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是和几个小朋友小范围的相聚活动大家带去了儿童节礼物,没有另外集资和结余就不列收支明细了,也附上去年我们探访社区低保家庭时了解到南方都市报关于几个小朋友情况的报道:
吴羡愉,四年级,家住水均岗
踏进吴羡愉的房子,映入眼帘的是贴满墙壁的报纸,还有报上用毛笔写的字“××年×月×日,女儿吵架了”。羡愉的妈妈陈阿姨是一个聋哑人,平时她和女儿靠纸墨沟通。吴爸爸无奈地说,由于妻子无法出外工作,一家生计就靠他一个月1000多块钱撑着。女儿有时候也很淘气,母女俩时有吵架。 羡愉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她见到记者来,放下手中的笔,主动跟记者打招呼。她刚刚在客厅的小桌子上埋头做语文功课,笔体歪歪斜斜的。她爸爸说,“她握笔姿势不对,写得不好,但老是不听教,不改正。”其实,羡愉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算不错的,刚刚的数学测验考了91分,但是英语却不尽如人意,只有70分。(南都爱心记者 余思毅) =======================================================================
嘉荣,12岁,家住海珠区后乐园街
在妈妈英姐眼中,嘉荣是个小调皮,而且学习“不够好”。他的语文、数学成绩维持在85分左右,英语一般70 多分。英姐曾想送嘉荣到补习班,不过费用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昂贵。 虽然在妈妈眼中不够“优秀”,但生活中嘉荣还是很会体谅母亲。每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嘉荣会用电饭煲煲好饭,再等英姐回来做菜。“我把煮饭的活包了,有时还帮忙洗碗。”
嘉荣的母亲在五金店打工,月入1400元。父亲患慢性病,不仅无法工作,而且每个月看病还要花去五六百元。家里有一台热心人送的电脑,嘉荣一直很想开通网络。“也不用现在就开通,等暑假时再开。”为了宽妈妈的心,嘉荣承诺,升初中后他不会玩游戏。(爱心记者孔小云)
==========================================================================
小钧,孤儿,9岁,家住白云区金泰东一巷 小小班长盼有书做伴
下午6时,小钧放下书本,趴在窗台上往外探寻。当看到爷爷回家的身影,他就会第一时间冲出房间向奶奶大喊 ,“阿爷返嚟啦!”在这个家里,两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是小钧相依为命的至亲。 小钧4岁那年,大年三十雨夜里的一场车祸,致小钧父母当场身亡,亲戚重伤,只有小钧完整无恙地从车里爬了出来。惨烈的事故给小钧留下了严重阴影,直至读书后,他才慢慢地恢复开朗,可一旦打雷闪电,他还是会吓得颤抖面青。
但在学习上,小钧从不让老人担心。因为品学兼优,还被同学选为了班长;学习之余,小不点还经常抢着做家务,会为辛劳了一日的爷爷奶奶捏捏肩,捶捶背。
为了照顾年幼的孙子,66岁的爷爷仍得接下24小时对班的看更工作,懂事的小钧因此不提任何要求。“其实,我最想要的礼物就是书。”小不点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做医生,这样既可以赚多一点钱,更重要是能救到很多人。” (南都爱心记者 李健)
========================================================================
去年六一探访活动后记:
【110606后记】感谢爱——小小的持续的爱心后记
http://tieba.baidu.com/f?kz=1101388756作者:广东庚饭_悠贵 225位粉丝 2011-6-6 22:19
【110609后记】感谢真诚--小小的持续的爱心二小分队后记^^
http://tieba.baidu.com/p/1104118962作者:广东庚饭_米雅 2011-06-09 1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