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吧 关注:370贴子:3,074

“大巧若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7-09 10:24回复
    本《道德经》四十五。


    2楼2012-07-09 10:25
    回复
      案《说文》:“巧,技也。”
      又案《墨子》:“利于人,谓之巧。”


      3楼2012-07-09 10:26
      回复
        案《韩非子》:“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
        又,案《庄子》:“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4楼2012-07-09 10:27
        回复
          巧者,技也。人而群处,巧拙生于此。避巧从拙,惑矣。


          5楼2012-07-09 10:29
          回复
            有人常抱怨,最复杂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现今的面具时代。自私与怀疑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而出现了自私的、狭隘的“巧”。


            6楼2012-07-09 10:33
            回复
              我认为,“巧”本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之道。并不是现在所谓的“精明”。


              7楼2012-07-09 10:34
              回复
                成功学的泛滥导致处世之道降低为“俗物”,自命清高的先生们绝不肯去思考它的本来面目。
                但是,与人交流是作为群居动物的人所不能少的。这就代表了“巧”的正确含义。


                8楼2012-07-09 10:36
                回复
                  记得清朝苏凌阿将女儿纳兰嫁给了被人称为“傻子”的刘国泰。时人不解。
                  却有人说:“苏凌阿是大精之人。”


                  9楼2012-07-09 10:37
                  回复
                    “巧”,不在乎细枝末节。
                    引上《庄子》:“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10楼2012-07-09 10:38
                    回复
                      大巧似拙而不拙。然而也绝不能为教条或外物所左右。我认为,这就是巧与拙的真正区别。


                      11楼2012-07-09 10:40
                      回复
                        东方朔《戒子书》:“明者处事,莫尚於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曼倩是大巧之人。人以岁星下世,不虚也。


                        12楼2012-07-09 10:42
                        回复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以此为求巧之警。


                          13楼2012-07-09 10:43
                          回复
                            对此句见解至此为止。欢迎见解高者,更相指教。


                            14楼2012-07-09 10:43
                            回复
                              无良天尊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7-09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