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菊吧 关注:14贴子:2,598

天然药物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02-07 21:14回复
    矮莨菪

    藏族常用药。商品为茄科植物矮莨菪的根。
    矮莨菪 别名: 唐冲嘎薄(藏名),马尿泡

    [性味及功效]
    味微苦, 性平。藏医常用作镇痛药。有镇痛、解痉、杀虫、消炎等功效。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白喉、炭疽,外用治疮疡皮肤瘙痒。藏医常配入丸散中服用;外用适量,研末冷开水调敷。本品有毒,慎用。


    2楼2007-02-07 21:3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北豆根
      蝙蝠葛 别名:蝙蝠藤(浙江),山豆秧根、苦豆根(内蒙古)。 
      少常用中药,系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一名始见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北方用的北豆根”之意,而与南方所产的山豆根现名广豆根的相区别。近年鞍山制药厂从中提取生物碱制成片剂及针剂应用。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用于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用量6~9克。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北豆根碱能降低动脉血压,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及抗胆碱和解痉作用。能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对于高血压病人,能引起显著的血压降低。 

      2.青藤碱有抗胆碱和解痉作用,能镇痛、消炎、镇静、解热和降压,并可减轻犬和小鼠的过敏性反应。 

      3.蝙蝠葛碱和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 

      4.北豆根碱有止咳、祛痰作用,并能对抗氯化乙酰碱引起的抽搐。 

      5.北豆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肠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与付伤寒杆菌、红色癣菌等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球菌等有抗菌作用。


      3楼2007-02-07 21:37
      回复
        白术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别名: 于术、冬术、浙术、种术。 

        [性味及功效]
        味甘、苦, 性温。有益气、健脾、燥湿功能。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倦怠无力、痰饮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量5~10g。 

        [药理作用]
        1. 白术水煎剂和流浸膏灌胃或静脉注射对大白鼠、家兔、狗等,均能产生明显而特久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钠的排出。 

        2. 白术挥发油对109食管癌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将药物与109食管癌细胞接触 24~48小时后, 白术挥发油(500μg/ml)、白术挥发油中性部分(5~10μg/ml)、 苍术酮(50μg/ml)、白术内酯B(100μg/ml)均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脱落,核固缩,染色质浓缩, 细胞无分裂或分裂极少。 

        3. 白术水煎剂,在体外有抑制絮状表皮癣菌及显形奴卡氏菌作用。


        4楼2007-02-07 21:43
        回复
          白 前 
          较常用中药。商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
          别名: 水杨柳、竹叶白前、草白前、鹅管白前(浙江),江杨柳、水豆粘(江西),酒叶草(湖南)。 

          [性味及功效]
          味辛、甘、性平。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用。 用于感冒咳嗽、 支气管炎、喘咳痰多。用量5~10g。


          5楼2007-02-07 21:46
          回复
            白薇
            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 
            别名: 山烟根子(北京), 老鸹瓢根(辽宁)、山老鸹瓢(河北), 白马尾(江苏), 大白薇、白龙须(云南),老君须(四川),百荡草(广西)。

            [性味及功效]
            味苦咸, 性寒。有清热、凉血、利尿的作用。用于阴虚潮热、热病后期低热不退、热淋尿涩等症。用量6.5~15g。


            7楼2007-02-08 15:56
            回复
              白芍
              为常用中药。商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性味及功效]
              味苦酸, 性微寒。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功能。用于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 阴虚发热等症。用量4.5~9g。注意: 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痉作用: 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 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芍药甙的这种应用与甘草的甲醇提取成分FM100表现为协同作用。 

              2. 镇痛、镇静与抗惊厥作用: 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 以扭体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 芍药甙有显著振痛效果;芍药甙与FM100合用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 呈现出一定的镇静作用; 芍药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 

              3. 抗菌、解热与抗炎作用: 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 此外, 还能抑制葡萄球菌,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 白芍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 对人工发热的小鼠亦有解热作用。 对大鼠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 

              4.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时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 对消化道溃疡的预防作用: 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刺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 毒性: 芍药甙小白鼠静脉注射LD50为3.530mg/kg。 

              芍药或其主要成分芍药甙的以上药理作用, 与中医临床的治疗作用基本一致, 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8楼2007-02-08 16:00
              回复
                北沙参
                为常用中药。主产我国北部,故名“北沙参”。商品中主要有莱阳沙参和辽沙参二类,均为伞形科植物北沙参的根
                别名:莱阳沙参(山东),海沙参(江苏、河北),辽沙参(辽宁)。 

                [性味及功效]
                味微甘,性微寒。有清肺、养阴止嗽的功效。用于阳虚肺热干咳、虚痨久咳、热病伤津、咽干口渴等症。用量5~10g。 

                [药理作用]
                根的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家兔的体温轻度下降;对由伤寒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也有降温作用;对用兔髓电刺法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镇痛作用。水浸液在低浓度时,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 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对在体蟾蜍心脏有相似作用。 给麻醉兔静脉注射时,血压稍有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仍然存在。


                9楼2007-02-08 16: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白 及
                  为常用中药。商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别名: 白根(四川), 白及子(陕西、四川), 白鸡(贵州),白鸡儿(四川、江西), 羊角七(湖南), 白鸟儿头(江苏), 连及草(福建、江西), 小白及(甘肃、云南)。 

                  [性味及功效]
                  味苦、涩,性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用于肺虚久咳、咯血、吐血、便血、鼻衄、外伤出血、痈肿溃疡、烫伤、皮肤燥裂。 内服用量6~15g,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5~10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以白及作成胶液,可用为片剂的粘合剂。又有试用于作血浆代用品的。反乌头。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①用试管法及毛细管法均证明,给家兔静脉注射2%白及胶液1.5ml/公斤, 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形成时间,并加速红细胞沉降率。②将白及胶液注入蛙下腔静脉后,可见末鞘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有修补血管壁损伤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较大血管内血液的流通。③将狗肝叶或脾大部分切除,兔大腿肌肉做横行切断,先将较大的动脉结扎,再以白及水浸出物覆盖创面,可自行粘着,出血立即停止。白及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胶状成分关,其作用原理可能是物理性的。 

                  2、对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作用:对麻醉犬胃、十二指肠各作人工穿孔一个,直径为1cm,灌入白及粉9g,15秒钟后均为白及粉所堵, 40秒钟后十二指肠穿孔即为大网膜遮盖。但若狗先饱食及穿孔较大,则服白及无效。可能是因白及的粘性在胃中形成胶状膜而致堵孔,为大网膜等的遮盖作用造成更有利条件。 

                  3、抑菌试验:白及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且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白及1:4 水煎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菌有弱抑制作用。 

                  4、白及代血浆的作用:由抗运动失血性休克实验表明, 2%的制剂可起到代血浆作用,并有维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压作用。


                  10楼2007-02-08 16:05
                  回复
                    白头翁

                    为较常用中药。从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来看,商品来源主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同属植物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在部分地区也作白头翁入药。个别地区尚有其它植物的根,宜注意鉴别。
                    别名:毛姑朵花(东北),老公花(山东),头痛棵(河南),大碗花、老冠花(江苏)。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能。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鼻血、 痔疮出血等。 用量10~15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水煎剂浓度1:40在体外对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所含皂甙抑制阿米巴原虫的浓度为1:200, 对接种阿米巴原虫小鼠的有效剂量为 1.0 g/kg; 水煎剂及所含皂甙的毒性很低。 

                    临床上单用或组成复方治疗阿米巴痢疾获得较好的疗效。 

                    2、抗菌作用:白头翁的乙醇提取液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对多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及疖痈等。


                    11楼2007-02-08 16:10
                    回复
                      白芷
                      为常用中药。商品伞形科植物白芷和杭白芷的根。仅云南少数地区用糙叶独活的根作白芷使用。
                      别名:祁白芷(河北)、禹白芷(河南)、香大活、大活(黑龙江),走马芹、走马芹筒子(东北),会白芷(药材名)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温。有散风、祛寒、燥湿、排脓、止疼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眉棱骨疼、牙痛、鼻渊、骨湿痹疼、妇女赤白带下、痈疽、疮毒等症。用量3~9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体外试验表明,1:10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人造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比克白芷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


                      12楼2007-02-08 18:54
                      回复
                        白茅根
                        为常用中药。商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别名:茅根、黄茅、兰根、丝茅根、甜根。

                        [性味及功效]
                        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哕、吐血、衄血、尿血、热淋、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用量10~20g,鲜者30~60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利尿作用: 白茅根水浸剂经动物试验证明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其利尿作用可能与本品含有丰富的钾盐有关;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肾炎, 效果较好。对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作用。 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无明显的利尿消肿作用。 

                        2、抗菌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弗氏、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 

                        其它,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一定效果。


                        13楼2007-02-08 18:59
                        回复
                          白蔹 
                          为少常用中药。原植物只有一种。 
                          别名:猫儿卵、山地瓜(辽宁)。

                          [性味及功效]
                          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疼消肿的功能。用于痈肿疮疡、瘰疬、烫伤、扭挫伤;外用于痈、疖、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等。用量3~6g。外用适量,干鲜品均可,将白蔹块根研粉,以沸水搅拌成团,加酒调整。反乌头。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白蔹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临床治疗外科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15楼2007-02-08 19:02
                          回复
                            八角莲
                            为常用草药。商品主要为小檗科植物六角莲和八角莲的根茎。此外,同属植物亦作八角莲用。
                             别名: 鬼臼。

                            [性味及功效]
                            味辛苦,性平,有毒。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功能。 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量6~12g。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敷。 

                            [药理作用]
                            从八角莲中提出的结晶性成分,对离体蛙心有性奋作用,停止于收缩状态。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及肾血管有轻度的收缩作用。树脂能引起猫吐、泻,乃至死亡。鬼臼脂素的药理作用见桃儿七项下。


                            16楼2007-02-08 19: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巴戟天

                              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别名:鸡肠风(广东、广西),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广西),猫肠筋、兔儿肠(福建)。 

                              [性味及功效]
                              味甘辛,性微温。有壮阳补肾,强筋骨,祛风湿功能。用于男子阳痿、女子子宫寒冷不孕、少腹冷痛、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脚气等症。用量3~10g。


                              17楼2007-02-08 1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