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帮大家理清楚一个问题:我们实际的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即为气是如何依照理产生世界的物。一切物体的形成,所依据的是气(即真元之气),依照的是理。而我们所谓真元之气是无极,一切理之全体是太极。无极至太极中间之程序,即我们的实际底世界;此程序我们名之为无极而太极。一切理,及由气至理之一切程序,总而言之,我们名之曰道。
关于道的范围是什么,朱子说:"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隐即所谓微,即所谓形上者,费即所谓显,即所谓形下者。朱子说:"惟道无对。"因为它亦是至大无外的,是无限范围的。
理是体,实现理之实际的事物是用。如就无极而太极说,太极是体,"而"是用,一切的用,皆在此用中,所以此用是全体大用。此"而"可以说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即是道;宋儒所谓道体,即指此说。《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宋儒以为此是孔子见道体之言。朱子注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宋儒以为孔子即水之流行,而见大用之流行。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至于天道,我翻阅了很多书籍,私下作了一下概括:宇宙间一切事物所依照之理,可以说这是天道。
当然我这个概括比较笼统,不过“道”是理学中一种时空说是没错的(是只就理学而言)
关于道的范围是什么,朱子说:"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隐即所谓微,即所谓形上者,费即所谓显,即所谓形下者。朱子说:"惟道无对。"因为它亦是至大无外的,是无限范围的。
理是体,实现理之实际的事物是用。如就无极而太极说,太极是体,"而"是用,一切的用,皆在此用中,所以此用是全体大用。此"而"可以说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即是道;宋儒所谓道体,即指此说。《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宋儒以为此是孔子见道体之言。朱子注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宋儒以为孔子即水之流行,而见大用之流行。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至于天道,我翻阅了很多书籍,私下作了一下概括:宇宙间一切事物所依照之理,可以说这是天道。
当然我这个概括比较笼统,不过“道”是理学中一种时空说是没错的(是只就理学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