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钓叟吧 关注:735贴子:9,126
  • 2回复贴,共1

为何“中医治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讲究“治病求本”,何为“本”?比如食欲不振,分为饮食积滞,脾胃气虚,肝气犯胃,湿邪阻滞,胃阴不足等等原因。中医要根据病因不同,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用方剂。 而西医,就没有进行详细的归纳分类。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虽然同为饮食不振,因为病因不同,就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施治方法。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饮食积滞,是因为暴饮暴食影响了脾胃消化功能,属于实证,采用消食导滞的方剂,就可以治疗。如保和丸。脾胃气虚,则是因为脾胃衰弱,运化无力 (相当于西医说的胃动力不足)。属于虚证,采用补脾健胃的方剂,对证治疗。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 肝气犯胃,是因为肝郁气滞,影响肝对脾胃的疏泄调节功能,导致胃失和降,而出现食欲不振。 属于实证(也有胃气本虚者,则属于虚实夹杂)。采用疏肝理气的方剂。如开胸顺气丸。 湿邪阻滞,是因为外感湿邪或脾虚湿滞,湿邪阻滞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厌食胸闷。外感湿邪,属于实证,用藿香正气散;脾虚湿滞,属于因虚致实,用参苓白术散。胃阴不足,是因为“伤寒阳明病”或温热病,或因为嗜食辛温燥热食物,而伤胃阴。导致胃主和将功能降低。应该采用滋养胃阴的方剂,如益胃汤。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6-09 14:28回复
    . 中医,是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归纳疾病的病因,针对病因,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的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学,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这和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区别。 总之,中医治病是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等等外部表象,探求根本病因。再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才是中医的本质。 再举数例: 1.西医说的“胃酸过多”,用小苏打中和胃酸,而不是解除产生胃酸的原因,所以西医治不好胃酸过多。 2.高血压,用降压药降低血压,并没有解除血压升高的病因,所以,终身服药。 3.甲亢,用“减”法,变成甲减,甲减用加法,变成甲亢。所以终身服药。 4.类风湿,用激素止痛,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力,并没有解除类风湿的致病原因,所以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终身服药,最后坐上轮椅。 。。。。。。 西医的思维方法就是对抗,中医的思维方法就是治病求因。 中医药的方法就是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就是经络诊断,测出致病经络,把失衡的经络调理平衡,把虚弱经气提升充盈。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6-09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