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及其各个部位皆有元神主管,又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个主部分”,又分脑为上庭宫,心为中庭宫,脾为下庭宫。每个部分有八神,
共二十四神。“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呼仙之气以求神仙,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聚气以为真”。他认为只要存思服气修炼
即可成仙。
黄庭经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古道书者,《道德》《参同》《黄庭》也。”清代著名道学专家董德方先生把三经相提并论,可见《黄庭
经》在道教中的地位。“黄庭经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也。”近代学者陈樱方先生言简意赅的概括了《黄庭经》的丰厚内涵和文化底
蕴。“肘传丹箓千年术,口咏《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内丹家吕洞宾对《黄庭经》也一往情深。“采药不辞千
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大诗人陆游也认为《黄庭经》是养生之妙术。苏东坡曾书抄《黄庭经》并
模仿其文体为之作赞的故事,东晋书法家“书《黄庭经》换鹅”的典故,都是艺林韵事。东晋五原人蔡延放弃家业,昼夜呤《黄庭经》的故事,
“二仙奶奶”太行山救唐王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谐,患生于多欲,害生于轻信,
祸生于多贪,罪生于不仁。”魏华存为中原人民留下的缄言,中原人自古传到今。
《黄庭经》简介
《黄庭经》,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据说为南岳魏夫人所传。
l.魏夫人生平
魏夫人(252—334),名华存,宇贤安,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人。是西晋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自幼好道,静默恭谨,爱读老庄百家
的书籍,有志于神仙冲举之本。经常服用胡麻散、茯苓丸,并做吐纳、咽液、守静的修功。亲戚来了,也不见面。经常要求找个地方去修道,
可是父母不答应。
24岁时,魏华存嫁给太保掾刘文。这样她就无法专门修炼,但是仍然按照道家房室的要求保护自己。后来生了两个孩子,等待他们稍稍长大
之后,魏夫人使与丈夫分居,仍然修道。
魏夫人独居清修,将近3个月。忽见王褒等真人降临,传授给她《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皮炎光》、
《石精金马》、《神真虚文》、《高仙羽玄》等经,共有31卷之多。其后,景林真人又传授绪她《黄庭内景经》,要她昼夜存念,告诉她读过
万遍之后,就能洞观鬼神,调和五脏,面有华色,返老还童。从此之后,魏夫人更加潜心修炼。
丈夫死后,天下大乱,魏夫人带领孩子渡江,经过洛阳到达南岳。从此就在南岳隐居,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魏夫人得道飞升,住世
83岁。升仙之后,棺内下葬的只是一把玉剑。
魏夫人羽化之后,其子刘璞传经法于杨羲。后经杨羲、许谧等人的传播,魏夫人所出的上清经法流行江南。至道教上清派茅山宗正式形成,
遂把魏华存尊为第一代始祖。其所传之《黄庭经》,更为时人所重。
2.《黄庭经》的不同传本
《黄庭经》现存两种:一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一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另有《太上黄庭中景经》一种,疑为后人著作,仅见《道
藏》中,一般不包括在《黄庭经》之内。
《内景经》、 《外景经》中,首先出世的是《外景经》。《外景经》在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中曾有著录。《抱朴子》成书于元帝建
武中(317一318),《外景经》此时已有传世本。宋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说:“世传《黄庭经》著,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也。”所指
《黄庭经》便是《外景经》。又世传此书系由晋代魏夫人所留传下来。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写过《外景经》,传说王羲之喜欢大白鹅,
以悟书法之理,便写《黄庭经》与道士换鹅。
《内景经》据务成子注叙说,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云笈七签》说,其书也是魏夫人所传,授自
旸谷神王。
《黄庭外景经》与《黄庭内景经》内容一致,且多相同相似之句,可证原出一本,因流传不同而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