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读书会吧 关注:2贴子:202
  • 4回复贴,共1

对比帖:简-奥斯丁PK勃朗特姐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过河


1楼2012-06-15 14:53回复
    只能说,我很厚道地对比一下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一点一点来吧。


    2楼2012-06-15 14:54
    回复
      先来介绍奥斯丁:(1775年12月26日——1817年7月18日)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 (奥斯丁的画像)
      简·奥斯汀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1]


      3楼2012-06-15 15:04
      回复
        再介绍夏绿蒂-勃朗特(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4楼2012-06-15 15:17
        回复
          等我找找艾米莉-勃朗特再帖


          5楼2012-06-15 1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