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作为侯爵,原本只有一军,
晋献公去世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超越六军30个师的势力,二军有28个师,再加上一些蛮族附庸国家。这些国家,从度量衡可以分为老曲沃地红黍黄帝制(也就是周制)、老陶寺地黑黍黄帝制、霍国早商制。黑黍黄帝制征兵规则与红黍同,所以很容易转化
晋惠公输给秦穆公,丧失了西边很多地盘,但是通过“作州兵”,把霍国蛮族早商制转化为了周制,反而有了三军。《国语晋语三》司马说进三军之士而数庆郑曰:“夫韩之誓曰:失次犯令,死;将止不面夷,死;伪言误众,死。今郑失次犯令,而罪一也;郑擅进退,而罪二也;女误梁由靡,使失秦公,而罪三也;君亲止,女不面夷,而罪四也;郑也就刑!”庆郑曰:“说,三军之士皆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
晋文公归国,重新改为二军,并晋南草中之戎,平周乱后,天子赐予南阳地,又有了三军六卿,很快把一些山地蛮夷附庸国家转化为步兵三行,实际为九个军,攻击楚国郑国曹国又获得五鹿地一个军,于是改为五军十卿,这得益于晋国重视步兵,所以转化不拘泥于战车
一、晋文公末年(西元前628年)晋国人口:10个军*125马车*200户*6口=150万口
一、晋文公时期(西元前633年前后)晋国人口总量的估算(李亚峰):196.8万
https://tieba.baidu.com/p/1682967630?red_tag=0175393362晋襄公败秦而得滑国,得秦土,并箕,并陆浑之戎,改编这些山地蛮族,又得新乡附近地,增加到了三军十二卿晋灵公、晋成公时,秦国反击占有河西,但是晋国东扩到宋,增加全军司马,有了十三卿晋景公败于楚,但是之后击败了晋东南各个蛮族和他们占据的邢台、邯郸、安阳,末年又有了十二卿,晋厉公继位后,有了四军十六卿天子有西六军和东八军一共十四个军,晋景公六军十二卿也才十二军,晋厉公四军十六卿才十六个军超过天子,晋卓公三将三佐九辅五吏才二十个军万乘晋悼公发展太原,改编晋东南早商制蛮族,有了三军六卿九大夫三尉乘马御,19个军还有多,而20个军就是万乘晋平公击败进攻太原的蛮族,进一步北扩改编蛮晋西北族,
二、晋平公时期(西元前537年前后)晋国人口总量的估算:20个军*125马车*200户*6口=300万口
二、晋平公时期(西元前537年前后)晋国人口总量的估算(李亚峰):不少于288万
之后击败早商制中山国,地盘达到了25个军,而此时牛耕也在进一步推广,分掉公田和开发太原沼泽后,内部挖潜到40个军(实际上是小户变大户,6口变10口折算成5口,所以实际只有20个军万乘,另外一半不参战)
三、晋国后期(西元前453年前后)中心地区最高人口总量的估算:40个军*125马车*200户*5口=500万口
三、晋国后期(西元前453年前后)中心地区最高人口总量的估算(李亚峰):400万以上
按三晋西北得上郡,东北侵占代郡、侵占中山,西南占据商洛、侵占秦国,东南灭郑国、侵占宋国,有了55个军时,三晋爆发内战,有了万乘的魏国先与弱小的赵国开战,又与接近万乘的韩国开战,从此三晋被秦国吞噬,赵国虽然得代郡、灭中山有了万乘,但是长平之后国君昏庸,终于被秦国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