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份到沈阳上古峰老师的全脑优势发展课程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嗯,我终于愿意写报告了。为什么?因为我要在内心平静、舒服、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感受。
以上一段话,最能体现C脑思维偏好者的特色——注重感受,凭感觉做决定,注重人际关系,表达的方式偏好感性。
上一段话却是出自我的逻辑脑A脑。
哈哈,很好玩吧!由此可以一窥古峰老师的全脑课之一斑吧!
“全脑优势发展”,仅仅题目就足以让C脑的我望而却步了。但是,却由于这是古峰的课程让我愿意一试,因为我们认识两年了,我所认识的古峰不是一个无趣的人,和他聊天甚至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并且他和老古老师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更多我在老师那里接触不到的新视角,无论是佛法的灵性的还是价值观,他都带给我很多惊喜。关系比教育重要,决定去听课的,还是我强大的C脑!
第一天的课程基于一份思维测评报告展开(要在开课前15日内完成)。拿着报告我哭笑不得,懊恼大于开心。我看到我的A脑思维偏好度低得已经越过正常线了,古峰说数据表明我是对逻辑思维排斥。我欲哭无泪。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脑残的感觉尤其明显。
课程的节奏很快,我来不及懊恼,一个又一个游戏开始了。
在一个游戏中,我持放弃态度,因为我对数字不敏感,对逻辑不感冒。我听着同组的学员们在讨论,和我一组的王欣自然而然的成为领袖(此人BD脑,有目标,又有行动力)。扰攘了许久,听着大家毫无头绪的摸索,我忽然灵光乍现,一串数字明晰晰的出现在脑中,一个个步骤分分明明,我兴奋得想跳起来!结果我就不说了,为即将上课的同学保留神秘感和新鲜感。
这个游戏让我太震惊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对数字如此敏感,对逻辑如此明晰。我对自己刮目相看。古峰老师说,当我的C脑被满足之后,A脑就会发挥作用了。我想起来了,对数学的厌恶来自小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为此惧怕数理化好多年。以我的情况来看,先天偏好的情感C脑被压制,导致对逻辑A脑思维产生抗拒。那就是说当我的情感需要被满足了,自然就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古峰老师说,ABCD四个脑的思维我们都是具足的,只是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有所偏好,偏好的程度高低不同。
当我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我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别人。不是他否定我,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如此而已。接受自己和别人不同,也接受别人和我不一样。这应用在我和老张的相处中太合适了。虽然老张还没有上过课,但据我估计,此人必定是逻辑思维(A脑)偏好者。我们一旦涉及工作的交流就互相死机,他听不懂我,我听不懂他,两人经常形成胶着状态,不是吵架就是不欢而散。
全脑课之后,我开始理解他了,当我们互相听不懂的时候,就是都陷入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中了。越得不到满足就越不肯让步。古峰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就是用对方的语言来交流,如果不行就用“桥接”的方式。古峰老师最让我钦佩的是,他能够用四种思维模式来根据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行转换。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次课程,让我由衷的欣赏自己。其实我对于自己的敏感、感性是有质疑的,在游戏中,当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使别人获益,使团队更有凝聚力的时候,那种由衷的欣喜充溢心灵。
这次课程,有夫妻一起来参加的,很奇妙,夫妻的思维模式刚好是互补的,他们因为彼此的不同而结合,在一起之后又会为彼此的不同而纠结,上了课才知道这里面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不禁相视失笑了。
这次课程,还有团队来参加,古峰老师说,对于团队来说,就是要实现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做一件完美的事。如果团队中有ABCD脑的人,他们虽然不同但是能够实现互补。他们参加课程之后就明白了,彼此思维的不同正是组成团队的关键元素。
这次课程,有大学生来参加,明白自己的思维优势,对选择职业有指导性作用。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并能充分发挥出来,每个人都能在发挥自己思维优势的同时发展出其他思维,每个人都是可以是全脑。
(其实,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与人沟通,怎么可能只用单一思维呢?全脑发展优势指的是思维的偏好度。如我此刻写文章,用了A脑的逻辑,B脑的细节,C脑的感性和D脑的整合。每个人都是全脑,不是吗?正如此刻看文章的你,你通常会看到你思维偏好度高的,而忽略掉你思维偏好度低的部分。呵呵~如果对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感兴趣,就来参加古峰老师的全脑课吧!)
以上一段话,最能体现C脑思维偏好者的特色——注重感受,凭感觉做决定,注重人际关系,表达的方式偏好感性。
上一段话却是出自我的逻辑脑A脑。
哈哈,很好玩吧!由此可以一窥古峰老师的全脑课之一斑吧!
“全脑优势发展”,仅仅题目就足以让C脑的我望而却步了。但是,却由于这是古峰的课程让我愿意一试,因为我们认识两年了,我所认识的古峰不是一个无趣的人,和他聊天甚至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并且他和老古老师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更多我在老师那里接触不到的新视角,无论是佛法的灵性的还是价值观,他都带给我很多惊喜。关系比教育重要,决定去听课的,还是我强大的C脑!
第一天的课程基于一份思维测评报告展开(要在开课前15日内完成)。拿着报告我哭笑不得,懊恼大于开心。我看到我的A脑思维偏好度低得已经越过正常线了,古峰说数据表明我是对逻辑思维排斥。我欲哭无泪。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脑残的感觉尤其明显。
课程的节奏很快,我来不及懊恼,一个又一个游戏开始了。
在一个游戏中,我持放弃态度,因为我对数字不敏感,对逻辑不感冒。我听着同组的学员们在讨论,和我一组的王欣自然而然的成为领袖(此人BD脑,有目标,又有行动力)。扰攘了许久,听着大家毫无头绪的摸索,我忽然灵光乍现,一串数字明晰晰的出现在脑中,一个个步骤分分明明,我兴奋得想跳起来!结果我就不说了,为即将上课的同学保留神秘感和新鲜感。
这个游戏让我太震惊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对数字如此敏感,对逻辑如此明晰。我对自己刮目相看。古峰老师说,当我的C脑被满足之后,A脑就会发挥作用了。我想起来了,对数学的厌恶来自小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为此惧怕数理化好多年。以我的情况来看,先天偏好的情感C脑被压制,导致对逻辑A脑思维产生抗拒。那就是说当我的情感需要被满足了,自然就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古峰老师说,ABCD四个脑的思维我们都是具足的,只是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有所偏好,偏好的程度高低不同。
当我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我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别人。不是他否定我,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如此而已。接受自己和别人不同,也接受别人和我不一样。这应用在我和老张的相处中太合适了。虽然老张还没有上过课,但据我估计,此人必定是逻辑思维(A脑)偏好者。我们一旦涉及工作的交流就互相死机,他听不懂我,我听不懂他,两人经常形成胶着状态,不是吵架就是不欢而散。
全脑课之后,我开始理解他了,当我们互相听不懂的时候,就是都陷入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中了。越得不到满足就越不肯让步。古峰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就是用对方的语言来交流,如果不行就用“桥接”的方式。古峰老师最让我钦佩的是,他能够用四种思维模式来根据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行转换。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次课程,让我由衷的欣赏自己。其实我对于自己的敏感、感性是有质疑的,在游戏中,当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使别人获益,使团队更有凝聚力的时候,那种由衷的欣喜充溢心灵。
这次课程,有夫妻一起来参加的,很奇妙,夫妻的思维模式刚好是互补的,他们因为彼此的不同而结合,在一起之后又会为彼此的不同而纠结,上了课才知道这里面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不禁相视失笑了。
这次课程,还有团队来参加,古峰老师说,对于团队来说,就是要实现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做一件完美的事。如果团队中有ABCD脑的人,他们虽然不同但是能够实现互补。他们参加课程之后就明白了,彼此思维的不同正是组成团队的关键元素。
这次课程,有大学生来参加,明白自己的思维优势,对选择职业有指导性作用。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并能充分发挥出来,每个人都能在发挥自己思维优势的同时发展出其他思维,每个人都是可以是全脑。
(其实,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与人沟通,怎么可能只用单一思维呢?全脑发展优势指的是思维的偏好度。如我此刻写文章,用了A脑的逻辑,B脑的细节,C脑的感性和D脑的整合。每个人都是全脑,不是吗?正如此刻看文章的你,你通常会看到你思维偏好度高的,而忽略掉你思维偏好度低的部分。呵呵~如果对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感兴趣,就来参加古峰老师的全脑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