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校上学的日子最深的印象就是楼下的锅贴,或许是我比较贪嘴的缘故吧,怎么馋也不会胖,所以对好吃的食物总会记忆犹新(食色性也,嘿嘿),锅贴不同于其他地方餐馆的锅贴,汉中的锅贴是用面弄成条形,里面的配料有葱花和肥肉丁,调料有盐、花椒面和味精等,锅贴是用专用的炉子烹制,应该是3分油、7分水的加热方式,不是纯油炸制成,因而外皮酥脆,里面香嫩。1元钱可以买4个锅贴,商校跟前的锅贴摊可以用商校的饭票兑换,不只是锅贴摊,甚至租自行车和商店买东西,以及在诊所看病都行。后来不只有了锅贴还有了宝鸡一家夫妇卖豆腐脑,有次做早操去的晚了,干脆就在那儿喝豆腐脑,结果被余老师发现,狠狠地批评了我,还被这对夫妇误认为余老师是我的老头(汉中把父亲的口语喊老头或老汉)。
热的米面皮历史悠久,汉师院北门口有家店做的特别好吃,据说是汉师院的一位老师的家属开的,因为经常去汉师院的科海电脑培训班玩游戏,所以很早或很晚都要去那儿吃上一碗据说加了烟壳子调料的热米皮,再配上一碗黑米稀饭或菜豆腐稀饭,黑米稀饭的熬制过程不同于关中地区,里面需要放碱面而加速稀饭熬制速度,都是用蜂窝煤炉子经过半天或整晚熬制而成,饭香浓郁;菜豆腐稀饭也不错,就是浆水江米熬制后,上面用豆腐花铺面,还可以在上面撒上红油和香菜。
关中地区的我自小吃馒头和面食长大,刚到学校的时候,对于汉中的饮食很是不适应,所以经常去找和关中有关的面食试吃,汉师院门口的山西刀削面、对面转角楼的大块牛肉兰州拉面竟然被我光顾,不过印象最深的要数一个50来岁婆婆的肉夹馍,肉夹馍虽然比较小,可是味道很香,烧饼烤制的犹未到位,外脆里内,再加上香烂的红亮肉末,入口香脆,含口即化,入喉颌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