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雪冰吧 关注:28贴子:1,814

回复:南极 北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楼2007-02-05 05:20
回复
    20楼2007-02-05 05:20
    回复
      21楼2007-02-05 05:21
      回复
        22楼2007-02-05 05:21
        回复
          其意就是世界最寒冷的地区。由于南极地处高纬度地区,太阳向南运行轨迹是最南至南回归线(南纬23°30'),太阳光照射南极距离远大于其它大陆。加之南极陆地面积95%以上被常年冰雪覆盖,远距离照射的太阳光能又被冰盖面反射而损失大,因此形成了南极万年极端寒冷的气候。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在-28°C左右,大陆内部年平均气温在-40°-60°C之间。1983年7月,在俄罗斯南极内陆高原站-东方站(Vostok station)记录到-89.6°C这一世界最低气温。北极洋平均气温较南极年平均气温高20°C左右。北极的冬季相当于南极的夏季,而南极的冬季就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所以南极有世界寒极之称。 

           地球冰库: 
          地球的确有一天然大冰库,那就是南极和北极。南极洲有近95%~98%的陆地面积(约大于1200万平方千米)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个白雪凯凯的冰雪世界。南极冰盖平均厚度约2200~2500M,最大厚度可达4800M,堆积的冰雪体积总量可达24×106 立方千米,占全世界冰雪总量90%以上,如果南极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M,地球的陆地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被海水吞没。一些沿海大城市例如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和我国的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都将成为水城。 
          全副武装的考察队员 
          巍巍壮观的南极冰山 

          据冰川、气候与环境学家综合分析研究,南极巨大冰盖形成至今约有1300万年历史,由于南极气温酷寒,常年降雪,积雪成冰,终年不溶,日积月累而形成今日之大冰盖。除了南极大陆的巨大冰盖外,在浩瀚的南大洋中还漂游着约218300座大小各异,千姿百态的冰山。据卫星观测到最大的冰山长达200-300公里,宽有数拾公里,高约100-200米。冰山的平均寿命约为13-15年,是北极冰山的4倍。南大洋冰山的体积总量约为18000立方公里。 

           暴风杀手: 
          暴风杀手喻之为风能杀人。在南极因偶遇强暴风雪袭击而丧生者不凡其人,1960年南极冬季,日本昭和站一名考察队员出房喂狗,突遇强暴风袭击,被当场括得无影无综。南极还称之为暴风的故乡,一年中有300多天受8级以上大风影响,强暴风雪不仅风力极强,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12级大风风速为32米/秒),而且能见度极差,真有身手不见五指之感,是南极考察人员,考察站建筑设施、飞机和考察船最大的威胁、灾害之源。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近50年中就有10多架飞机毁于暴风雪中、1985年七月,作者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首次越冬考察时,遭受大于50米/秒的强暴雪袭击,站上一栋物资库房的房顶被刮翻、气象观测站的风速风向仪(抗风能力为60米/秒)被刮坏。还有其它许多遭受南极强暴风袭击的沉痛教训举不胜举,在南极,真有谈风色变之感,风能杀人之说。 

           蜃景幻日: 
          到过沙漠的人,都有幸领略"海市蜃楼"的幻境。其形成就是大气中的光线经过折射,把别处的景物移到视线所及的某个较远位置。这种折射现象有时能使整个城市、湖泊或其它美丽景物突然展现在沙漠之中,非常逼真,但总使观赏者可望而不可及。 
          南极冰盖中洁白光滑的冰面上,因光线折射和冷暖气流交替,也能产生这种蜃景假象,甚至是两个互不相关联的映像,变化多端、捉摸不透,给人以虚无飘渺的感观享受。 
           乳白天空: 
          乳白天空是极区特有的一种奇异天气现象,它起因于南极洁白无暇的巨大冰盖表面,由于太阳光线被冰盖表面反射到低层云面,而低层云面又将这光线再反射到冰层,这样来回反射多次便产生了一种使人眼花缭乱的乳白天空。这种现象能混淆人们的视线,使人对前面的景物产生幻觉或错觉,而迷失方向,严重时还能使人失去知觉,甚至丧命。乳白天空对极地飞行、船舶航行、车辆行驶及野外考察都产生很大的危害。遇到时一定要冷静处理,静观其变。为此,在极地的野外作业时,一定要必备适合于极区工作的防雪眼镜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火山干谷: 
          俗话说,水火不容,那么,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在南极千奇古怪的现象中,却使人们难以相信的冰火却同时存在,那就是至今活动在南极的两座火山,一座是位于西南极欺骗岛上的火山和东南极罗斯岛上的埃尔伯斯火山(图片)。前者于1969年2月曾喷发过,使那里的科考站毁于一旦。后者位于海拔3794米高处,该火山一直冒烟,人们称之为冒烟的山神。 

          在南极冰雪覆盖的天地里,有一片傲然超于冰雪之外的天地,显得格外别致、突出,那就是干谷。在南极干谷有多处,但最有名气的是位于南极横断山脉维多利亚地中的范达干谷(Vanda Valley)和泰勒干谷(Tilley Valley)。令人费解的是位于干谷地带都伴随有水温较高(可达25°C)的湖泊存在,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探索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以便使其为南极科学考察服务。


          23楼2007-02-05 05:22
          回复
            南极冰雪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南极会有如此多的冰雪呢?这主要与其纬度位置有关。同是位于地球的两极,纬度高低相同,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和角度也一样,南极的冰却比北极的多。北极地区北冰洋占去了很大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水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来,所以冰比南极少,冰川的总体积只及南极的 l/10,而且大部分冰是积存在格陵兰岛上。而南极号称世界“第七大陆”,陆地储热能力不及海洋,夏季获得的有限的热量,很快就幅射掉了,而且南极所环绕的海流,尽属寒流,使气侯酷寒,所以冰多。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600米,有着巨大的高原和高耸山脉的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也只及它的1/3,比地球上其他六大洲的平均高度要高出大约1500米。由于南极地势高,空气稀薄不保暖,虽有几个月全是白昼,但太阳只是在地平线上盘旋,太阳光斜射,巨大的冰原,象镜子一样,能反射 

              几乎全部的太阳光,因而,所获热量极少,气温进一步降低,造成终年酷寒。同是最冷月,南极平均气温为-20℃ --70 ℃,北极为-20℃--40℃;同是最暖月。南极平均气温也在0℃以下,而北极则在8℃以下。1967年,挪威在南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气温,这是迄今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记录。由于气候酷寒,南极的降水只能是以冰霰的形式降落下来,终年不化。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不过55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逐年积累,终于形成了巨大的冰原。 

              南极大陆的冰原,大体呈一盾形,中部高四周低。在重力作用下,每年大约有1万4千亿吨的冰滑入海中,在周围的海面上集结成广阔的陆缘冰,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最著名的罗斯陆缘冰,广达 53万平方千米,比两个英国的面积还要大。陆缘冰断裂后就形成许多漂浮的冰山。据统计,南极附近海上的冰山,约有21万8千座,相当于北冰洋冰山的5倍之多。最大的冰山、长335千米,宽97千米,水面以上高度为130米,宛如一座冰岛。这些冰山随风和洋流向北漂移,在寒冷的季节甚至可漂到南纬40度。冰山重重的南极海域,给航海带来了很大威胁,是人们乘船到南极洲去必须闯过的第一道难关。 

              在整个地球上,被冰雪覆盖的面积总共有1600万平方千米,而南极就占了4/5以上。据估算,南极的淡水总量约相当于世界其他各洲淡水总量的200倍,这么巨大的淡水储量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财富,科学家正在设想如何把这些冰块运进非洲和其他干旱地区,以解决那里的水源不足问题。不久的将来,这些沉睡千百万年的宝贵资源将被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24楼2007-02-05 05:22
            回复
              南极海冰有什么特点? 
                在南极的冬季,严寒的气候使南极周围海面结冰,海冰完全封住了整个大陆,并且可向北伸展到南纬55度。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海冰的面积达到最大值,被海冰覆盖的海洋面积达2000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比南极大陆本身面积还要大。每年夏天,一般是在2月底,海冰的范围达到最小值,85%的海冰漂流到不冻海域融化掉,甚至在许多地方,海冰一直融化 到海岸,船舶可以直接航行到岸边。南极海冰每天最多可流动65公里。 
               
               
              5.2 南极的海上冰山是什么样子? 
                南极的冰山是非常吸引人的景观,而平台状(桌状)冰山是南极所特有的,从远处望去,洁白的冰体、壮美的身姿,常常给人们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从大陆冰床和冰架上断裂而成的冰山非常多,并且比北极的冰山要大得多,它们中间大的面积有时可达数十平方千米,个别的可长达近200千米。从冰架或冰川边缘断裂下来不久的冰山通常是平台状冰山,它们的顶部非常平坦,甚至可以作为轻型飞机的机场。它们常常高于水面几十米,而水面以下可达200~300米。随着不断的消融,冰山会进一步地分裂、翻转、坍塌和海流海浪的作用,会形成各种形状的小型冰山。南极冰山会在海流和风的推动下,以每天10—20公里的速度移动。 
               
               
              5.3 冰山为什么会对现代化的考察船构成威胁? 
                在南极沿岸分布的冰山中,有的是从冰川口的“冰舌”上刚分裂下来的“新生冰山”,这些冰山的重心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翻滚和倒塌。在夏季,气温升高,冰山消溶变酥,也会使其发生塌落或崩裂,在2月底这一现象更为多见。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沿岸的冰山群附近,就经常会看到冰山的塌落和听到冰山崩裂的响声,巨大的冰体从50~60米高的冰山上塌落入海,可掀起3~5米高的涌浪,对在其附近活动的船舶具有较大的危险。1998年2月,中山站附近一个体积巨大的冰山发生翻转,距离它几千米的2万吨级的中国“雪龙”号船竟然左右摇摆到十几度。 

                有的“金字塔”形或尖顶形冰山,其水下部分伸出巨大的底盘,有的甚至远处看上去为两座冰山,而实际上是连在同一个底盘上,这类冰山水下的伸出部分就像暗礁一样,给距离较近的船舶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即使拥有现代化的航行保障手段和坚固的破冰船,不论在远海还是在近岸,冰山仍然是南极海域航行与作业的重要障碍之一,对现代化的考察船构成威胁。 
               
               
              5.4 南极海冰有多厚? 
                由于纬度和季节的不同,海冰的厚度从几十厘米到2米以上不等,通常纬度高的地方、离岸边近的地方、海湾内部的海冰较厚,反之则薄。由于海冰的存在,一般只有破冰船才敢在南极周围水域航行。南极海冰给航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沿岸结实的海冰也给近岸的考察站的物资补给提供了方便:输油时从船到考察站之间的海冰上架设输油管,比起等海冰融化后用小艇卸油又快又省事;将物资用吊车放到冰面上,用履带式雪地车可以直接拖到考察站,甚至有些大型车辆可以从海冰上直接开到岸上


              25楼2007-02-05 05:22
              回复
                Antarctica 

                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且唯一无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又称第七大陆。 位于地球最南端 , 与其他大陆隔南大洋相望,是地球上最偏远、最寒冷、领土主权悬而未决的大陆。 
                地理 南极洲为通 常 所说的南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 。 与南美洲最近的距离为965千米,距新西兰2000千米、澳大利亚 2500 千米、非州南端 3800 千米。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与印巴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横断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南极冰盖最高点为4100米。西南极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是南极最高峰。 

                水资源 
                南极洲 98% 的地域被一个直径 4500 千米的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冰架延伸到其周围的海域,夏季冰架面积为 265 万平方千米,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面积达1880万平方千米;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冰盖总贮冰量为25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60米。 

                气温 
                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其低温的最根本原因是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大陆永久冰封雪盖。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4~10月为冬季,11~3月为夏季,沿海地区夏季月均气温0℃左右,内陆地区为-35~-15℃ , 冬季沿海月均气温为-30~-15℃,内陆地区为-70~-40℃;位于东南极的前苏联东方站在1983年6月记录到的最低温度为-88.3℃。气温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下降,东南极比西南极低。南极虽然贮存了全球 75% 的淡水 ,但因其以永久固态方式存在,故南极异常干燥,有白色沙漠之称。沿海地区年降雪量相当于900毫米,而内陆仅为50毫米。在南纬 50°~70°南大洋水域,低压气旋不断,有时环南极水域中的低压气旋可同时有6个之多,并自西向东运动,风速可达85千米/小时。南极大陆的冷空气自海拔高的极点地区向地势较低的沿海区运动,形成强烈的下降风,风速最大可达300千米/小时。 
                3000万年前南极是个气候温和、草丰林茂、动物成群的大陆。到了2800万年前,冰盖逐渐形成,绝大多数动植物便绝迹了,已不存在高等动物和开花植物,仅有 34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200多种地衣、85种苔藓、28 种伞状菌和25种欧龙牙草。沿海有两种显花植物和近千种海藻。南极陆地上仅有一些微生物和少数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植物丛、地衣、泥沼中。在南极发现的无脊椎动物有 387种 。与南极大陆贫乏的生物种类相比较,南大洋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其生态系中有个稳定的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磷虾→乌贼、鱼类→企鹅、鸟类→海豹→鲸 ; 磷虾是南大洋食物链中关键的一环,其总贮量为6.5亿吨;除此 ,乌贼贮量为 1亿吨和近2万种鱼类。南极共有21种企鹅 , 大都生活在南纬 45°~55°地区。 

                矿物 
                根据近 30 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 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 , 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地质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探索 
                发现经过 18 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1775 年英国J.库克船长历时 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 ,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27楼2007-02-05 06:41
                回复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西经82°19′和南纬 68°43′、西经73°10′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J.威德尔南下到南纬 74° 15′ ,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 D.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 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J.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 E.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 ,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1909年 D.莫森 、E.戴维斯和 A.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L.阿蒙森和英国的R.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 找南方大陆 , 历史上把这一时 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 极和南极点 , 涌现了不少可 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 , 人类在 南极探 险逐 渐用 机械设 备取代了 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H.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R.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L.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 


                  领土问题 
                  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从 1908~1941年,共有7个国家先后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1908 年英国首先宣布对西经20°~50°、南纬50°以南和西经 50°~ 80°、南纬 58°以南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 ;1923 年英国又对从东经 160°到西经150°、南纬 60° 以南的罗斯扇形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并委托新西兰总督管理,这也是新西兰所要求的那块扇形大陆。实际上英国当时的真正企图是要将整个南极大陆纳入其版图。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亚人莫森率领的英-澳-新西兰联合考察队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考察。接着,英国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 亚对 南纬 60°以 南 、东经45°~ 136° 和东经142°~160°相当于南极大陆40%的650 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水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法国以他们的探险者最早发现阿德雷沿岸为由于1924年对东经136°~142°、南纬67°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 
                  1938年德国派测绘船对毛德皇后地一带进行闪电式考察,在6天半时间内用飞机对毛德皇后地 60 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与拍照,并每隔25千米空投一颗曲十字金属标记物。挪威在 1939 年1月也声明对东经 45°至西经 20°之间的地域拥有主权,但既没向南延伸到极点,也没有规定其北部边界的纬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国舰艇以凯尔盖朗岛为基地在西南极水域时常出没拦劫商船和捕鲸船,从而突出了南美大陆与南极半 岛之间德 雷克海 峡的军事意义。为此,智利在1940年宣布对西经53°~90°之间、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阿根廷于1941年宣布对西经25°~74°、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他们的依据是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地质上的亲缘关系、有效占领理论以及西班牙原来所宣称的对南极领土要求的继承。英国、智利、阿根廷3国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区相重叠,致使3国之间发生争论。英国于1947年和1955年为此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他们的领土,拒绝由国际法院审理。美国自30年代末开始,为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作准备 。1939年罗斯福总统即明确指示美国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人员在南极多设置一些美国标记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时在无人要求的伯德地(玛丽·伯德地)两侧各建了一个站。美国在 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并在1948年邀请英、法、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7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提出由 8 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与会国中有6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会议无任何结果。 
                  


                  28楼2007-02-05 06:41
                  回复
                    • 211.142.189.*
                    有朋友知道:赤道到南北两极点的距离相等否?


                    30楼2010-04-24 09:54
                    回复
                      • 124.112.253.*


                      31楼2010-05-16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