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吧 关注:13,234贴子:105,793

山东为何无昆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东为何无昆曲?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6-14 18:21回复
    曾经有过的。据胡忌《昆剧发展史》引清代小说《歧路灯》,“适然山东本城亲戚们饯行,叫个昆班唱堂会。”明末清初全国各地的官场均通行昆曲。现在全国有昆腔留存的地方屈指可数,山东自然没有。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6-14 18:34
    回复
      山东地区现在虽然没有昆曲,听说有个亲戚叫“柳子戏”。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门户其中的一个,今年苏州昆曲节山东柳子戏,??可以了解一下,该曲种也是用笛子,笙伴奏。


      IP属地:天津3楼2012-06-14 20:16
      收起回复
        柳是凑数的,都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声腔。柳子戏音乐成份复杂,昆,乱,青,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6-14 20:22
        收起回复
          柳子很正常。山东柳琴,河南曲剧、坠子,徐州拉魂腔、连云港淮海戏都是柳子系统的。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6-14 20:58
          收起回复
            山东为何有昆曲?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6-14 21:45
            回复
              京剧里的 <小上坟>,就是柳子腔的戏。近年演出的倒是不多见。爱看。


              IP属地:天津8楼2012-06-14 23:19
              回复
                这类曲牌的词格与唱腔的结构都比较严谨,每支曲牌的句数和每句曲词的字数都是固定的。速度缓慢、旋律华丽的原板(慢三眼板)曲牌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曲牌的特点是字简腔繁,中间多虚词衬字,或将一部分词反复唱。曲子与小令包括“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 “五大曲”是指柳子戏中常用曲牌〔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黄莺儿〕、〔耍孩儿〕。其中每支曲牌唱腔都有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并且男女腔齐全,各自均可自成一套。因此“五大曲”基本上代表了柳子戏音乐的主要风格。
                客腔是指吸收其他剧种声腔的曲调,如[青阳]、[乱弹]、[罗罗]、[昆腔]、[皮簧]等。这些来源于不同剧种的声腔以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为柳子戏增色不少,并在长期融合使用中逐渐“柳子化”,成为柳子戏唱腔曲牌音调的组成部分,如[越调]、[平调]、[二八调]、[下调]。
                -------------------------------------------以上是从百度柳子戏词条中摘录来的关于柳子戏的音乐成分描述。
                不难看出:柳子戏的主体音乐是曲子,且这些曲子很显然属于我国北方弦索腔系统。而客腔部分显示柳子戏与其他声腔大类的姻亲关系。有古老的罗腔,有明代昆山腔、青阳腔、清乱弹腔(山东戏曲习惯叫“扬州乱”)、原始的皮簧腔。
                所以柳子戏本身与山东、安徽、苏北各省的拉魂腔(周姑子)戏完全不同,按照戏曲形态学,柳子戏身上留着的是古代大剧种大声腔的血脉,是各路大声腔在山东交融的结果,而肘鼓子乃近代乡土小戏,并无血缘交集。


                9楼2012-06-15 09:06
                收起回复
                  河南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最初登上舞台时,曲剧的腔调大多采用"杂牌小调"的形式,仅有〔阳调〕、〔剪靛花〕、〔诗篇〕等十余支。后逐渐吸收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曲艺"大调曲",丰富了唱腔的形式。曲剧的曲牌大多由两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种垛子组成,有大牌子(大调)、中小杂牌(小调)和丝弦曲牌之分。总的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曲剧的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大约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剪剪花〕、〔诗篇〕、〔打枣竿〕、〔茨儿山〕、〔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青阳扇、〔潼关〕、〔小桃红〕、〔满江红〕、〔劈破玉〕〕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状元游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 多种。   大牌子(大调)一般均在百板以上,主要有〔马头调〕、〔边关〕、〔黄鹂调〕、〔满江红〕、〔劈破玉〕、〔背弓〕、〔叠落〕、〔寄生草〕、〔叠断桥〕、〔小桃红〕、〔起子〕、〔重楼〕、〔金纽丝〕、〔上小楼〕等。这类大调一般慢板长腔,表现婉转柔细,缠绵悱恻。   中小杂牌(小调)则均在百板以下,主要有〔阳调〕、〔太平年〕、〔诗篇〕、〔满舟月〕、〔打枣竿〕、〔罗江怨〕、〔银纽丝〕、〔剪剪花〕。这类小调多表现为声韵清亮,灵活多变,音域宽广,音调随高就低舒展自如,可塑性大,表现力强。也有一些把原有曲牌改编成新曲调的,如〔小汉江〕、〔软诗篇〕等。另有吸收其他剧种的,如〔书韵〕、〔瓦碴堆〕等。
                  --------------------------------------------------------------------
                  以上是河南曲剧的曲牌音乐介绍,这一类不属于古代北方弦索腔系列,属于小曲曲牌,来源很复杂,明清俗曲,民歌等,这类戏曲也有曲牌联套法则。与河南曲剧曲牌类属和性质很类似的有陕西眉户,山西眉户,江苏扬剧等,这类戏曲一直保持着民间小戏的模式,与大戏声腔家族关系不大,在清代蒲松龄就给这类戏曲写过剧本。与弦索腔系统的宫曲曲牌很不相同。


                  10楼2012-06-15 09:19
                  回复
                    河南坠子是在清代后期以及民国融合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的曲艺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合流形成一种新的曲艺,就叫坠子。后来梨花大鼓、河南湖北三弦书、安徽河南山东琴书、河洛大鼓等大批的曲艺艺人纷纷加入坠子的行列,这就就是后来的河南坠子啦。河南坠子的兴起,也造成了梨花大鼓、三弦书等曲艺的衰落。
                    道情,相传是道教音乐演变过来,多唱一些神仙得道的故事,只是后来的道情也与这个完全脱节,基本变成彻彻底底的民间小曲了。
                    河南坠子和弦索腔系统也没有多少关系,河南坠子也属于明清民间小曲的范畴。


                    IP属地:广东11楼2012-06-28 20:50
                    收起回复
                      啊?你也是山东的?我是聊城的,你是?@红楼不是楼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7-20 15:03
                      收起回复
                        在俺们鲁西北,豫剧的势力比吕剧大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7-20 15:06
                        回复
                          柳子戏出名的有《张飞闯辕门》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7-20 15:11
                          回复
                            


                            17楼2012-07-20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