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04日 0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13人参与0条主评论 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http://y3.ifengimg.com/d3710a96add021b1/2012/0704/re_4ff38598a879a.jpg)
田志明和孩子们一起在南京玄武湖进行课外活动。图/受访者提供当代“私塾”联手之困在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正有一部分家长,不满足于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将孩子**起来,共建理想教育的实验田。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本刊记者/陈薇在南京,2岁女儿的爸爸田志明,带领着4个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家庭开启了“魔法学校”,以实践他理想中的家庭互助教育同盟。在石家庄,一位6年级男孩的妈妈耿彦红,在网上发帖征集同伴,构想着一所文化课与户外体验课并重的“秋山学堂”。在北京,还有一位子扬爸爸,创建了以“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为核心理念的新式小学蒲公英学苑。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浙江等地,不让孩子进入传统公立学校的“在家上学”教育个案在十余年来不断出现,一些家长从不满足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刻板和单调,渐渐转向不满足于孩子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因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一起,共同寻找体制外教育的联合,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在家上学互助联盟。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13人参与0条主评论 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http://y3.ifengimg.com/d3710a96add021b1/2012/0704/re_4ff38598a879a.jpg)
田志明和孩子们一起在南京玄武湖进行课外活动。图/受访者提供当代“私塾”联手之困在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正有一部分家长,不满足于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将孩子**起来,共建理想教育的实验田。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本刊记者/陈薇在南京,2岁女儿的爸爸田志明,带领着4个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家庭开启了“魔法学校”,以实践他理想中的家庭互助教育同盟。在石家庄,一位6年级男孩的妈妈耿彦红,在网上发帖征集同伴,构想着一所文化课与户外体验课并重的“秋山学堂”。在北京,还有一位子扬爸爸,创建了以“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为核心理念的新式小学蒲公英学苑。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浙江等地,不让孩子进入传统公立学校的“在家上学”教育个案在十余年来不断出现,一些家长从不满足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刻板和单调,渐渐转向不满足于孩子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因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一起,共同寻找体制外教育的联合,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在家上学互助联盟。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