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班吧 关注:166贴子:1,502

【玉箫吹彻】孙鲁班资料(进着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说明,我不是来混经验的!


1楼2012-07-11 17:57回复
    吴全公主。为吴大帝长女,鲁班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与太子和不睦,鲁班尝谮太子和子母。大帝将立王夫人为后,而鲁班素憎夫人,稍稍谮毁。及权寝疾,言有喜色,由是权深责怒,以忧死。帝亮时,朱据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鲁班所谮,皆死。丞相、大将军孙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鲁班私通。峻死,从弟綝嗣。綝入谏不从,太平三年,帝亮遂与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事泄,綝废亮,赐鲁班死。


    2楼2012-07-11 17:5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楼2012-07-11 17:59
      回复
        个人资料  字 大虎 古名 孙鲁班   生卒 ?— 258
        孙鲁班  终属 吴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容貌 浓眉大眼,樱桃口   官至 吴公主 号曰全   家族资料   父亲 孙权 母亲 步夫人   配偶 周循 全琮   兄弟姐妹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孙休 孙亮 孙鲁育 孙德   相关人物 孙和 孙权 孙亮 朱熊 朱损 孙峻 孙綝 全尚 刘承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4楼2012-07-11 18:00
        回复

          度娘又抽了只好截图


          6楼2012-07-11 18:09
          回复
             周瑜(一七五——二一〇),字公瑾,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门第清高,曾祖父和祖父在汉朝都任高官,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与小说家笔下不同的是,真实的周瑜英俊挺拔,风度不凡,而且从小志向远大,好学有德,胸襟开阔。他还富于浪漫气质,琴艺不凡,即使喝醉了酒,都能听出曲调中微小的失误,不过他脾气很好,从不指责乐人的失误,至多回头看一眼而已。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吴国的名臣程普向人形容说:“与公瑾交往,就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中便醉了。”就连想挑拨吴国君臣关系的刘备,都不得不如此向孙权下药:“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小说家居然能说周瑜气量狭小,最后教人活活气死,真是扯得没了边儿。   早在孙权之父孙坚出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家就曾经住在周瑜家的宅院里,两家互通有无,关系亲密无间。孙坚的长子孙策仅比周瑜大一个月,两人遂成知己,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孙策四处征战的时候,周瑜总是和他在一起。


            7楼2012-07-11 18:10
            回复
              婚后的小日子没过很久,周循就病死了。更糟的是妹夫兼兄弟的孙登太子也在公元二四一年三十三岁时就死在了他爹孙权的前面。   孙鲁班的大志鸿图尚未来得及展开,就报废了。   孙权心疼女儿寡居,再次为她选择了一位丈夫,于黄龙元年(公元二二九年)将她嫁给了“卫将军兼左护军兼徐州牧”的全琮。因为嫁给了全琮,孙鲁班在史书上就又有了一个名字:全主。即出嫁全氏的公主是也。   全琮字子璜,他的功名成就远在短命的周循之上,后来一直干到了东吴大司马的程度。在迎娶孙鲁班之前,全琮已经有过妻室,还生了两个儿子。而孙鲁班则为他生了小儿子全吴——这是个什么蹊跷名字?   很多人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照道理来说,步皇后、周循、全琮,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声都非常好,那么,跟他们关系密切的孙鲁班也应该久受薰陶、德才兼备喽?可惜,孙鲁班以她的所作所为,在奉行这句格言的人们头顶上,敲了一记闷棍。让人不得不相信,世上确实有“匪夷所思”这回事。   孙鲁班嫁给全琮十年后,她的母亲步皇后去世了。东吴后宫不可无主,立谁为后的事情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公元二四一年,太子孙登早逝,按照长次顺序,就该是老三孙和了(老二孙虑死得比大哥孙登还早)。   孙和为人很好,而且文武双全,对事物见解独到,加上排行靠前,本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是他的同母弟弟老四孙霸却不甘心。于是东吴朝廷为立太子而分崩离析。   支持太子孙和的都是些正统的君子型人物,其中包括孙鲁班的妹夫、娶了孙鲁育的骠骑将军朱据(孙鲁育因此又被称为朱主)。   支持孙霸为太子的,多数都是皇族中人,孙鲁班生母步皇后的族人步骘、孙鲁班的后夫全琮、孙鲁班的堂侄儿(后来的奸夫)孙峻等等……   如果光看派系,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孙鲁班也该是支持孙霸的吧?   不然。她两个都反对。   问题出在太子孙和、孙霸共同的生母琅琊王夫人身上。   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孙鲁班与琅琊王夫人结了仇。——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呢,不过是后宫女人之间的鸡毛蒜皮而已吧?千不该万不该,琅琊王夫人不该跟这位心胸狭窄又招惹不得的嫡出公主结下梁子。   孙鲁班唯恐孙和孙霸兄弟任一个做了太子、琅琊王夫人都会当上皇后,到时自己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她变着法子在父亲孙权那里挑拨,不但不肯让王夫人当上皇后,更不肯让孙和兄弟好好当接班人。   孙权象大多数男人那样,虽然对儿子爱得紧,对为自己生儿子的女人却未见得有多深情。孙鲁班眼看直接推翻孙和的太子位不能得手,就转而在孙权的耳朵边上吹风进谗,数落琅琊王夫人的不是。   果然,这些话在孙权那里很有市场,孙权非常相信自己娇宠的女儿,渐渐地对琅琊王夫人产生了偏见。   不久孙权生了一场大病,孙鲁班立即表现出顶级的孝心,时刻不离父亲的病榻前,端汤送药,好生殷勤。   孙权看着女儿“强忍悲戚”的忙碌模样,仿佛觉得心爱的步夫人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边,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9楼2012-07-11 18:11
              收起回复
                在切身的家族利益方面,孙峻比全琮要有觉悟得多。   孙峻也开始大肆攻击太子的过失,并且力主更换太子了。孙权对同宗重臣的意见十分重视,终于下定了决心。   公元二五零年,孙权幽禁太子孙和,废为庶人并赶出京城。同时遭殃的还有孙和的胞弟鲁王孙霸——孙霸曾经为了与胞兄夺嫡,在朝中结党钻营、坑害臣工。当时孙权还在宠爱琅琊王夫人和孙霸,不但不予追究还帮他出头。现在孙权变了心意,孙霸的劣迹也就变得令孙权无法忍受,于是清算旧帐,说孙霸是“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得立,安得不乱?”这样的大帽子盖将下来,可想而知,孙霸还能有活路?不久便被处死。兄弟相煎,结果是便宜了别人。   同年,孙权年仅十岁的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潘氏成为东吴帝国活着登上后座的第一人,孙峻更当上了武卫将军,升官发财。   孙亮当上了太子,潘皇后和全公主孙鲁班的第一桩事体,就是为孙亮和小全氏完婚。茫然无知的一双孩童就这样结成了夫妻。   潘氏当上了皇后,立即趾高气扬。她从前身份卑贱,在后宫中经常被人嘲弄,现在她终于翻了身,就变本加厉地向从前敢于对自己不够恭敬的宫人报复,宫女内侍们经常被她借故处罚,不但要受皮肉之苦,还常有性命之忧。   除此之外,潘氏对孙权也不象从前那么柔顺了。更离谱的,当孙权再一次卧病时,潘氏居然喜上眉梢,迫不及待地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吕后执掌实权的手段,想要在吴国也来个依葫芦画瓢。   孙权渐渐发现了潘氏的本来面目,追悔不及,想要以“侍父疾”的名义,重新召回废太子孙和。   孙鲁班怎么会让老父亲又重弹旧调呢?孙和要是回来复位了,这位全公主只怕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她再次联合孙峻和孙弘,阻止了孙权的行动。不久后,更通过孙权的手,颁下了这样的旨意: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贬居长沙;另一位南阳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休为琅琊王,出居丹阳;还有仲姬所生的儿子孙奋为齐王,出居武昌。   好了,现在所有比孙亮年长的皇子们都被轰远了,孙鲁班和潘皇后的目的也就该达到了:孙亮可以安安稳稳地准备做吴国皇帝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后宫中的侍从们眼看孙亮登基已成定局,他们恨之入骨的潘皇后就要临朝称制做皇太后了,不禁对未来深感恐慌。   怨怒积得久了,总是要爆发的。一天,侍从们趁着潘皇后熟睡之机,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她勒死了。   这个消息极大地打击了孙权。老皇帝这时未见得还对潘氏有什么情意,但是奴仆居然敢在自己眼皮底下谋杀自己的妻子,老头儿不能不感到愤怒悲伤,兴起英雄末路之叹。   潘皇后的横死,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孙权意欲更换孙亮的想法——看在暴亡的少妻面上,老头彻底打消了再次易储的念头。   不久,古稀之年的孙权真正到了他人生的末路。神凤元年四月,曾叱咤一时的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去世了。   后人评价三国群英,有这样的感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却很少有人提及,晚年的孙权是如此昏庸自大,为后来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既开创了吴国,也为覆灭它埋下了炸药,更把自己的家族和儿孙放在了炸药引线口上。若是想要家和业兴,像他那样的儿子,还是不要生的好。   孙鲁班终于如愿以偿地将小弟弟兼侄孙女婿的孙亮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她的奸夫孙峻也当上了辅政大臣。孙鲁班更为所欲为了。   孙鲁班的同胞妹妹孙鲁育,因为初嫁朱据,而被称为“朱主”,即嫁给朱家的公主也。鲁育的为人很像她的母亲步夫人,没有姐姐那么狡诈阴毒,凡事都循规蹈矩。谁知这种美德到了她的姐姐鲁班眼里,却是罪不可恕,后来更成了她的催命符。   早在谋划废除太子孙和的时候,孙鲁班就曾经向妹妹谋求支持。不用说,孙鲁育是不会同意的,不但不同意,还劝姐姐不要目光短浅,只为一些宫闱间的争风就去扰乱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孙鲁班便将妹妹恨入骨髓,时时不忘找机会报复。


                11楼2012-07-11 18:1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然而庆幸未已的孙鲁班没有想到,她捅了一个更大的马蜂窝,她的结局将比被她坑害的人还要糟糕。   朱损的妻子是新任辅政大臣孙綝的妹妹。孙綝因妹夫朱损无辜被杀一事,恨透了孙亮。而孙亮大肆封赏与孙鲁班有关系却于国家毫无功劳的外戚全氏家族,鼓励全氏家族公然与辅政大臣作对,更令孙綝感到无法忍受。   据说孙亮很是聪明,曾经有个侍丛在他吃的蜂蜜里放老鼠屎,诬告管理员不称职。孙亮让人将老鼠屎掰开,发现里面没有被蜂蜜浸透,从而为管理员洗刷了罪名。   因为这桩事,孙亮被赞了一千多年,认为是聪明人。   但是,孙亮只是个有点小聪明的男孩,既不是天才侦探,更没有帝王的素质。朱家兄弟的冤死就是一桩血证。而这样借着小聪明就自鸣得意的小男孩居然坐在了皇位上,不但是国家臣民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大不幸。   太平三年(公元二五八年),权力斗争最后爆发,一场军事政变后,孙綝大获全胜,全氏家族一败涂地,十六岁的孙亮也被废为会稽王,不久后更被黜为侯官侯,被贬居荒凉的福州,小全氏也随着丈夫凄凄惶惶地离开了皇宫。   孙綝轻易地放过孙亮夫妇,想来并不是因为他高风亮节,而是他不想背上“弑君”的罪名。但是对付谗杀了自己妹夫的孙鲁班公主,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即使他不以牙还牙,孙鲁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同年,孙綝迎琅琊王孙休即位,是为东吴景帝,王妃朱氏立为皇后。   孙鲁育的女儿成了东吴皇后,害死孙鲁育母子三人的全公主孙鲁班该有怎样的下场?   史书没有详载,留给后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3楼2012-07-11 18:13
                  收起回复
                    我喜欢311的大虎公主……


                    14楼2012-07-13 09:42
                    回复
                      最恶心的女人之一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7-24 16:52
                      回复
                        为何公瑾的资料也有?


                        17楼2012-08-08 23:54
                        收起回复
                          我想要一份梗概,跪求谢谢


                          18楼2013-01-08 13:43
                          收起回复
                            鲁班性格很像孙权,晚年孙权内心阴暗自私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5-11-21 19:5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晚年君主都很昏庸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6-07-06 2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