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教育成了这几天最牵动人们神经的新闻点。多数时候,各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和沉重的学业负担都是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但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顽疾远不止于此,5月底《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中学生:阴盛阳衰》的文章就挑明了这一点。现行的教育体制重视语言表达和机械记忆,往往需要耐心安静的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男孩“好动”的天性。男孩要么压抑自己去适应教育体制,要么出局。 现行教育体制让男孩吃亏:“阴盛阳衰”成了中国学校通病 5月底,《纽约时报》以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男孩受到压抑为主题做了一个专题报道。该报道中采访了一些来自上海的学生和老师。接受采访的男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每天的生活:“我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男孩喜欢做的事情——参加体育活动或打游戏,或者在外跑步——我每天必须至少学习15个小时,每周7天,几乎天天如此。”而其他男同学也与他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憎恨学校,也憎恨他们的女同学,因为这些女同学比他们“聪明”,老师们也更喜欢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