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篇随笔的起因是6月4日的会议。那时我们考古队刚刚登上渔山岛,开会对大家的工作进行分工。林国聪队长讲到本次考古,除了正常的考古工作以外,还有向公众宣传的任务,一方面我们要配合央视的直播,另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份比较艺术化的、大众化的工作日记能够给普通人看。
林队长:“那么写一份艺术化的日记这个工作,我已经确定了执行人员。”
林队长:“就交给我们队里的大才子吧。”
林队长:“王亦晨。”
我:“啊???”
2、
自从我参加考古工作以来,我受《明朝那些事》的影响颇深。我一直相信,既然历史能够用精彩的方式被大众阅读,那么考古也一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很具有老学究气息,为什么要对渴望了解我们的人说“不”呢?
有的人讲,因为让公众看懂水下考古,没有意义,我们不需要让公众看懂,只要让圈内的精英们看懂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们的考古成果,是给老专家们看的。
对此我深切不敢苟同,我们的考古不能永远只是为了让懂的人看懂。
3、
此次考古工作,地点位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东边的渔山岛。这一串地名比较复杂,在地图上象山紧邻宁波南边,石浦则是象山东边的渔港。我大致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石浦还算是个旅游点,各种海鲜什么的挺丰富。而渔山岛,则是海钓圣地,位于石浦东方的海面上,距离公海仅12海里。
我是5月30日到达宁波的,这一天其他队员也陆陆续续到的差不多了,晚上举行了个晚宴,宁波方面的王所长出席欢迎大家。无论是宁波王所长,还是我们的林国聪队长,以及此次参加工作的十几个人,互相都是老相识了。中国水下考古就这么一个圈子,我的顶头上司,国博水下中心的赵主任曾戏称:一年到头就这么几张熟面孔,和这些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自己老婆还多。
4、
一下冒出好几个单位,还跨省了,有点乱。我来帮读者梳理一下。
中国水下考古是一个奇特的队伍,队员的编制隶属于全国各省的考古所、博物馆,当有水下工作时才汇集到一起。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接受过专门的水下考古培训班训练。这个培训班从1<1>989年至今,总共举办过六期(最后一期的官方称呼是“首届水下文化遗产(考古)”,但习惯上仍算作是六期),也被称为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黄埔军校。
此次到宁波来的工作人员,有一期、二期的老队员,这些老队员如今在各自的单位基本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本工地也主要是起指导的作用。潜水工作的人员,主要以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为骨干力量。由于论资排辈是水下考古圈子的一个习惯,所以下文中提到各位队员时,也会提到他们是几期的。
5、
今年天气反常,住在大城市里的朋友也许对此没什么感受。但对于受天气影响很大的水下考古来说,对此就很敏龘感。
往年的宁波,到了6月鲜少有强烈的北风,基本也不受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宁波”之名就是由此而来。但今年不同,刚到宁波的几天,海上一直吹着北风,风力8-10级。这个消息着实令人不安,因为我们这几天就要把大量的生活和工作用品搬到石浦装船,用租来的渔船运到渔山岛。人员也要乘船过海。8-10级大风的话,海上情况大概会很恶劣,渔船地方小,坐人的地方也小,到时候人掉到水里还好说,那些价值连城的设备要是掉到海里,卖了我也还不上啊。
6、
酒足饭饱之后开会是反人道的行为。
5月30日晚上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开会了……
林国聪队长主持会议,给大家布置后面几天的工作。我们的路线与日程安排是这样的:5月31日将要带的东西打好包,等待装车。6月1日从宁波装车,设备、物资、人员浩浩荡荡奔赴石浦。6月2日渡海前往渔山岛,考虑到风浪较大,所以人员及一些随身的行李坐渡轮,其他设备、物资由我们租用的两艘渔船带过去。
这篇随笔的起因是6月4日的会议。那时我们考古队刚刚登上渔山岛,开会对大家的工作进行分工。林国聪队长讲到本次考古,除了正常的考古工作以外,还有向公众宣传的任务,一方面我们要配合央视的直播,另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份比较艺术化的、大众化的工作日记能够给普通人看。
林队长:“那么写一份艺术化的日记这个工作,我已经确定了执行人员。”
林队长:“就交给我们队里的大才子吧。”
林队长:“王亦晨。”
我:“啊???”
2、
自从我参加考古工作以来,我受《明朝那些事》的影响颇深。我一直相信,既然历史能够用精彩的方式被大众阅读,那么考古也一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很具有老学究气息,为什么要对渴望了解我们的人说“不”呢?
有的人讲,因为让公众看懂水下考古,没有意义,我们不需要让公众看懂,只要让圈内的精英们看懂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们的考古成果,是给老专家们看的。
对此我深切不敢苟同,我们的考古不能永远只是为了让懂的人看懂。
3、
此次考古工作,地点位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东边的渔山岛。这一串地名比较复杂,在地图上象山紧邻宁波南边,石浦则是象山东边的渔港。我大致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石浦还算是个旅游点,各种海鲜什么的挺丰富。而渔山岛,则是海钓圣地,位于石浦东方的海面上,距离公海仅12海里。
我是5月30日到达宁波的,这一天其他队员也陆陆续续到的差不多了,晚上举行了个晚宴,宁波方面的王所长出席欢迎大家。无论是宁波王所长,还是我们的林国聪队长,以及此次参加工作的十几个人,互相都是老相识了。中国水下考古就这么一个圈子,我的顶头上司,国博水下中心的赵主任曾戏称:一年到头就这么几张熟面孔,和这些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自己老婆还多。
4、
一下冒出好几个单位,还跨省了,有点乱。我来帮读者梳理一下。
中国水下考古是一个奇特的队伍,队员的编制隶属于全国各省的考古所、博物馆,当有水下工作时才汇集到一起。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接受过专门的水下考古培训班训练。这个培训班从1<1>989年至今,总共举办过六期(最后一期的官方称呼是“首届水下文化遗产(考古)”,但习惯上仍算作是六期),也被称为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黄埔军校。
此次到宁波来的工作人员,有一期、二期的老队员,这些老队员如今在各自的单位基本都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本工地也主要是起指导的作用。潜水工作的人员,主要以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为骨干力量。由于论资排辈是水下考古圈子的一个习惯,所以下文中提到各位队员时,也会提到他们是几期的。
5、
今年天气反常,住在大城市里的朋友也许对此没什么感受。但对于受天气影响很大的水下考古来说,对此就很敏龘感。
往年的宁波,到了6月鲜少有强烈的北风,基本也不受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宁波”之名就是由此而来。但今年不同,刚到宁波的几天,海上一直吹着北风,风力8-10级。这个消息着实令人不安,因为我们这几天就要把大量的生活和工作用品搬到石浦装船,用租来的渔船运到渔山岛。人员也要乘船过海。8-10级大风的话,海上情况大概会很恶劣,渔船地方小,坐人的地方也小,到时候人掉到水里还好说,那些价值连城的设备要是掉到海里,卖了我也还不上啊。
6、
酒足饭饱之后开会是反人道的行为。
5月30日晚上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开会了……
林国聪队长主持会议,给大家布置后面几天的工作。我们的路线与日程安排是这样的:5月31日将要带的东西打好包,等待装车。6月1日从宁波装车,设备、物资、人员浩浩荡荡奔赴石浦。6月2日渡海前往渔山岛,考虑到风浪较大,所以人员及一些随身的行李坐渡轮,其他设备、物资由我们租用的两艘渔船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