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制作过程:
这副抹香鲸标本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制作成标本的?
时间要追溯至2001年5月14日的早晨,广西北海“桂北渔12025”号渔船
照例出海捕鱼,行至琼州海峡海区时,发现了一头巨鲸尸体,该船遂将其拖回至北海岸边。初期,该鲸无人关注,直到广东和福建某些机构表达了购买意愿,才引起
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出面表明:巨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得私自捕杀、贩卖、运输和利用。此头巨鲸依法归国家所有,继而决定由上海海
洋大学将巨鲸制成标本,供科研教学之用。
随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飞抵北海,鉴定该鲸为一头雄性抹香鲸。但由于且存放多日尸体已经发臭,专家们只好会同有关人员就地进行解剖,单是将内脏等就地掩埋就用去了大量石灰和酒精。专家们继而对该头抹香鲸的骨骼和鲸皮进行简单处理,并
编好序号,然后由一个载重十吨的冷冻车将重达五吨的骨骼及鲸皮运往上海海洋大学进行研制。 经药物处理和一年的浸泡后,由上海海洋大学与厦门商朝生物标本研究所一同研究剥制标本,历时一年多,最终还原成两个完整的标本:一副抹香鲸的鲸皮标本和一副抹香鲸的骨架。

在广西北海市抹香鲸遗体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