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吧 关注:37,630贴子:378,898

回复:再次声明!世界上没有鬼!灵魂是科学的,请从科学角度阐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灵魂和水很像,水是自然界物质形态中最特殊的一种了,兼具物质的存在性和意识的无形性。所以李小龙先生最喜欢用水来说教。水可以结为冰,也可化为气,刚柔并济。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可以变为什么形状,适应一切物质,且永远不会消失。水是生命的源泉。
灵魂看似无形,却赋予我们意识和力量。在我们体内,它充斥了全身,却无从发现。正常情况下,他默默的影响我们的意志,引导我们行动的方向,与我们的身体完美的融为一体。在危机时刻,灵魂能发挥惊人的能量,赋予肉体以强大的韧性和刚性,就像柔软的水瞬间化为坚硬的冰。
肉体死亡后,灵魂如同气化一样,消失于空气中。其实并非消失,而是等待下次转化为雨水重临大地。周而复始,灵魂永存。
水是生命的象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灵魂是“自我”的象征,有灵魂就有自我。当我们站在水中的时候,是否有一种回归本真的感觉,灵魂出体后存在于哪里?不会是水中吧?呵呵


IP属地:江苏510楼2013-05-21 10:32
收起回复
    楼主我顶你,完全一种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1楼2013-05-21 12:55
    收起回复
      看标题感觉还不错,但说轮回不太赞成,你没懂我说的“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轮回”这句话的意思,灵魂轮回只是一种误解,严谨的说不存在有灵魂轮回,感觉你好像是在灌输轮回思想,我经常梦到未来并且非常准确并得到灵感,你说的好多都是错误的,我不想多解释


      来自手机贴吧512楼2013-05-21 13:03
      收起回复
        楼主,灵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赞同,但是我想说,等级不应该是地级动物就低级灵魂,高级动物就高级灵魂。比如那些万中无一的很聪明的动物个体呢?人类中间某些弱智连聪明的动物都不如,我觉得还是有利率问题,人也会有低级灵魂,动物也会有高级灵魂!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3楼2013-05-21 13:19
        回复
          或许,灵魂之上是更高级的存在在控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4楼2013-05-21 14:33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515楼2013-05-22 15:13
            回复
              对你无语!轮回不存在,你解释说的是能量转移也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你只靠思考是不会懂的,一定要有灵感才能悟道,你的观点好多在根基上站不住脚,不多解释只说别灌输轮回思想了


              来自手机贴吧516楼2013-05-23 19:05
              收起回复
                楼中楼真坑爹,重新回楼主:新的人生是他的不是我的,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假设灵魂真的存在,我和他有何相似之处?就凭他有我原拥有的一种叫“灵魂”的东西?可笑!昨天我钱包被一小偷偷了,小偷有了我原拥有的钱包,难道他就是我了?


                IP属地:上海517楼2013-05-24 09:55
                收起回复
                  有一高僧,别人向他问禅,探求生死玄关,高僧曰:别动!打了那人一耳光,又曰:疼否?那人说:疼!高僧曰:你活着。
                  那人又问:我老父昏迷数月不醒,打他也不疼,却也没死,何解?高僧曰:非不疼,乃疼而不可告也,汝观其眼球转动,仍未死。
                  此人再问:我儿新死,肉体将腐,魂魄何去何从?高僧曰:转入轮回。又问:何为轮回?曰:花落花开而已。
                  又问:我妻十月怀胎,肚中孩儿或可是前子?曰:可。 如何分辨? 不可分辨! 那大师如何得知? 藕断丝连,近水楼台而已。 此儿能记得父母否? 不能! 那有何用?不过一新生儿矣,怎曰轮回?
                  高僧大笑:你煽其耳光,必哭,哭则活矣;你抚其腋下,必笑,笑则乐矣,活而乐也,足矣!此人挠头不懂。
                  高僧曰:生死本无界,生后即死,死后即生。如能感知喜怒哀乐,又何必执着于前生后世?死而复活,亦是如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知也。此乃本尊不灭。
                  本尊即为灵魂。这位高僧是难得不将生死扯上因果报应等宗教理论的,非常客观!这也是我最赞成的古人关于生死的理论,不带一丁点迷信色彩!只要能自己深刻感觉到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就算没有前世的记忆,一样是你自己!灵魂不灭!


                  IP属地:江苏518楼2013-05-24 10:54
                  回复
                    夜黑风高之灵异群129292805


                    来自手机贴吧522楼2013-05-26 11:03
                    回复
                      哦 就是 就是这个道理 眼见的未必都是真的,耳听难道都是虚吗?


                      524楼2013-05-26 12:17
                      回复

                        人从何而来?
                          人为何而生?
                          人死后又会如何?
                          ——困扰着哲学界的三大命题
                        技术的发展,科学的昌明,当人类已把自己的目光洒向无边的宇宙与浩渺的时空时,是否还会有一瞥余光审视一下人类自身……仅仅从人类学中的纯科学意义已无从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的,至少是现在在科学界仍然在喋喋不休的争吵着。
                          实质上以上三个问题已自人类出现伊始便困扰着人类本身,多少才华横溢哲学家,多少自命不凡的科学家,终其一生也不得生与死的真谛;老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叔本华、弗洛依德、释加牟尼……一连串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都曾对于哲学三大命题有过深深的思考与探索,可是真正的说透的又有几人?
                        一 生之思考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我每次静极而思时,我都会想到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苏菲式的问题,可是这不是别人加诸与我的,是我自问,并且一直想自答的问题。
                          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说,我当然是我母亲生下来的;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我当然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283天的时间发育而成!
                          可是我真想不通,我是如何由一个无知小小的细胞最终成为一个能说话能思考的人的,之间的变化如何完成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之间的经过多少的物理化学或是其它的变化?是谁给予了这种变化?……生命是多么奇妙呵!
                          而且这只不过是作为我对于人类个体的生命的由来的思索;当我们把自身个体放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时,整个宇宙的发展史中时,我再次为我之生感到迷惑与振憾??如果从一个人一生下来往上推,他之所以存在,他的父母必须存在(2个个体生命),他的父母的父母必须存在(4个个体生命)……以此类推,按照现行历史教科书中,人类出现在300万年前,仅以以计算,二十年一代,15万次。2的15万次方,一个现在存在人类的生命。最起码是以2的15万次方的生命个体为基数而产生的;我们如果有兴趣再往下推理的话,地球不过是四十六亿年前产生的,太阳系也不过是存在了七十亿前吧,宇宙产生也不过是140亿年前,也是是说在地球,在太阳系,在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产生的一刹那间便决定了在140亿年后的你的生命的开始。一个生命可以延续140亿年直至导致另一个生命的开始。140亿年间有宇宙爆炸,有陨石袭击地球,有冰川,有洪水,有战争,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天灾与人祸,只要在140亿年间现存在的个体生命的始发点到现存在的个体生命之间中任何一个环节,至少是2的15万次方的个体生命中有一个出了差池,那么这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于现今出现了。
                          想到这里,我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后怕感觉。我在为自己现在幸运的生为自己幸运的存在的同时,又想:在我之前的最少最起码的2的15万次方的生命,是如何保证一丝不损的经过陨石袭击地球,有冰川,有洪水,有战争,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天灾与人祸而生存的?
                          而这一点也不过是从地球上出现了类人猿或是初始的人类的生命的开始计。
                          推理:我-人类之始-生物生命之始-有机物-无机物-虚无(宇宙为一质点)
                          而当因为我的存在,必然有一个我的人类之始,也必然有一个我的产生我的生物生命之始,也有必然有一个我的有机特之始,也必然有一个为产生我的生命的无机物之始。
                          也就是说在产生我的之前,在或许是数百亿年前,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刹那间便注定了我的生命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的归极本就是一个原子或是一粒微尘或是一质点或本就是虚无!
                          我的生命来源于虚无?
                          MY GOD!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结论?
                        二 人为何而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当我们有能力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的事时,人们都莫不会问自己:我为何而生?其实这是个关于生存意义的话题。
                          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或曰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或曰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生之日的不一而足,看着如此多的活着的理由,我觉得挺奇怪的,仿佛人一旦没有了追求,没有了目标,人就不必活下去一样!
                          某些年前,当我年少的时候,我也这么认为过,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没有了目标,活着也就没有了意义,那么人莫如死去……
                          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了一篇奇怪的小说,余华的,《活着》时,我的想法变了,我被书的主人公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深深的震撼了;一个老人,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儿女,没有了孙子,亲人一个一介的都凄凉地离开了他,最终守候他的只有一头象他一样老的牛,可是他仍然活得安逸与实在,一点或失落或抱怨或颓废的的意识也没有,当余华以第三人称的笔询问他的生活态度并提出疑问时,老人没有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只是喃喃着:活着就是活着。
                          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生的真义。人活着并不一定要强加给自己什么理想,目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毕竟如意者少,失意者多!人何必给自己自寻烦恼呢?如《活着》中的老人,你可以说他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可是他的活着的质量未必比那么有理想有目标人差,甚至更加的邂意与舒心。
                          人的理想目标的实现的终级目标莫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可是活得更好对自己生命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其实死亡亦同时逼进,这其实也给了那些自命有大理想大目标之人一个莫大的讽刺:当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在追逐着死亡。
                          其实,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
                          而不是在于活着的时候追求着什么,可是世人舍本求末着多矣!
                          记住一句话:活着就是活着。
                          简单。真理。
                        三 人死后又会如何?
                        人有生必须死,正如生不是任何人可以抗拒的一样,死同样也不是任何人所能抵抗的;生命来自虚无!那么死亡的人将去向何处?
                          没人有能够知道?如果有世界上还有比生命的开始更加神秘的现象那么便是死亡了。生命的诞生,虽然我们在那生命的开始都未曾有过意识。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当我们长大成人之时从初试谛声的婴儿多少可以感知;可是死亡呢?当我们想去感知死亡时,在我们死亡的一刹那间,想去感知死亡的载体已然消失,所以永远没人有能够体味死亡的滋味!
                          故而对于死亡世人牵强附会者多矣!有谓之死后有天堂地狱之说,有谓之成仙得道之说,有谓之死生轮回之说……我认为这些都是扯淡,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人死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这些死亡之说皆不可信……
                          也许有许多濒临死亡体验之说,可是濒临死亡与真正的死亡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正如水,当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没有被冷冻至冰点,水根本就不会变成固体;一样,濒临死亡与真正的死亡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濒临死亡毕竟仍然归于生的范畴,所以根本不能以濒临的体验代替真正的死亡体验。
                          那人死后会怎么样呢?是不是真的会以另一种形式而继续存在呢?还是真正的彻底的消失,归于虚无呢?
                          谁能够真正的知道?
                          本来死亡的体验就是一个两难命题的。生不可能知死之滋味,因为他没有死;死亦不知死之滋味,因为他既然死了,就不可能再活过来,如何知道?
                        我的关于生与死的最后一个困惑?
                          谁能知道?
                          如何知道?


                        525楼2013-05-27 12: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