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false
18 pt
18 pt
0
0
false
false
false
早上九点,你意气风发地打开了文件夹,拖了一周的报告今天一定能写出来!调出了所有需要用的文件后,你打算来一个咖啡时间。
十点,你深吸一口气,打开word文档写下了报告标题。五分钟后,你开始神游,忍不住将鼠标点向脸书...
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钟已直指12点!没事,吃完饭回来就开始好好干!你如此安抚自己稍显焦躁的小心脏,吃起了午餐。
下午两点,你回到了只有光秃秃两行字的word文档前。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你决定发条微博。余光一扫,你看到:今日最辣派对服装!你心痒难耐,点开了网站。
下午六点,你望着一片雪白的word文档欲哭无泪。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主管恐怖的表情……
自“思念是一种病”之后,拖延也被学者们冠以“症”名。“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一词最早在1542年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但直到最近二十年,由于拖延“状如流感肆虐”,这才引起学界的关注。根据卡尔加里大学商业教授皮尔斯·斯蒂尔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表明,80%-95%的大学生有拖延症,大概75%的人认为自己是拖延症者,而50%的人认为自己持续的拖延给生活造成了很多问题和困扰。
拖延不等于懒惰
关于拖延症,很多人都有错误的概念,认为其仅仅源于懒惰。实际上,拖延症远比这要复杂。如果仅仅和“偷懒”一样,那拖延症理应是更为轻松的事情,并不会噬咬我们的良心。大部分曾拖延过的人都表示,拖延的过程其实是很不愉快的体验,不管自己在做什么,都会时时想起还没有完成的工作,甚至带来很深的焦虑。
完美主义作祟
对有些拖延者而言,平庸是无法忍受的,他们希望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出色。通常直到最后期限来临的前一刻,完美主义者都沉浸在无边的细节和准备中无法自拔。直到火烧眉毛了,他们才硬着头皮开始行动。
由此看来,完美主义者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借口。对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心理咨询师给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解决方式:以“最差”开始。如果你的目标是写出一篇最差的报告,你就不妨大胆下笔一试———通常而言,你写出的报告并不会太差 。
拖延症肆虐,我们如何应对?
为了避免拖延,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会要求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赤身**地在家写作,以防止自己想要出门聚会的冲动。 不管用什么方法,缩小付出和回报之间的距离会有很大帮助。由于截止日期较远的开放性的任务更容易被推迟而不是受到重视,选择短期任务,或者将工程分割为较小的、更明确的任务将会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