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郭德纲、于谦,相声界近来新人辈出。何云伟、李菁、曹云金已成明星艺人,高晓攀只用了七个月就成名了,王自健也以火箭般的速度走红。相比而言,1970年出生的方清平就显得有些平淡,方清平自认为年纪有些大,性格中庸,没有年轻一辈的猛与快。但自从北京电视台《脱口而出》推出后,方清平明显觉得找到了个真正的出口。事实也是如此,这档北京味风格的脱口秀成了收视第一,方清平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周立波一样的人物。
方清平是十多岁在少年宫时开始接触相声的。当时,相声正处于火爆期,方清平家是工人出身,家里的出发点很朴素:说相声总比当工人强。
方清平跟丁广泉、孟凡贵学过相声,23岁正式拜李金斗为师。方清平没有像现在的相声新人那样举办隆重的拜师礼。方清平说,老师还是很心疼我们,认为拜师太花钱。事实上,到了方清平正式拜师的时候,相声开始被一种叫电视小品的新事物挤对得没了市场,方清平那时可能还不如当工人更稳定。
方清平说,当时学的就不多,也就几个段子就开始走穴了。当时,说相声不像现在是专场,你得有很多节目。走穴时就说最好的,如果说新的,效果不好,反而没了生意。所以,只要有几个段子受欢迎就一直说这几个。而现在,新一辈的年轻人反而更传统,更多地掌握了传统相声。
相声不能养活自己,方清平就投身电视圈。在电视圈,方清平什么都能干,做编导、写剧本、当策划等。方清平干过的栏目有《艺苑风景线》、《精彩大放送》、《本山快乐营》等。
让方清平重回相声界源于多年前的一次相声拍卖,方清平创作的相声被拍卖成功,但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人说,否则还是收不到钱,于是,方清平只能自己说自己创作的相声。
方清平真正第一次被人关注,是在相声大赛中靠单口相声,靠一种独一无二的冷幽默获得二等奖时。他说的是《幸福童年》,讲述了“70后”、“80后”都很熟悉而他们的父辈、师长一代也很熟悉的儿时生活。一些笑话很平凡、真实,有一种清新的怀旧感,而冷幽默也令方清平有了自我形象。
方清平的成功却并不能让他快乐,更多的是一种尴尬。当时,方清平只有两个自创节目,总在电视上播,一下就没吸引力了。方清平也拿这事调侃自己,事实上,方清平走了一条自选的苦路。本身单口就难说,冷幽默又比一般幽默难,有时,冷幽默一不小心就成了冷场,而冷场会使方清平很尴尬。方清平一边与李菁、何云伟等一批新人走穴,一边加紧创作新段子。但正如方清平所说,那时一心只想写新段子,但越急越写不出来,这与功利心太强有关。
新一代相声演员成名飞快。他们年轻,传统功底好,大多会几十段,上百段传统相声。他们脑子活,接触大量新鲜事物,并总能快速地反映在现场相声中,再加上网络、电视的推崇,新一代演员成名很快,而且一下就进入商业经营阶段,比如有自己的班底,比如有自己的剧场、书场,比如有自己的电视栏目等。
方清平没那么快,也没那么猛,方清平说,我都过四十了,不可能不中庸,不可能不平和,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犀利。方清平在等待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就是北京电视台的《脱口而出》节目。北京电视台推出《脱口而出》说来挺有意思,推这档节目,居然是为了保护北京话,推广北京话。其实想想看,还真有这种需要。现在北京有两千万人,有多少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人呢。北京已经是一个杂聚的城市,不少人以说香港、台湾腔为荣,也有不少人喜欢上土得掉渣的东北话,这自然是赵本山的功劳,而有的人喜欢上了海派周立波的南方调调,而真正的北京话,特别是新北京话反而没有被发现其中的流行价值。于是,《脱口而出》就被定位为一个北京味的脱口秀节目。
方清平当主持再合适不过,他熟悉相声,也熟悉电视节目,而且有一些知名度,还会创作。但第一期,方清平也有点乱,主要原因是脱口秀、主持人、相声演员这三个角色应该怎么处理,最后,方清平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主持风格是脱口秀与相声的结合。
方清平说,做《脱口而出》肯定看过很多周立波的节目。他认为,周立波绝对创下脱口秀在中国的最大成功,从小俱乐部说到剧院,再到体育馆,再到卫视节目。但方清平觉得自己有些地方没法借鉴周立波。方清平说,周立波成功很大原因是他的节目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在这方面方清平只能做到说说笑话,让大家乐乐完了。
《脱口而出》之所以让方清平找到成功通道是因为这个节目能最大程度发挥方清平的能量,而且能一直持续下去。创作新段子很难,但创作一期《脱口而出》则相对容易。《脱口而出》主要从国内、国外各种趣事中找段子,二十分钟的节目大致有十个话题,追求一两分钟一个包袱,这些事本身就有幽默感,有的串联起来更可乐。一方面,《脱口而出》信息量大,另一方面《脱口而出》包袱多而且新、鲜、活,自然很容易吸引观众,而且老少咸适。比如,方清平说:在成本后边加上一个零是名牌,在成本后面加两个零是奢侈品,在成本后面加更多的零是文物。如果一个二十分钟的节目有很多包袱,那它就真是档合格的脱口秀了,脱口秀与相声不同,相声大多还是故事,而脱口秀则更小、快、灵,就如方清平所说,如果能达到连续爆笑的效果,节目就成功了。
事实也是如此,这档只有5至6个人,成本不到10万的新节目,收视率一下就冲到了高位,而许多每期数十万、上百万一集的节目还不如《脱口而出》。正因为此,《脱口而出》将来的影响力与上升空间是很大的。这档节目不到两个月就能看出未来前景,这也算得上北京台的成功栏目案例。
说到方清平,他还很冷静。当问到他会成为周立波那样的高价电视红人时,方清平很平和,他说,这个节目对自己绝对重要,也绝对是为自己找到了出路,而且,这个节目绝对会越来越受欢迎,但自己与周立波相比还差得远。方清平说,我不想那么犀利,那么具有攻击性,这是我的年龄、性格决定的,稳与中庸是我的价值观。比如,方清平火了,也有人为他投资做像周立波那样的脱口秀剧场,说与周立波不一样的北京脱口秀,但方清平没有那么冒进,尽管终于脱颖而出,但方清平仍然是那个“爱吃鸡蛋灌饼”的低调非主流人物。D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