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宥嘉《大小说家》 - 完美,不在于零瑕疵
完美,不在于零瑕疵
林宥嘉《大小说家》
发行:华研国际
关于他,你又知道多少。
进化到第四张,他说不小心完成了一张经典。《大小说家》这样的专辑名称与概念注定不会太主流。小说,愿意细细品尝者如同在狂泻的股票债券。懂的人,你懂真好。想懂的人,欢迎光临。
不需要再费唇舌。曲风多元,是必然的,这是流行专辑。林宥嘉不是抒情、不是摇滚、不是R&B、不是舞曲,不能用曲风归类。概念包装很重要。大小说家,风格迥异,各自精彩,有何不可?先赢在起跑线,让你心服口服。
开场是《思凡》。科幻小说的背景,拥抱着人生哲理。表面唱着外星人眷恋凡间,其实说的是平凡多可贵。在白色塔尖的人们质疑着落后者何来幸福,或许也是给城市发展的一次不信任票。可,故事只是故事,解读是自己赋予的。切记。陈珊妮操刀,但林宥嘉还是林宥嘉,没有谁抢走风采。
故事第二章。荒诞励志篇。追梦,不分年龄身份,母亲放下所有家庭的束缚追寻梦想。Skot
Suyama这几年成了我们的心头爱,林宥嘉也在他的作品中奔驰着那份摇滚梦。编曲制作把Runaway的速度感完美呈现,仿佛你也和Mama在追逐。这篇小说,让人身临其境,真好。
第三篇向经典致敬。经典的华丽,罗密欧与朱丽叶。《越反越爱》,逆水行舟虽然吃力,可也越挫越勇,更显坚定。太有趣,我心底对自己暗笑,巧合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宥嘉其中最爱翻唱的五月天作品,而《越反越爱》在弦乐的编曲上,和Band
Sound
以及和声交织出来的氛围,好有五月天的励志Feel,尤其最后一段浮现了《人生海海》的一种莫名感动。一鱼二吃的双经典拼盘。我选择自得其乐,在自以为之中。
下一张纸上,写的还是爱情。而且,还散落。《浪费》和《勉强幸福》都是委曲求全的角色,或许连主角都相同吧。好多悲情歌只懂得说自己多痛苦,还有对方的不是,但这篇最真实。心甘情愿在感情中放下身段与尊严。不是最爱,无所谓,还有喜欢的感觉就足够了。心碎,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感情中的投入者,其实有能力让碎片瞬间完整。因为爱。成就了《傻子》。
爱情中的凄与美,属于这个时代的Classic。复制不来辉煌时期的情歌经典,大小说家和团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情歌。情感无法绝对,复杂却真实。
王家卫与梁朝伟打造的华丽高调。爱,距离忽远忽近,难懂。只因《诱》。唯美,是音乐是歌声是画面。老唱片响起,提醒你自古以来爱就是如此诱惑多少凡人,信众恒古至今从不缺乏。
恐怖惊悚悬疑小说,排行榜从来不乏支持者。就像《思凡》,用特种类型的小说来讲生活,太巧妙。《周末夜惊魂》,索命的鬼魂其实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城市中的寂寞,一到周末没有工作麻痹,异常清晰。人吃人,病入膏肓,《四号病房》神韵好精准。谁扭曲自己,而谁是疯子,最后一句“信我/有鬼/让你以为我才是疯子”,讽刺的针就如同医病的针筒,打进身体,打通任督二脉。
但,没有比《拾荒》更可怕的。
好吧,你嫌弃好像缺乏章法的排歌,怎么那么零散。《拾荒》解答一切,还附送荒凉。两个Octave
的大小说家,各自唱着明明相同的歌词,可是各有故事。我,是这么对自己
说。高音的大小说家,是林宥嘉进入的歌唱角色,是这次专辑中的灵魂。大小说家写着别人的人生,偷取别人的故事,却终究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像拾荒者,狼狈地四处捡起别人的碎片,所以何来章法。
低音的,唱的或许是本尊林宥嘉。人,林宥嘉。不再是大小说家。也许,正是唱给自己听。非创作歌手,唱着别人的作品,别人的故事,不也是拾荒者。望着歌词本,制作人的名字写着:林宥嘉,参与其中却终究在于技术,故事,始终不是他。大概,没有比《拾荒》更能和林宥嘉作为歌手,融成如此,密不可分。4张专辑下来,如果我要选一首属于林宥嘉的歌,我说,《拾荒》根本没有半点可能可以转嫁。曲风、歌词,都写着:林宥嘉。
《大小说家》外一章,而乎变得好有意思。专辑本身如果大小说家真正的主人是那些贡献作品的音乐人,那么在外一章,林宥嘉终于有了自己的故事。他的作品、他的吉他、他的某个当下的片刻、他选择的演绎,脱离拾荒角色。
这是一张可以各取所需的专辑。你可以挖得好深,也可以很纯粹享受音乐,你可以选择你喜欢舒服的位置把自己放进专辑中。难道这样,还不够吗?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戴耳机,一切才能清晰。
X问我,为什么之前的林宥嘉你都无法给予满分。我总是尝试找出一些很实体的理由,然后解释,但是心底却总觉得那不是答案。今天,我懂了。因为,我找到补上那残缺的角图。思考与震撼。一张让人思考并震撼着的霎那。
完美,不在于零瑕疵,而是如何在心底震撼着,挥之不去。关于大小说家,关于林宥嘉,你了解什么?就是什么吧。写著,
还会随著音乐起伏的情绪. 还有点残忍. 对号入座, 可以很自爽.
Fresh
指数:10/10
我推荐:All,尤其《拾荒》
完美,不在于零瑕疵
林宥嘉《大小说家》
发行:华研国际
关于他,你又知道多少。
进化到第四张,他说不小心完成了一张经典。《大小说家》这样的专辑名称与概念注定不会太主流。小说,愿意细细品尝者如同在狂泻的股票债券。懂的人,你懂真好。想懂的人,欢迎光临。
不需要再费唇舌。曲风多元,是必然的,这是流行专辑。林宥嘉不是抒情、不是摇滚、不是R&B、不是舞曲,不能用曲风归类。概念包装很重要。大小说家,风格迥异,各自精彩,有何不可?先赢在起跑线,让你心服口服。
开场是《思凡》。科幻小说的背景,拥抱着人生哲理。表面唱着外星人眷恋凡间,其实说的是平凡多可贵。在白色塔尖的人们质疑着落后者何来幸福,或许也是给城市发展的一次不信任票。可,故事只是故事,解读是自己赋予的。切记。陈珊妮操刀,但林宥嘉还是林宥嘉,没有谁抢走风采。
故事第二章。荒诞励志篇。追梦,不分年龄身份,母亲放下所有家庭的束缚追寻梦想。Skot
Suyama这几年成了我们的心头爱,林宥嘉也在他的作品中奔驰着那份摇滚梦。编曲制作把Runaway的速度感完美呈现,仿佛你也和Mama在追逐。这篇小说,让人身临其境,真好。
第三篇向经典致敬。经典的华丽,罗密欧与朱丽叶。《越反越爱》,逆水行舟虽然吃力,可也越挫越勇,更显坚定。太有趣,我心底对自己暗笑,巧合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宥嘉其中最爱翻唱的五月天作品,而《越反越爱》在弦乐的编曲上,和Band
Sound
以及和声交织出来的氛围,好有五月天的励志Feel,尤其最后一段浮现了《人生海海》的一种莫名感动。一鱼二吃的双经典拼盘。我选择自得其乐,在自以为之中。
下一张纸上,写的还是爱情。而且,还散落。《浪费》和《勉强幸福》都是委曲求全的角色,或许连主角都相同吧。好多悲情歌只懂得说自己多痛苦,还有对方的不是,但这篇最真实。心甘情愿在感情中放下身段与尊严。不是最爱,无所谓,还有喜欢的感觉就足够了。心碎,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感情中的投入者,其实有能力让碎片瞬间完整。因为爱。成就了《傻子》。
爱情中的凄与美,属于这个时代的Classic。复制不来辉煌时期的情歌经典,大小说家和团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情歌。情感无法绝对,复杂却真实。
王家卫与梁朝伟打造的华丽高调。爱,距离忽远忽近,难懂。只因《诱》。唯美,是音乐是歌声是画面。老唱片响起,提醒你自古以来爱就是如此诱惑多少凡人,信众恒古至今从不缺乏。
恐怖惊悚悬疑小说,排行榜从来不乏支持者。就像《思凡》,用特种类型的小说来讲生活,太巧妙。《周末夜惊魂》,索命的鬼魂其实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城市中的寂寞,一到周末没有工作麻痹,异常清晰。人吃人,病入膏肓,《四号病房》神韵好精准。谁扭曲自己,而谁是疯子,最后一句“信我/有鬼/让你以为我才是疯子”,讽刺的针就如同医病的针筒,打进身体,打通任督二脉。
但,没有比《拾荒》更可怕的。
好吧,你嫌弃好像缺乏章法的排歌,怎么那么零散。《拾荒》解答一切,还附送荒凉。两个Octave
的大小说家,各自唱着明明相同的歌词,可是各有故事。我,是这么对自己
说。高音的大小说家,是林宥嘉进入的歌唱角色,是这次专辑中的灵魂。大小说家写着别人的人生,偷取别人的故事,却终究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像拾荒者,狼狈地四处捡起别人的碎片,所以何来章法。
低音的,唱的或许是本尊林宥嘉。人,林宥嘉。不再是大小说家。也许,正是唱给自己听。非创作歌手,唱着别人的作品,别人的故事,不也是拾荒者。望着歌词本,制作人的名字写着:林宥嘉,参与其中却终究在于技术,故事,始终不是他。大概,没有比《拾荒》更能和林宥嘉作为歌手,融成如此,密不可分。4张专辑下来,如果我要选一首属于林宥嘉的歌,我说,《拾荒》根本没有半点可能可以转嫁。曲风、歌词,都写着:林宥嘉。
《大小说家》外一章,而乎变得好有意思。专辑本身如果大小说家真正的主人是那些贡献作品的音乐人,那么在外一章,林宥嘉终于有了自己的故事。他的作品、他的吉他、他的某个当下的片刻、他选择的演绎,脱离拾荒角色。
这是一张可以各取所需的专辑。你可以挖得好深,也可以很纯粹享受音乐,你可以选择你喜欢舒服的位置把自己放进专辑中。难道这样,还不够吗?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戴耳机,一切才能清晰。
X问我,为什么之前的林宥嘉你都无法给予满分。我总是尝试找出一些很实体的理由,然后解释,但是心底却总觉得那不是答案。今天,我懂了。因为,我找到补上那残缺的角图。思考与震撼。一张让人思考并震撼着的霎那。
完美,不在于零瑕疵,而是如何在心底震撼着,挥之不去。关于大小说家,关于林宥嘉,你了解什么?就是什么吧。写著,
还会随著音乐起伏的情绪. 还有点残忍. 对号入座, 可以很自爽.
Fresh
指数:10/10
我推荐:All,尤其《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