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吧 关注:42贴子:1,773
  • 3回复贴,共1

“嗡阿吽”三字明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嗡阿吽”三字明,又称为金刚诵,是佛教之藏密主教金刚总持即普贤王如来的根本咒,代表佛的三密和三身。 “嗡阿吽”三种子字是三世诸佛的心髓,也是一切佛菩萨身语意的根本种子字,而一切心咒犹如诸佛菩萨的命根。 仅仅是口诵心咒,即可感应到诸佛之心,从而获得无量的福德。尤其是嗡阿吽三字金刚咒,它是咒中之王,是一切咒的源头,也是诸咒之母,这在若干密续中多有提及。 “嗡”代表佛的身密,白色,化身; “阿”代表佛的口密,红色,报身; “吽”代表佛的意密,蓝色,法身。 “嗡”:象征五部佛的种子字、报身佛的心咒 “阿”:象征普贤王如来等、法身佛的心咒 “吽”:象征如释迦摩尼佛、莲花生大士等之所有化身佛的佛号与心咒 “嗡阿吽”:能断除三毒,所谓三毒就是贪瞋痴,而所有八万四千种的烦恼,其根源就是三毒。 “嗡”:清净贪之毒 “阿”:清净瞋之毒 “吽”:清净痴之毒 “嗡阿吽”三字明是充满人类宇宙的根本法音。佛部、莲花部、金刚部的声密。 “嗡”,我们自己心脏跳动,血脉流动的声音就是“嗡”音。它是宇宙原始生命的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能量,是佛部的声密,表示佛的声密。 “阿”,人出母胎,呱呱坠地,开口第一声就是“阿”音。它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是人与动物诸生命的开口音,具有无边无际的功能。是密宗阿部的开口音,是莲花部的声密。   “吽”,物质世界,天上雷鸣,地下地震,都是“吽”音。它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它具有无限无量的生发功能,是金刚部的声密。 “嗡阿吽”三字明法理   “嗡”,是人体之气转向脑部所发之声。发这种音时,需要用圆型的口腔共鸣器和唇型来表达它,形成一个圆满的圆形。“嗡”的念诵,可以调和阴阳,使虚症得补,实症得泻。最低效果,也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如果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念此音,可以使头部发汗,自然而愈。   “阿”,是人体之血转向心部化而为气所发之声,也是气转而至喉所发之声。内闻为无声之声,开口即声。若懂得“阿”音部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五脉轮结,同时也可以清理脏腑之间各种宿疾,修之持久,可以体会内脏气脉震动的效果。   “吽”,气下降到脐轮则是“吽”字音。藏密特别重视“吽”音,以“吽”音通一切音,表五方佛之心:观想“吽”字,可以转“贪嗔痴慢疑”五种烦恼成为光明的佛的五种智慧。懂得以“吽”部音念诵,可以震开脉结,促进新陈代谢,启发新的生机,最少也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实际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句咒语,便是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普贤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存在的意思。 “嗡阿吽”代表三身体性的圆满,即是法报化三身、大手印身。此三字除了在生起次第有清净三业,转三业为三密的功德之外,在大手印或大圆满的“且却、妥噶”或在圆满次第、金刚诵法方面,皆有许多成佛修持大法。故仅仅“嗡阿吽”三字,就有无量无边法门,能由此而离诸三业烦恼,证得一切三身体性圆满成就 “嗡阿吽”三字咒语的广大功德作者:法隆阿阇黎   密宗念诵咒语修持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种特别音符,震动我们身体内部气脉,使它激发生命潜能,以超越惯有的现象,通于人天之间极为奥秘的至理明言,进入极神妙之领域,启发神通与般若智慧。   “嗡、阿、吽”三字明是修持密宗法教中,极为重要咒音,对此三字总持圆满广大功德上,上师曾经作精要开示:[嗡、阿、吽]表三身体性的圆满,即是法报化三身、大手印身。此三字除了在生起次第有清净三业,转三业为三密的功德之外,在大手印或大圆满的[且却、妥噶],或在圆满次第、金刚诵法方面,皆有许多成佛修持大法。故仅仅[嗡、阿、吽]三字,就有无量无边法门,能由此而离诸三业烦恼,证得一切三身体性圆满成就。   当师父在修法时,开始都会念此三字,此即召请十方诸佛如来,并与法界融结成一体,亦是圆成三身体性的重要秘密。此三字即是大手印心亦是一切身口意,法界秘密功德,是我们成就一切法报化三身,六大神通功德体性之光明,现起一切神通之来源。   实际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句咒语,便是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贤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存在的意思。   “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德。若就人的身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和人自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心脉流动声音相近。所以,凡是念诵[嗡]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须要懂得它发音善巧的妙用。就以最低效果来说,它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假如伤风感冒,若连续不断地念此字音,也可以使头部出汗,得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阿”是开辟宇宙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中人部的声音。


IP属地:广东1楼2012-06-29 13:08回复
    又自心乐明无念的体验不断生起,烦恼妄念不断减少,行者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解心,或因虔诚恭敬而落泪,性格调柔,利他的悲心自内油然生起,这是意业稍获清净的表现。 也有修行人梦中穿白衣、沐浴、喝白乳、吃果实、爬高山、穿越大海或旭日东升等等,有这些梦境的,都是业力清净的显示。 仁波切也开示:嗡阿吽舍的念诵数量须达到四十万遍。这是为令初业修行者心向佛法,故定此数。实际上,上等的修行人,需念诵直至产生道验,直至道地的功德圆满稳定,方为达标。 这样地修持,上根者可即生成就,中根者可在中阴时得成就,下根者下一世或至十六世以内可获成就,这是密宗金刚乘的殊胜之处。 4.行持时的注意事项: 修行人无论产生何种苦乐的体验与显相,均不要为欢喜与我慢所转;当境界中显现佛或鬼神时,也不要被希翼与恐惧所缚,要顺其自然而行持。若能这样,就具备了将过失转为功德,将障碍转为成就的甚深窍诀。 到了稍能调伏身心时,应去除自认为获得高成就的我慢,应谦恭而无胡乱的言行,言行应符合世俗的规范。 行持时,不论有什么样的体验,可跟自己的上师,或非常有缘的道友进行交流,不要随便见人就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原因是此时修行人的觉受体验,并没有达到稳定,搞不好还容易造成他人的偏执与嫉妒,故应隐密自己的功德。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具有纯正的动机,有利他的菩提心,更有圆满的行持,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修持佛法时,若存害人的恶心,又有违背世间法律的恶行,那么成就佛法的机会就渺茫了。 一个合格弟子应具的品行:求法心切,精勤修持,对法理能理解与证悟,言行调柔,性格温和,具有勇猛的利他大悲心,内心对上师与佛法生起恭敬与信心,遵守上师的教诫开示,金刚道友之间团结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具备这些品行,也算是个不错的弟子了。 上师教言如甘露,为利我等录成文, 若有违越教言处,三根本前诚忏悔, 以此述写之功德,愿法兴盛师长住, 远离战争与饥病,愿诸有情皆成佛。


    IP属地:广东4楼2012-06-29 13:08
    回复


      6楼2012-07-11 1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