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其实已经明确了,会烂
查资料正好搜到楼主的帖子,不才借地发表一下看法供参考。
1.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虽然有足够的财力保证保本,但是世界级的财团毕竟没有这么强的主权国家的实力,在资金策略上如果没有所在国政策上的绝对支持,是绝不会去扔钱给一个不定的市场的,因为这些自己操盘手要对股东负责,而股东不愿意看到没有边际的投资。于家堡在给人的感官上属于概念提的很高,但是真心不知道到底要干啥的项目。请参考TISHMAN等企业的后续操作
2.中国大环境,虽然说建设环渤海经济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但是请不要忘了,在环渤海的南面有长三角,珠三角,在服务业和金融发达的这两个地区面前,如果说环渤海还是仅仅以金融或者地产或者所谓的服务业为目标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绝对的后来者,更重要的是环渤海不应该被定为成第二个XXX或者XXX的有力竞争对手。滨海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方言望去还是不知道滨海到底要成为什么。
3. 天津的沉淀,我个人很喜欢天津也经常去天津,这几年变化挺大。但是有一些情况却始终没有大的改变,比如人才。只有吸引得到人才能留得住市场,有了市场才能有发展。想要支撑起环渤海核心的重任不得不去做一个人才高地,可是天津却不是一个能留得住人的地方,各种原因。和天津的客户沟通工作了6年,能用国际化思维去考虑问题的联系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而顽固保守的人们慢慢的变成了管理者,个人感觉这样的环境是客商和踌躇满志的职场新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封闭的天津式商业氛围不改,那发展的人才缺口就会直接影响结果。楼主发帖在12年,可到现在为止情况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