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人吃肉较为精细,而且对肉的部位十分讲究。当然,这也是宫廷乃至贵族阶层的美食传统。早在战国时期的孔子就对肉食的部位做过明确的界定:“割不正,不食。”贫苦的老百姓恐怕有肉吃已经不错了,吃肉的准确部位恐怕只有贵族士大夫的专利,所以孔子也把这一标准归为“礼”而必须严格执行的。随着天地翻覆,沧海轮回,历朝历代庖厨们已经对各类肉食有了更为娴熟的烹饪运用,肉食各部位的使用更为广泛。从宋代的两款肉食可以看出,古人的烹饪技巧不亚于我们的现代人。
肉生法:
用精肉切细薄片子,酱油洗净,入火烧红锅、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丝,再加酱瓜、糟萝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丝、香油拌炒。肉丝临食加醋和匀,食之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