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蛋黄派吧 关注:842贴子:14,326

<<周易全卦》【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IP属地:广东1楼2012-07-22 16:07回复
    萃卦与大畜卦是一对反卦,都有聚的意思,相对于革卦九二来说大畜着重于手段,而萃则是侧重于位、时。来看爻辞:革卦初九之萃卦“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有孚不终是指不能始终如一的坚守诚信,所以就出现了乃乱乃萃的结果---出现乱子就聚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若号,就是呼告,一握就是一小撮,一撮为笑就是一小撮人聚在一起会心之笑,这一小撮人是谁呢就是卦辞中的王和大人(这里的大人应指聚在一起的那些有头脸的人物,王所聚之人肯定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了)相对于革者来说,这一爻就是要求革者始终如一的坚守诚信,才不至于出现乃乱乃萃这种混乱情况,同时也能会聚人心,似乎这一爻还暗藏这样的信息,即作为革者,当看到国家不断的出现乱事之时,就要作好准备,始终如一的坚守诚信以培植自己的实力,当然这不能有什么阴谋,而是始终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已任,树立威望,从而有很多诸侯王自动来参加自己的聚会,。就像周文王尽心尽力的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树立威望。革卦初九之萃卦“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上一爻已讲因乱而聚,而这一爻则是讲有人站出来提建议引导大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作不会产生咎害。而孚乃利用禴------只不过是在说有心来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在困难时刻就是举行简单的祭祀也会得到先祖上苍的保佑。相对于革卦初九来说,当出现灾难困难时要一心为天下人着想黄页自己一切能力并引导他人出钱出力一同应对。革卦初九之萃卦“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萃如嗟如描述一个很忙碌的场景,这六三在不停的聚人解决问题,但又不停的出现问题,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为(当然了这个意思我是从萃卦六三对应的《震。谦》两卦看出的)革卦初九之萃卦“九四,大吉无咎”这一爻只有两个占卜性的断语,如果不结合前后爻来解释估计是无人说清楚是什么意思了。上一爻讲了不断的解决问题提升了能力和威望,这一爻时则聚了一批贤人志士(这一爻对应的是《大畜》、《恒》两卦)所以大吉无咎。革卦初九之萃卦“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这一爻用个故事来讲更好理解一些: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九处武王上祭于毕,东现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斋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橱,后至者斩》”武王被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喥,有人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飞流为云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从这一断历史可以看出武王当时已“萃有位”而可号令八百诸侯,这当然无咎。而“匪孚”则是指武王出师不战还师一事,这不是诚信问题而是当时的形势所决定,因为当时商朝尚有比干,箕子等贤臣重臣加亲人尚在,老虎利牙尚在。“元永贞”是指还是从一而终坚持治理好国家,才不至于出现后悔之事产生。在这里讲一下匪孚----萃卦九五对应的是革卦,其卦辞有“已日乃孚”我想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已,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革卦初爻之萃卦“上六,齎咨涕涕,无咎。”这一爻只是描述了一个喜极而泣的场面而已
    


    IP属地:广东7楼2012-07-22 17:57
    收起回复
      -------有了初多六大手段,又有了天命你就能革吗?不能,那就是《革》“六二。已日乃革,征吉,无咎”对于这一爻专家,学者们的争议最多的是“已”字是什么意思,但其总体意思基本一致,就是这一爻强调的是革之时机,就是说你有了能力,势力还要学会抓住时机才能成功这一爻对应的是《益》之位,《恒》之手段,益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并道出了时机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吧----如果我每次都说清楚了对你进步没有益处对于《益》卦的卦名解释有很多种,但基本上都是以彖辞里的“损上益下”做为中心然后纵横展开、举一反三而已。在本吧的一卦一贴中也举了很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损上益下要分清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就可以了,很明显在益卦是以“上”为主,就是损已,损我而益他人或是损君益民,抑或是损阳益阴,不一而足,其实从整个损益之道来说有损就有益,损益之道是一种平衡法则,如:在君民就是为了人和,在万物是为让万物和谐共存;在阴阳是为了阴阳平衡,所以做人就是你掌握好了损益之道就“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而益卦主要讲益之道,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问这与《革》卦时机的三大元素有何关系。下面来说吧。
      --------《革》之“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选择适当的时机来革(即为震)是为了革之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壮大(这就以巽为外卦具有积小以高大共同规律所决定的,这个大家 自己去总结一下小畜、涣、渐、益、巽、家人、观、中孚的后三爻就可以了,当然我以后做的《周易的规律自证法》有详尽的论证,因为篇幅过长在此从略。)这就构成了益卦的卦象:巽上震下。那么时机中的三大元素在哪呢,在彖辞和爻辞里都有,先来看彖辞吧
      --------《彖》:“益,损上益下,民兑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这难道不是在描述“人和”的大场面吗?相对于革之领导者来说在革之前就要建立“人和”基础,就要学会“益”之道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才能聚集人心,做到“民说无疆”从而让革之真理发扬光大,达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的“人和”大场面,最后才能“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里讲到了《革》六二的地利,有了地利,掌握了地的“益”之道,学会顺地而行和尽地之用结果就会“日进无疆”了。(当然了地利,天时、人和都包含很多的信息,比如说革之物质保障要求是其地肥沃,其民富庶,相对于军事来说就是地势要险要不一而足,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包含方方面面要据实而言,大家不钻牛角尖)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这是讲天地“益”之道:顺其自然,大公无私,天地对人或万物都 是平等而伟大的,天地不会偏佑于谁,所以说“其益无方”。谁会抓住天地之益呢?《易传》有云“天佑者,顺也”就是你顺天行事就算是抓到天时了。
      -----------相对于《革》之六二的时机来说产,《益》卦就是要革之领导者要学会益之道-----创造人和------利用地利-------抓住天时,三者兼俱革之时也就成熟了。
      ---------下面将用爻辞来说一下天时地利人和


      IP属地:广东8楼2012-07-22 18:03
      回复
        益》之“初九利用为大作,无咎”大作是指大事,那么办大事要注意什么呢?时机就是办一件大事之初最重要的,时机选择不对将一事无成,这一爻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相对于《革》之六二来说就是革之领导者要选准时机是革成功的关键,才能“征吉” 下面来看一下《益》之“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凶事在古时候是指灾荒,这也是“天施地生”,在前面说过天地施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对人有害不一定对万物都有害,关键是人什么做。做为明君则是益之与灾民,用的是益之道,。所以“益之用凶事”就是在灾荒之时要用益之道,这当然 就无咎了。有孚,就是有诚信就是说君王要言而有信,中行就是中正之行,在这一爻来说就是“损益之道的平衡法则”就是当损则损当益则益,这里是民有损而君益之。在这一爻“圭”字也很重要,圭在古代是一种测量日影、月影的工具它也代表了天时,由于知识和社会的发展圭失去了用武之地,由于其神神圣性后来演变成了君王的信物成了权利的象征,使者手持圭就代表了天子,可令诸侯和地方官员开仓放粮济民。
        ------相对于革之领导者来说就是要为国为民着想,当发生灾荒之事时要益之于民,这样才能得到人心。灾荒就是天地赐与有道者的一个机会,就看谁抓住了这一天赐之机了,下面讲《革》卦对应《益》之位的“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为什么在前面我先讲六三呢?这是为了具有更为强烈的对比。从爻辞看确实看不出是谁在益谁,只有从最后一句“王用享于帝”这里有一点端貌就是用十朋之龟来祭祀先祖先帝。现在来看一下整条爻辞。“或”字是不定代词,是或益或不益,是看情况而定,“十朋之龟”朋是指朋贝,是一个单位,有《汉书-食货志》中说:“龟宝有四品,第一品元龟长一尺二寸,为大贝十朋”龟是龟甲在古时可当钱用,“益之十朋之龟”说明益的非常的多,“弗克违”就是不违反不动摇。而王用十朋之龟来祭祀先祖先帝这样就吉祥了,这与六三的“灾荒”相比的话这里应是说在平时要祭祀祖先以获保佑,不要做“临时抱佛脚”之事,相对于革者来说就是在平时也要下大本钱多做好事为民造福,“弗克违”革者就要始终如一以天下百姓的利益为先不去违背这一信念思想那么就会“永贞吉”————就会永保正固吉祥了。
        ------这一爻相对于六三的灾荒之益来说在平时也要该益则益要为人民利益着想才能得到人和革》对应《益》之位的“**,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中行在六三时讲过是损益的平衡之道 告公从就是要让王公永诸侯及百姓依从服从,利用为依就是以什么为依据或理由,有人说依是安居之意,引用的是朱熹的“依安也”我个人认为安是适合之意,而安居也是指安心居住适合居住人心才安吗,所以利用为依就是以用什么合理的理由才比较适合,适合什么,那就是迁国的理由,迁国在古代是指迁移国都之意。在古代经常有迁国之事,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安全,另一个是那时经常发生洪水及其它天灾而且地形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经常发生变化所以经常迁国是为了找到更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利之地,相对于----《革》之六二的时机来说这里强调了---地利---的重要性,只有选择对了有利之地才能有利于革之事业的发展壮大。当然了不同的事要求的地利也不同,地利包含很多信息,大家凭自己的知识多少来想象一下吧-------在易经里它讲具体的事,但又不讲具体的方法,纯粹是靠我们自己来参悟其中的意思,它给我们一种很模糊的东西,而在《彖》里有一个“时”用的最多,这个时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真谛-----与时俱进,凡事凡理都要与时俱进才行《革》之《益》之位“九五,有孚惠心忽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孚是指诚信,惠就指仁爱,这一爻似乎是以君王的第一人称来说的,这从“有孚惠我德”可以看出,整句话是在说君王有诚信大施仁爱于于天下,这样的事不用问不用说不用占就知道这肯定元吉是件大好事,后一句是反过来说君王那样做以后天下百姓也就诚心诚意的感激你从而增加自己的功德和威信了,这一爻就是讲一种损益的平衡之道,有所益人就会有所益已,当然了这一爻相对于革者来说基本上是讲革者要大施仁爱于天下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与自己同心同德,那么革之“人和”之时机也就成熟了


        IP属地:广东9楼2012-07-22 18:04
        回复
          蒙》卦的卦辞在讲《革》卦六三时已大体上讲完,来看一下大象辞吧“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相对于革者来说是不是可以经再加上“君子以果行相革”,作为革者不管是从道德上,还是所做所为的成果都要比被革者更好才行,否则拿什么来革呢易经中很多的字是个双关词,如《蒙》卦之蒙字基本意思 是覆盖之意,一个东西被 覆盖着就是与他物、光明隔绝,如果是人就是难得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智力得不到开发,所以就有了蒙昧之意, 又因蒙昧而需启蒙所以蒙字又有了启蒙之意。下面来看下爻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以往吝
          发有启发,开启,启动打开等义,发蒙就是 开启遮障之物,接收教育,刑人就是一种处罚方式。利用刑人就是刑人这种处罚方式来规范被教育者的行为,自觉遵守教育的规章制度,说同脱,桎梏指的是一种刑具相对于教育者来说蒙昧就是一种精神枷锁,要通过教育来打开。
          所以这一整爻是在说为了让蒙昧者摆脱蒙昧就要建立一种行为规范让受教者在行为规范的范围内接受教育,“以往吝”就是谁超出了行为规范范围就要受到处罚,相对于教育来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完善的教育制度 ------相对于革者来说要战胜被革者首先从根本上战胜对方,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就要建立一个建全的社会制度和法制体系,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人心所向,在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方面战胜对方现在继续来讲《革》卦之九三对应《蒙》卦之“九二,包蒙,纳妇吉,子克家”“包”有包容之意,包蒙是启蒙的对象和内容的广范,这从后面的“纳妇吉,子克家”可以看出来,启蒙的对象即有妇也有子,即有男也有女,当然扩展开来就是包含了不同的对象,同时“纳妇吉了克家”讲到了另一方面即知识层面的丰富性,即妇该学什么(如古时的三从四德)子又该学什么即爻辞中的“克家”---即治理家庭。在古人的思想里要治国就要先学会治家,所以这一爻在知识层面上以最基本的治家说起。
          那么这一爻相对于革之九三来说,作为革者,进行社会之革即要有包容之心又要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而与被革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才能得到最大民心支持《革》之九三对应《蒙》之“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勿用娶女就是不要娶这样的女人,怎样的女人呢。就是“见金夫不有躬”这种女人唯利是图,看到钱就忘记做女人的基本原则了,管不住自己了。所以象辞也有“行不顺也”
          。。相对于革之九三来说就是作为革者自己不要唯利是图,对于那些唯利是图的人要教育好他,甚至与之划清界线,才能不让被 革者有攻击自己的机会。才不会产生**时的困蒙之吝


          IP属地:广东12楼2012-07-22 18:07
          回复
            革》九三之《蒙》之“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击为击打的意思,击蒙就是通过击打来进行启蒙从而去掉蒙昧,。后一句主要是弄清楚这个“寇”字的意思就容易解释了,在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不重复了。这一整爻的意思是说通过击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从而可以革去的不良习惯、风气,而象辞作者认为击打方式过头了历代的儒生都知道对这一爻的解释是教育的方式不宜过头,却不知如何从文字上说清楚,受到《周易全卦》图的启发,我才知道其实这个意思就隐藏在象辞“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下顺也从字面意思是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者都顺了,但把“上下顺也”用卦象来表达就是上坤下坤就是坤卦,坤卦的《大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相对于教育不就是以“厚德育人”吗,也就是说作为教育 者要以德服人,用击打的方式就有些过头了,这似乎就是作爻辞者与作象辞者的观点不同所在吧。
            ------相对于革之九三来说,此时自己是已做好三就也“革言三就了”而被革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渎”了,不愿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也只有决战了------即用“击”之方式了。现在来讲《革》之九三对应《革》之手段,初看到这里我开始也有点不解,如果又用各爻一一来解释的话,似乎会陷入一个循环的陷阱里或迷宫里,什么也说不清了。我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简单的讲一下了。既然九三讲到了两者已到决战时刻了那么此时是进行如何的革呢?那么革之初爻相对于九三来说就是实力之革,;六二相对于九三来说是革者与被革者在抢占天时、地利、人和之革;到了九三又到了一个重复的地方,在前面已讲过“革言三就”就是在决战前的一种宣传战,我想这就不用多说了吧。但最好的解释还用《彖》辞里的“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就是说此时革者与被革者是水火不相容,志向相向,也只有通过最后的手段战争---决战来把对方灭掉才行现在来总结一下前三爻,不管是古代王朝变革,还是现在西方的民主选举之革,它的发展顺序基本是一致的。就以美国民主选举来说吧,人们总以为美国政府是民选政府总统是民选总统,但其总统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就是一种革也是由内向外的发展,首先总统候选人必须是有实力的人,并得到党派内部的认可,才能得到推举出来;其二就选个适当的时机公布,当然了这时的候选人也要学会抓住各种条件造势争取民心。前两个条件各个候选人都要做。而第三爻则是强调了双方的“革言三就”即攻击对方的弱点,宣传自己的优点及当选理由等,承诺当选后自己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对大家有何好处,以争取更多的选票。至于后面的“有孚”只有当选后才知道了
            


            IP属地:广东14楼2012-07-22 18:10
            回复
              下面来讲《革》之九四对应的《履》卦
              《履》有践行,履志之意。有人会问革已成功还履什么志啊。试问一下作为一个革者真正的的志向是什么,那就是为了天下百姓福祉---建立一个全新国度。而武力夺取政权只不过是履志的第一步而已,只有有了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与抱负
              ----而象辞有“改命之吉信志也”信志就是有诚意来实践自己的理想志向,看到象辞我不得不佩服象辞作者眼光的独到之处
              《履》卦卦辞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这也可以说是对革者所处的环境最佳的描述,此时政权初建,根基未稳,作为革者要实践自已的建国理想是非常的艰辛困难,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民心反水,被旧社会残余势力所利用,旧的社会思想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会危害人民百姓的利益和新生政权所以说“履虎尾不咥人亨”,革者履其志如随虎而行要万分小心才行,时时以天下百姓的利益为已任,才不至于民心反水,才可亨通,顺利实践自己的理想。那到底该什么做才行呢,我们来看爻辞。革》卦九四之《履》卦之“六三,缈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缈能视是指人的眼睛看得见却看不清,跛能履则是脚跛了还能行走,其喻意就没有远见,且办事不利索尚能行事。这样的人鼠目寸光,而又行事马虎,容易招致凶险。在卦辞里是“履虎尾不咥人亨,”主要还是前提条件不同的,这里凶的主要原因是“缈能视,跛能履”造成的。而后面的“武人为于大君:”一般能称为大君的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称之,对于“缈能视跛能履”。的人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知人善用。
              ----相对于革之九四来说作为革者在实践自己的理想时,要目标远大,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一件事,而且要知人善用,发挥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革》卦九四之《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有的人会问前面讲履志已成功,那这一爻还讲什么呀。其实这一爻已上升到了思想层次,。“视”和“考”两字都有仔细观看考察以有所发现之意,视履考祥说的就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旋”字有转动,旋回之意,就是转回新一轮履志之行。为什么会有元吉断语呢?一个人履志成功之后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投入到新一轮的履志之行就是一个吉祥的开始-----这就是元吉
              -----相对于革者来说当革新成功以后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让社会在不断的革新之中持续的发展下去在易经里很多反卦的对立很明显,,就如谦卦与履卦的对立与联系是谦而能履,履成而谦故而能履新,这从他们最后一爻可年出一二,谦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也”这是谦后而履故利用行师征邑国,履卦是“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这是履成而谦故能有新履之元吉革者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首先就是废除旧社会种种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新制订新的律法、政令来指导新社会的各行各业,及约束各个层级的人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这新的政令,法律即要有指导性,鼓励性,又要有约束性。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7-22 18:12
              收起回复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虎为百兽之王,象征的是力量与威严。所以大人虎变就是君王要想更有威严,威望,不是去占卜而是有诚意来实施自己的政令就可以了。政令二字从何处来呢?
                上一爻已讲了革已经成功,革者要实现自己的建国理想和抱负。那么这一爻就是具体实施理想了,而一切革新都是从新的政令开始的了
                而这一爻对应的是《震》卦与《巽》卦。而《震》的震字在《说文雨部》:“震,劈厉”注明的是“劈厉,疾雷之名”,可指雷电,但也可指地震《国语 周语上》:“?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中的震字就是地震之意,。用以喻人就是指威严和力量。相对于君王来说就是执行新政要雷厉风行,有虎之势,不用占问有诚信去执行就政通人和了。这就是震卦中的“震享”。而“震来??,”新君颁布新政,大家都以为明君发布政令肯定给大家带来好处,议论纷纷。可是看过之后却笑不起来,因为天上不会自动掉下金子,一切都得按规定办事。所以《彖》辞有“震来??,巩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所以之《震》即为需要颁布新政之时,产生怎样的效应。而《巽》之手段则着重讲用什么方式来执行政令,才能遍及全国,让天下百姓遵并惠及百姓。
                革之九五之《震》“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这一爻与卦辞基本一致,所以这里就不多言。革者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首先就是从颁发新的政令开始,而这一爻只不过是在描述政令发布之时人们的一种反应而已


                IP属地:广东17楼2012-07-22 18:15
                回复

                  相对于革者来说发布一种新的政令是建立一个全新社会的基础,就是要废除旧社会的种种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新建立新的律法政令来指导新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层层面面及约束人们的行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令是即要有指导性,鼓励性,又要有约束性。)
                  《革》卦九五之《震》“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在震卦初爻是讲人们对新政令的一种反应,而这一爻则是政令落实,人们的行为反应,震来历-------雷厉风行的实施政令。任何政令都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存在,但是也会与少数人的利益相抵触的,所以就会出现部分人“亿丧贝”-----有所损失。更有部分人携家挟财到远方------“跻于九陵”。而“勿逐七日 得”是对施政者说你不用去追回那些人。------因为新政之风总会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这些人就无所遁形了----这也是卦辞“震惊百里不丧??”体现出来的意思。这“七日得”还有一个是针对“亿丧贝”来说的,是在劝说那些人只要你好好遵守新法新政,那么你失去的也会迟早回来的这也是易经中“七日得”“七日来复”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意思,即得与失是相对 的是不断的循环中演变。
                  相对于革之九五来说在实施政令时要雷厉风行,虽然会与少部分人的利益相抵触,只要落实得好那么很多人就会遵守从而使改革之风遍及每个角落,让那些躲廦之人无所遁形也加入到这个改革浪潮中来这样新社会就正常运转了。
                  《革》卦九五之《震》卦“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对于这一爻的“苏苏”二字我看了很多书,也没有找到信服的结果,所以我只好根据这一爻对应的《履》卦来解释“履虎尾不咥人亨”如何履虎尾而不咥人呢这就是履卦“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震卦之苏苏应与履卦的愬愬之意有些相近是小心谨慎之意,只有这样才能有无眚之果。
                  相对于九五之革者来说政令是革者建设新社会的纲要实现建国抱负的总纲领,要体现百姓及各方利益所以要非常的小心才能避免过错,结果才展现出虎变之威


                  IP属地:广东18楼2012-07-22 18:16
                  回复

                    对于巽卦如何用来解释革卦九五,我一直纠结了很久,后来以反卦有对立性的原理,仔细的对比了卦爻辞才清楚,震卦更多的是讲受震者的反应,即人们对政令的反应.而巽卦则是讲施政者如何做---即九五的革者如何做才能申其命.两卦都是围绕政令来说,只是对象相反而已.来看下爻辞吧
                    革卦九五之巽卦"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这里只不过是描述了施政者地施政之初的情态,在实施一项新政令之前,对于革者来说也是一项新事物,总会考量各方面因素看看政令条款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是否可行所以有了象辞"志疑也"而后面的利武人之贞只不过是在说当你做好一切准备时就要像武人一样勇猛果断地的把政令分布下去.
                    革卦九五之巽卦"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这一爻只不过是在说新政刚颁布下来之时他有一个缓冲期,适应期是有而不施,先宣传让人们了解,这时史巫就派上用场了.史是指祝史,巫是巫觋都是一种职业,在古代他们的地位很高,一个是很有文化,一个是与鬼神天地沟通以得神谕,在普通人心中他们的地位非常的神圣.每一次在颁布政令时由他们来解释宣传新政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纷若是指忙碌的样子.吉无咎是断语就不作过多解释.
                    革卦九五之巽卦"频巽,吝"对于这一爻中的频字有很多种解释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说我自己的,这巽卦九三对应的是<蒙>卦与<益>卦,我们来看一下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则不告"从其中的再三可以看出这频是频繁反复之义,,相对于一种政令来说,你反复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却收不到效果就是蒙之政,所以象辞中有"频巽之吝志穷也."既然行不通就要考虑下政令是否符合实情,是否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达不到就要不断的对其修正才行,否则志穷矣!
                    革卦九五之巽卦“**悔亡田获三品”这一爻相对就简单多了,田是田猎之意,三品指的是所得猎物的等级而已。相对于政令来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修正法律法规,终见成效了。但这一爻对应的是《谦》和《震》卦所这一爻同时也要求施政者不要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再接再厉,这样也引出了下一爻九五那么多的看不明的断语
                    革卦九五之巽卦“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这一爻一开头就来了这么多断语,难住了很多人。其实弄清上一爻的意思那么这一爻就不难解释了,上一爻成功而《谦》从而会有新的成就自然就有了这一爻开头的贞吉悔亡无不利。贞吉只不过是在说政令已见成效并传播开来证明了新政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悔亡只是在说革卦九五之革者建国理想实现了。而“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只是告诫革者要居安思危时时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就吉祥了。这一爻对应的是〈节〉《大畜》
                    革卦九五之巽卦“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上一爻讲政令已见成效,起了作用,。到了这一爻只需要不断落实下去就行了,如果这时还像九二时那样低三下四的“巽在床下”好象拿不出手似的有失威信了,所以此时要一改以前的作法,对那些不守法规之人一定要严惩不怠,才可保住虎变之威


                    IP属地:广东20楼2012-07-22 18:17
                    回复
                      革卦上九之旅卦“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也”琐琐是指自私无德、识短无才之意,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在旅的过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光短浅那么就受灾将是自己咎由自取罢了。相对于革卦上九的君子小人来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行为要小心谨慎的行事才能避免灾祸。就犹如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地方要入乡随俗,才不至于到处碰壁甚至撞祸。这一爻也强调了一个“知”的问题---是止其行而先知,似乎在很多卦的初爻都在强调知行果中的知革卦上九之旅卦“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次指的是处所,即是暂时性的,旅即次是指这个旅人在旅之中有了个暂时性的落脚之处,怀其资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人拥有一定的财力或能力,所以就会有人追随他即---得童仆。相对于革卦上九来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有一定的本事和财力那么你就很容易找到一个立足之地和有人愿意追随。革卦上九之旅卦“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上一爻中已讲了旅之人得到了处所童仆,而这一爻则是讲旅人之所被焚,而童仆也弃已而去,而贞厉只不过是在说旅人的前途将会更加艰辛。同时也道出这童仆也属小人一类,目光短浅经不起困难。相对于革之上九来说在新的社会中摸爬滚打,总会有失败,要不断的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修为,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否则就会失去一切。这个似乎与《节》卦的第三爻意思有些一致就以果证行。革卦上九之旅卦“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处是指住所居所,处与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暂时性的,一个是比较稳定的容身之地。在九四这里是得到他人的重用并有奉禄--这是旅于处得其资表达出来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从后面的“我心不快”可以看出。其中的我字我看了很多书基本上都没有比较好的解释,后来我看到这一爻对应的是《蒙》卦时就想到了革卦九三对应的蒙卦而革九三有“革言三就”蒙有再三之渎都 有个“三”字,旅九四有“我心不快”,而蒙有“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都有个“我”字难道这是巧合吗?我想不是,我心不快的原因是这旅人得到我的赏识并重用,但是这旅人还没做出什么成绩来,。如果这我字指的是旅人本身同样也是在说:,此时别人给自己权势,自己又还没有做出成绩来,无功不受禄受之有愧啊。同时这一爻也为下一爻做了铺垫


                      IP属地:广东25楼2012-07-22 18:24
                      回复
                        相对于革卦上九来说在新的社会中有人重用你看重你,但自己尚未做出一点成绩居之有愧。
                        革卦上九之旅卦“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看完上一爻,再看这一爻就容易理解多了整一爻只不过是在说这旅人做出了成绩,受到赞誉,功成名就,实至名归,一扫九四时有位无功之时不快之心。革卦上九之旅卦“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而后号啕,丧牛于易”这一爻的前两句似乎描述了这么一个场面:旅人看到一只鸟失去了巢穴先是大笑,而后又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境遇,不禁大哭起来。在六五时已功成名就了,而到了上六应该更成熟了,而此时却还有旅之心境,是“心之所迷心之所旅”如古人丧失自己最根本的生产工具,最宝贵的生存之宝无法生存,结果自然就凶了。有一个成语叫做洗心革面,而这旅卦上九是革面而未洗心,也对上革卦中爻辞“小人革面” ---革面而不洗心,如丧牛于易以何立足于新的社会中呢,所以征凶,居贞吉---好好的呆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IP属地:广东26楼2012-07-22 18:24
                        回复
                          这一楼感谢百度,审核过关


                          IP属地:广东27楼2012-07-22 18:32
                          回复
                            以后的帖子就做得简单一些了,一分钟只能打一二十个字对我来说太难了


                            IP属地:广东28楼2012-07-22 18:34
                            回复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上六:齎咨涕涕,无咎。------------------------------------------《巽》与《旅》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革》与《履》
                              九四:大吉,无咎。 ------------------------------------------《大畜》与《恒》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震》与《节》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蒙》与《谦》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这一爻对应的是---------------------------------------------------------------------------《萃》与《益》


                              IP属地:广东29楼2012-07-22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