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可以截为两半,前一半是平面设计师里克曼,后一半是演员里克曼。但是截而不断,他是个清楚地知道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的人,他说:“戏剧学院对于18岁的人来说,绝非明智之举”。所以设计也罢,表演也罢,只是其生命中两股并行的支流,不相妨碍。26岁前,他和哥们合伙经营一家名为Graphiti的设计工作室,此前的他是激进报《诺丁山先驱》的美编。再往前,他是公认的三好学生,爱画水彩,也写得一手漂亮书法,凭奖学金转入拉提默中学(也是休▪格兰特等人的母校),也参加过学校的剧团演出,但从不嚷嚷着将来要考什么艺校。日后被奉为妙音的“AR腔”那时在同学耳中也许不过是副不折不扣的公鸭嗓,恐怕谁也没料到,二十多年后人们会将这一慵懒的声音视若天鹅绒。不是没有表演大志,生于英格兰汉墨史密斯的他出自一个典型的工人阶级家庭,八岁时父亲亡故,只得母亲独力将弟兄妹四个拉扯大。可以相见,小里克曼一定与少年鲁迅相近,家道贫落下的世态艰险唯有自知。所以,对他而言,只有当生活的路渐渐平坦,表演才能提上工作日程。26岁那年,他向皇家艺术学院毛遂自荐,观众的击赏与欢呼从此纷至沓来,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