行。 7. 但是,假如你将来真想好好修行,尤其是金刚乘(密乘)的修行,最好能有某种指导。在我收到的问题中,很多人都问我是否能做他们的上师。我希望告诉大家,当然,我非常乐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你们,这也是我选择的利益众生之路。虽然我帮助众生的愿望很多时候都并非出自真诚,但我会将装做教授他人当作是自己修行的机会。但是,我也提醒大家,首先,我并非具格的上师,更不是具格的金刚乘上师,甚至在声闻乘的水平上也不是。假如你以具格上师该有的功德来检验,真诚且坦白地说,我什么都不具备。我可能有的,只是曾经从很多伟大的上师那里得到了一些教授,可能比诸位略微多知道一点信息,这些我可以跟大家慢慢分享。如果这是诸位想要的,我将尽力传授给大家,但是,如果你们想要寻找一位能用手指头点拨你开悟的上师,那你们可找错人了。 8. 其实,即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不是很靠得住。很多时候,我会失踪,我会躲藏起来,我很自私。你们可以去问问我的那些所谓的弟子们,他们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这是大家应当记住的一点。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诉大家:成为一位上师的学生,与占有权完全无关。我的前世-据称是我的前世—伟大的蒋扬钦哲旺波和蒋扬钦哲秋吉罗卓,以及很多伟大的上师们,都曾有过许多伟大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实际上可能有将近113位上师。而蒋贡康楚罗卓太耶仁波切也差不多。由此可看出,成为我的弟子,并不意味着你只归属于我,一定要得到我的允许才能从其它上师那里接受传承和灌顶,也并非说明你不能再成为其它人的弟子。实际上,从我凡人的观点来看,我希望你们去选择其它真正好的上师,如果我失败了,你们至少还可以有其它上师可以仰赖,这是我个人的强烈建议。 9.下面的问题是一个作家兼电视导演提出的,他想要出家,但又不知自己是否应该出家。


            7楼2012-07-23 13:07
            回复
              不错,好贴转过来啊!


              IP属地:广东9楼2012-07-23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