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东北虎吧 关注:383贴子:4,133
  • 14回复贴,共1

【转贴】老虎和狼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相互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至猛兽吧
就平衡自然生态的效果而言(比如通过捕食猎物,来调节猎物的数量和年龄构成等,从而维持植物,低等动物,草食动物和整个生态群落的平衡),不同种类的捕食动物有时候可能会有殊途同归的作用--比如,一种捕食动物数量缺少或者灭绝时,可能就会有别的捕食动物替补它的捕食角色,甚至完全填补该灭绝五种在生态链中的作用--包括接管栖息地或者地盘等,反之,如果捕食动物之间对生态的调节作用有较大不同的话,那么一种捕食动物的灭绝就有可能导致所处的这个生态结构出现连锁反应。
大型捕食动物之间在体型,自然寿命,捕食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捕食动物对猎物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也随之出现差异,甚至这种不同也影响到了捕食动物之间的互动。
1.直接的相互影响比如捕食动物之间通过相互避让,食物篡夺,直接灭掉竞争对手;
2.间接的相互影响比如通过减少猎物数量等(减少了猎物数量,就意味着强势捕食动物可能会对非强势捕食动物有挤出效应)。
直接也好,间接也罢,都会导致至少一种捕食动物会被另一种捕食动物竞争性的挤兑。
本文就以西伯利亚虎和灰狼为例,说说捕食动物之间的互动对彼此以及对他们的猎物的影响。
首先,要提出两个重要问题:A.老虎和灰狼在锡霍特山脉地区的相互关系如何?有无证据证明二者之间有竞争性的排挤行为?B.在当地生态里,这两种捕食动物是否有类似的调节猎物过多数量的功能?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我们有证据证明老虎确实对灰狼有排挤的影响,但人类的干扰会使这个排挤行为发生逆向反应—灰狼反而对老虎有排挤影响。当然,分析表明,这两种捕食动物对猎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影响生态系统结构的角色也不会相同。



IP属地:广东1楼2012-06-26 00:05回复

    研究地区


    


    IP属地:广东2楼2012-06-26 00:05
    回复

      当地的有蹄类猎物主要有7种:
      1.red deer (Cervus elaphus),
      2. wild boar (Sus scrofa),
      3.sika deer(Cervus nippon),
      4. roe deer (Capreolus capreolus),
      5.Manchurian moose (Alces alcescameloidus),
      6.musk deer (Moschus moschiferus)
      7.ghoral (Nemorhaedus caudatus).
      当地的捕食动物除了老虎和灰狼外,还有
      Far Eastern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远东豹
      lynx (Felis lynx), 猞猁
      brown bears (Ursus arctos) 棕熊
      Himalayan black bears (Ursusthibetanus)喜马拉雅黑熊,或者就叫黑熊。
      当然,在当地,只有老虎和灰狼算得上是广泛分布的捕食相对大型有蹄类的大型捕食动物。这是因为,远东豹栖息地局限在东部山脉附近,熊算不上有蹄类的主要捕食者,而猞猁捕猎对象又太小。
      研究地域(SAZ)目前约4000平方公里,Red Deer是本地数量最多的有蹄类,其次是Roe Deer, 野猪的数量变动幅度很大,但总体来说,它应算作普通猎物。
      


      IP属地:广东3楼2012-06-26 00:05
      回复

        尽管老虎和灰狼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很明确,但导致灰狼数量减少的机制尚不清晰。有专家报道过老虎抢夺食物以及灰狼清理老虎杀死的猎物残骸。有专家认为,老虎并不直接捕食灰狼,并且认为灰狼会主动回避老虎活动的领地,这也导致了两种动物之间在空间上的错开,当老虎种群增加时,灰狼就只出现在周边区域。当然,简单的捕食替代效应和回避原则(指老虎替代了统一领地内灰狼的捕食角色,而灰狼则避开老虎)似乎并不能解释灰狼在如此大范围的地域内数量锐减。尽管只有四条记录说有老虎杀死过狼,但西虎最出名的是杀狗的劣迹,官方报道说,在1957-2002年间,在SAZ地区(该地区养狗为非法)及临近地区,老虎共杀死104只狗,而老虎杀死另一种犬科动物---豺也有过多次记录。虽然很少见,但一种捕食动物被另一种捕食动物直接捕杀,被推测是控制多种捕食动物重要的手段。因此,尽管缺少清晰的证据,我们(文章作者)还是认为灰狼被西虎直接捕杀很有可能是导致灰狼在锡霍特山脉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角色(捕食者调节被捕食猎物种群)弱化为非显著角色的推手。
        灰狼和西虎对猎物的影响
        老虎和灰狼对猎物种类的选择在研究地区内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只是在猎物的年龄-性别构成上有所区别。我们的研究模型也证明老虎和狼的捕食行为对猎物所造成的影响是有变化的。
        老虎和灰狼的食谱范围和对猎物的选择
        通过文献以及各种表格信息的比对,虽然有部分数据有偏差,但我们有证据表明这两种捕食动物具有相似的食谱范围。两种捕食动物的猎物种类有很大的交叉,见表10.2
        当然,两种捕食动物之间也有区别,由于red deer的数量众多,西虎对应也捕食较多red deer,但西虎对野猪的猎杀明显多于roe deer,有很强的捕食倾向性,这个结论的取得是在长期观察记录中得到的,并与同时期的灰狼数量多少没有关系。而狼捕杀野猪的几率小于捕杀roe deer或者red的几率,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SAZ地区的狼捕食musk deer的比例惊人的高,要知道,musk deer通常生活于高海拔的针叶树林中,而这样的区域老虎很少去。另外,不同地区间的red deer种群密度有高有低,但red deer在老虎食物中的比例始终稳定,而不是随某一地区red deer的多少而变化,这可能是因为老虎不同于狼,它们很喜欢捕食野猪。另外,我们发现,老虎捕食red deer时,对雌兽捕杀的比例大于雄兽和幼兽的比例之和—表明老虎非常倾向于捕杀雌兽,但捕食野猪时,捕食的概率则很均匀,无论是雄性,雌性,亚成年,还是幼兽,比例几乎相等。而狼捕食鹿时,尤其钟情于幼兽,而对成年鹿的捕杀则不断变化着雄性或者雌性的比例高低—说明狼的捕杀还是基于猎物的脆弱性。
        


        IP属地:广东6楼2012-06-26 00:06
        回复

          老虎和狼之间的竞争排挤性和消除(猎物)冗余的功能
          Mech(应该是个学者)在1974年时指出,几乎没有动物可以竞争得过狼,只有老虎可能是个例外。在东南亚地区,在老虎的大部分栖息地里,狼基本都不见踪影。是否这种负相关关系具有因果上的联系尚不清楚,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证据表明,老虎压迫狼的数量到了从本地灭绝的地步,或者说使狼的数量降低到使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性角色都变得不显著了。狼只有当人类猎杀老虎,减少老虎数量的时候,才能逃脱被老虎竞争排挤的命运。虽然现在有很多项研究都记录了大型捕食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但象老虎对狼赶尽杀绝,逼到从当地灭绝的地步还真的是相当罕有的例子。
          我们的分析表明,老虎和狼在食物链上自上而下的影响(当然还因此包含它们俩对生物多样性的广泛影响)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尽管食谱类似,老虎和狼也都把red deer当成是首要的捕食动物,两者仍然有在猎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狼倾向于捕杀red deer,而老虎非常喜欢捕食野猪,这可能是由于野猪相比其他善于隐蔽和奔跑的猎物而言,相对易受攻击。而狼和老虎各自主要捕食动物的差异,会改变老虎和狼对多物种生态系统里有蹄类的影响。
          所有已知证据表明,狼选择red deer是考虑猎物易受攻击年龄层的因素,而老虎对red deer得捕杀则没有性别和年龄层的区分。
          这些结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善于奔跑的捕食动物和善于隐蔽偷袭的捕食动物,两者对猎物的选择有不同。我们的两个模型都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狼对猎物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可能比老虎大不少。而我们从已有数据中(原文用模型和数据解释,这里不详细说了)也得到这样的信息,捕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解释不了狼控制猎物种群的效果强的结果(也就是说老虎的种群数量和狼的种群数量的多少和它们控制猎物数量的能力没关系)。
          对能量摄取方面的数据表明,狼通常吃的比我们按照他们的体型所推算的摄入量多,而老虎则吃的少,尽管这两种捕食动物的消化机理有些区别,但很可能这些区别是源于这两种动物的进化过程有区别:捕猎模式以及社会性。
          作为埋伏型杀手,老虎凭借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和短距离内的冲刺而获得了较高的捕猎成功率,老虎的追击很少能超过150米,有专家说,西虎捕猎野猪和red deer的成功率分别为54%和38%。因为老虎是独行侠,它们的捕猎间隔时间也比较长(6-9天一次)。概括起来,较高的捕猎成功率,短距离内的冲刺,再加上较长的捕猎间隔,导致了老虎对能量的低摄入量(相对的低)。与虎相反,狼的捕猎成功率较低,平均下来(基于单个猎物)只有14%,作为追击型猎手,它们可以追击猎物达数公里,尽管群居生活给狼提供了捕食大型猎物的能力,进而获得了更多的生物量/每次猎杀(编者按,这个生物量/每次猎杀就是个从单次猎获生物量衡量猎杀效率的比率),但群居生活也会有相应的代价/牺牲。尤其是要指出的是,分享捕杀的猎物会导致每只狼的个体只能获得较低水平的能量/每次猎杀。结果是,对狼来说,它们的捕杀率必须相当的高,这也导致了它们结对捕猎时要跑更远的距离。群居生活的另一个代价是必须消耗在族群内部互动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比如大家一起互相照应,打招呼等互动),而这种消耗/代价在独居性动物如老虎身上就完全避免了。
          


          IP属地:广东7楼2012-06-26 00:06
          回复

            文章总结:
            通过食肉动物对猎物种群的直接影响,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间接影响。在有食肉动物功能性冗余(意思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肉动物具有相似的生态学功能,并且这种生态学功能相对于所处的生态系统来说,显得不合适的多,就比如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猎物总共能容纳10头狼和2只虎,那么15头狼加上4只虎出现时,这些肉食动物原本的生态功能就显得有多余之处。本人理解)的生态系统中,保护某一种食肉动物可能对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不很重要。不幸的是,很少有研究能估测出大型食肉动物在生态功能上的交叉问题。通过调用历史数据,我们揭示出狼在人类影响降低老虎数量时顶替老虎成为了顶级捕食者,然而,老虎数量的恢复导致了狼被老虎竞争性的排挤出去。狼和老虎的食谱相似,但,狼倾向于捕食red deer,并且更倾向于选择易受攻击的年龄层段,而老虎则倾向于捕食野猪,而对性别年龄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我们的两个模型都表明,狼对猎物种群的抑制性程度强于老虎。
            ---完,欢迎大家讨论。
            


            IP属地:广东9楼2012-06-26 00:06
            收起回复
              先发个牢骚:怎么每个都这么长。。。。:)
              这个贴子很相近但是觉得意义不大!排除人为因素就是优生率太。。。自然选择的结果!虎和狼并不是几年几十年上百年才出现的产物。它是百万年来地球上共同生存的动物。无论狼是否对猎物种群的抑制性程度强于老虎它们都是促使使物种相对平衡中的一分子!所以我觉得这个论证意义不大!
              以前猫科科长说过一个论点:狮子在生态上强于虎!
              我的观点是:排除人为的因素各种现存的动物都是各自生态坏境中的优胜者!不存在孰高孰低之分!失败者已经被自然淘汰灭绝了:)
              虎和狼即可以抑制猎物种群也有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当然虎自身也有抑制作用!


              IP属地:陕西12楼2012-06-27 15:24
              回复
                没有人气的吧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6-29 22: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