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佛生
我家世居泰山之阳,先祖、父二人均以搜求文献为己任。童年即随先人而遍走山野,访求残碑断碣,耳濡目染,因有兴致,对结构严谨、运笔园劲秀丽的秦泰山刻石残字,骨力雄健、运笔方整多变的东汉《张迁碑》,体方笔园、以拙取胜的东汉《衡方碑》、大型摩崖石刻,字大如斗、气势宏大、用笔篆分真隶诸势俱备的石经峪《金刚经》残刻等泰山所藏金石文字深为喜爱,每往观摹辄留连忘返。对家藏拓片,不时摹读,尤对堪称大字鼻祖、榜书之首的《金刚经》叹为观止。
但泰山《金刚经》刻石年代及其书丹者因文字残毁,迄无定论。尝见泰山志书中记书丹者即有王右军、王子椿、韦子深、唐邕诸说。明查志隆《岱史》云:“在岳之阳,坦石坪亩许,古刻《金刚经》,楷书,有近八分,隶书者,个尺许,人传王右军书”。明萧协中《泰山小史》云:“经石峪有石如顷,上勒《金刚经》隶书大于斗势酋古,传云王右军书,未有稽也”。清金棨《泰山金石志》云:“《金刚经》残刻隶书,《金石录补》曰:‘泰山御帐坪之南有石经峪,石如平台旧刻《金刚经》,字皆经尺。’按石刻在山南麓石坪,纵横数十亩,作棋局纹,隶字大径尺余,奇古雄秀,向来金石家未获睹焉,唯明人华亭孙克宏《古今石刻碑帖》云:‘泰岳之阳刻《金刚经》,大尺许,相传为王右军书。今考其笔法,实与邹县北齐韦子深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所作无疑’。明王世懋《纪游》云:‘此书不能定唐宋元人笔耳,不知书势足以定时代,宋元人断无此结构气’”。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云:“石经峪宋陈国瑞名石经谷,石坪广亩许,古刻隶书《金刚经》于上,字大如斗,不记姓名、年号,残毁过半。明王世懋辈疑为宋元人笔而无指定。按北齐武平时梁父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山刻石经二,俱隶书,字迹古劲,与此如出一手,则是经或亦王子椿书耶?”近人周公才《游泰山笔记》有《经石峪隶书考》也称“峪在盘道东石坡,斜平如掌,广可亩许,上刻隶书《金刚经》,字大于斗,残损过半,凡九百六十字,相传为晒经石,与徂徕山刻石经隶书二,字迹古劲,与此如出一手,疑为王子椿书”。先祖退轩先生辑《岱粹抄存》有《石峪拓经记》云:“阮云台《小沧浪笔谈》称邹县尖山摩崖有北齐唐邕题字,笔法相同,或出邕书。”
明人王世懋所提“书势足以定时代”,实破的之论。吾观邹县铁山刻石与泰山经文,字体皆同,用笔以园为主,结体舒张,因摩崖石壁与广平石坪书丹难易不同,泰山《金刚经》布局排列整齐,字体大小、笔划粗细较多均匀,而书法结构,运笔,气势,神韵则同。因石经残损过半,年代与书丹者终无从稽考。近读王思礼、赖非著《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一文,当可解此千古之迷。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五人,共用八十余日,耗资三万余元,对铁山摩崖石刻作详细考察,并遍拓全石,可敬可佩,此我党政府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之壮举,非个人力所能及也。从《石颂》深知“大字下方题名中,不但是有‘经主’姓名,而且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并有《大集经》为安道壹敬写文字,可左证。”以此推断,山东摩崖诸刻都与高僧安道壹有关,泰山《金刚经》,尖山刻经书丹者亦可能是高僧安道壹。而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均为经主,即资助刻经之佛家信徒施主是也。王右军书丹一说,则更无稽矣,对刻经年代文中考证“山东各山麓刻经,有纪年者为北齐武平元年至六年”,尖山刻经有“大齐武平六年乙未六月”文字,泰山《金刚经》从史考说为北齐物,当不谬也。
我家世居泰山之阳,先祖、父二人均以搜求文献为己任。童年即随先人而遍走山野,访求残碑断碣,耳濡目染,因有兴致,对结构严谨、运笔园劲秀丽的秦泰山刻石残字,骨力雄健、运笔方整多变的东汉《张迁碑》,体方笔园、以拙取胜的东汉《衡方碑》、大型摩崖石刻,字大如斗、气势宏大、用笔篆分真隶诸势俱备的石经峪《金刚经》残刻等泰山所藏金石文字深为喜爱,每往观摹辄留连忘返。对家藏拓片,不时摹读,尤对堪称大字鼻祖、榜书之首的《金刚经》叹为观止。
但泰山《金刚经》刻石年代及其书丹者因文字残毁,迄无定论。尝见泰山志书中记书丹者即有王右军、王子椿、韦子深、唐邕诸说。明查志隆《岱史》云:“在岳之阳,坦石坪亩许,古刻《金刚经》,楷书,有近八分,隶书者,个尺许,人传王右军书”。明萧协中《泰山小史》云:“经石峪有石如顷,上勒《金刚经》隶书大于斗势酋古,传云王右军书,未有稽也”。清金棨《泰山金石志》云:“《金刚经》残刻隶书,《金石录补》曰:‘泰山御帐坪之南有石经峪,石如平台旧刻《金刚经》,字皆经尺。’按石刻在山南麓石坪,纵横数十亩,作棋局纹,隶字大径尺余,奇古雄秀,向来金石家未获睹焉,唯明人华亭孙克宏《古今石刻碑帖》云:‘泰岳之阳刻《金刚经》,大尺许,相传为王右军书。今考其笔法,实与邹县北齐韦子深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所作无疑’。明王世懋《纪游》云:‘此书不能定唐宋元人笔耳,不知书势足以定时代,宋元人断无此结构气’”。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云:“石经峪宋陈国瑞名石经谷,石坪广亩许,古刻隶书《金刚经》于上,字大如斗,不记姓名、年号,残毁过半。明王世懋辈疑为宋元人笔而无指定。按北齐武平时梁父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山刻石经二,俱隶书,字迹古劲,与此如出一手,则是经或亦王子椿书耶?”近人周公才《游泰山笔记》有《经石峪隶书考》也称“峪在盘道东石坡,斜平如掌,广可亩许,上刻隶书《金刚经》,字大于斗,残损过半,凡九百六十字,相传为晒经石,与徂徕山刻石经隶书二,字迹古劲,与此如出一手,疑为王子椿书”。先祖退轩先生辑《岱粹抄存》有《石峪拓经记》云:“阮云台《小沧浪笔谈》称邹县尖山摩崖有北齐唐邕题字,笔法相同,或出邕书。”
明人王世懋所提“书势足以定时代”,实破的之论。吾观邹县铁山刻石与泰山经文,字体皆同,用笔以园为主,结体舒张,因摩崖石壁与广平石坪书丹难易不同,泰山《金刚经》布局排列整齐,字体大小、笔划粗细较多均匀,而书法结构,运笔,气势,神韵则同。因石经残损过半,年代与书丹者终无从稽考。近读王思礼、赖非著《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一文,当可解此千古之迷。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五人,共用八十余日,耗资三万余元,对铁山摩崖石刻作详细考察,并遍拓全石,可敬可佩,此我党政府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之壮举,非个人力所能及也。从《石颂》深知“大字下方题名中,不但是有‘经主’姓名,而且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并有《大集经》为安道壹敬写文字,可左证。”以此推断,山东摩崖诸刻都与高僧安道壹有关,泰山《金刚经》,尖山刻经书丹者亦可能是高僧安道壹。而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均为经主,即资助刻经之佛家信徒施主是也。王右军书丹一说,则更无稽矣,对刻经年代文中考证“山东各山麓刻经,有纪年者为北齐武平元年至六年”,尖山刻经有“大齐武平六年乙未六月”文字,泰山《金刚经》从史考说为北齐物,当不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