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相诸葛亮
我这人记性不好,对历史只记事件顺序,不计具体年代,请多多包涵。
烟鬼挣赚,
看看偶们的孔明,一出场就让刘皇叔闹个没脸,刘皇叔心想“现在我要树立求贤若渴的形象,小样,以后再和你算帐。”――――刘备打拼半生,知道了没有人才,绝对无法与曹操抗衡。而这时候的孔明在半推半就之间亮出《隆重对》
罪名1:隆重对。很多人把隆重对当作孔明的才智的代表,可是我看来不是。在一大通务虚之后,提出:立足荆州,再取益州――――当东吴是空气。也就埋下了荆州问题和东吴翻脸的种子;然后,怎样取益州?朔江而上吗?二战时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也望重庆兴叹呢……当然,孔明同学有理想是积极的,赞扬一下。可行性嘛,相信刘皇叔也是老鸟……我更宁可相信《隆重对》是后人编写的。
好的,孔明出山了,好像军事上就没什么做为(和隆重对的军事战略纲领似乎有些相背),有朋友说了,火烧新野呢?看官,历史上好像没有说过孔明放过火。直接曹军就打来了。
然后孔明渡江去和孙权谈合作。有人说孔明舌战群儒,牛着呢。这是小说。刘备这些残兵败将,说合作是好听的,应该是求救(刘备曾经N次求救于吕布、曹操、袁绍…)。孙权不肯降曹,靠孔明说服,也说不过去。比如家里来了一个没落的亲戚,说有一个发财的项目,你投资10万,肯定会赚,你会随他吗?孙权对东吴的归属,对孙家的基业负责,他心里这本帐靠一个穷投末路的书生就能改变?
周瑜把曹操打回去,刘备乘这个乱劲儿发了一点财。什么华容道啊,借东风啊,都是小说编出来的。
刘备得了荆州的一天,也是和东吴矛盾存在的一天。好在东吴的鲁肃是个宽厚的长者,没有顺势把皇叔灭掉(要是我,早把大耳抓来炒着吃了)--事实证明,鲁肃的战略忍让是正确的。因为从大局来看,曹操是最大的敌人!!!
说了老半天,好像没孔明什么事。本来就是嘛。
随后的进川,是刘璋来请的(中了500万大奖),在庞统牺牲后,孔明才和张飞一起进川。史书写着,进川仗大都是张飞打的,孔明走得慢。
好,终于在成都立足了。孔明的报应也来了。刘备把孔明晾在那里不重用了,刘备看人的眼光是一流的。按说如果孔明大才,先主不会不器重啊,好歹用用孔明至少也算平衡“荆州派”吧。
这是孔明一生中最郁闷的时期。先主出兵汉中,没他的事,先主伐吴,他在一旁看热闹(劝也不劝,违反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不是存心放刁,就是放P不响。
兵败白帝,孔明的戏总算上演了。
(累不累,众看官是不是等急了?)
先发生的一件事,我不敢说是“肯定”,只能是“推测”。
章武二年(这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非常重要!)
先主在白帝城整整呆了一年,既不象招兵,又不象治病。这鬼地方,绝对不利于施政。
他干嘛不回成都?
同年的成都,几位大腕先后去世(糜竺、马超、许靖、刘巴…),有人说,76年不是也X席X理X令同时去世吗?那是他们年岁已高,马超、刘巴可是壮年啊。巧地可怕! 这一年国家大员,损失惨重(加上黄权、马良等)。
怎么样?先主,怕了吧?
随后先主就上演托孤大戏,一边把孔明李严扶正,一边对孔明说“你想篡位就篡吧”,意思是我让你玩大的。无论孔明敢不敢玩,这个时候也不能点头啊。(这可是史书上有的)--呵呵,佩服先主一把。
罪名2,只是我的推断,不能肯定孔明在玩什么把戏。
老头子终于走了。可是益州帮还有不少人呢,军权还不在自己手里呢。----呵呵,看看孔明的下半身(对不起,是下半生),似乎就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在打转。前半生还不能算“奸”因为证据不足,只能算“庸”,后半生就开始发挥了。
首先是平南。
大家注意了,以前孔明一直和军权无缘。
我这人记性不好,对历史只记事件顺序,不计具体年代,请多多包涵。
烟鬼挣赚,
看看偶们的孔明,一出场就让刘皇叔闹个没脸,刘皇叔心想“现在我要树立求贤若渴的形象,小样,以后再和你算帐。”――――刘备打拼半生,知道了没有人才,绝对无法与曹操抗衡。而这时候的孔明在半推半就之间亮出《隆重对》
罪名1:隆重对。很多人把隆重对当作孔明的才智的代表,可是我看来不是。在一大通务虚之后,提出:立足荆州,再取益州――――当东吴是空气。也就埋下了荆州问题和东吴翻脸的种子;然后,怎样取益州?朔江而上吗?二战时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也望重庆兴叹呢……当然,孔明同学有理想是积极的,赞扬一下。可行性嘛,相信刘皇叔也是老鸟……我更宁可相信《隆重对》是后人编写的。
好的,孔明出山了,好像军事上就没什么做为(和隆重对的军事战略纲领似乎有些相背),有朋友说了,火烧新野呢?看官,历史上好像没有说过孔明放过火。直接曹军就打来了。
然后孔明渡江去和孙权谈合作。有人说孔明舌战群儒,牛着呢。这是小说。刘备这些残兵败将,说合作是好听的,应该是求救(刘备曾经N次求救于吕布、曹操、袁绍…)。孙权不肯降曹,靠孔明说服,也说不过去。比如家里来了一个没落的亲戚,说有一个发财的项目,你投资10万,肯定会赚,你会随他吗?孙权对东吴的归属,对孙家的基业负责,他心里这本帐靠一个穷投末路的书生就能改变?
周瑜把曹操打回去,刘备乘这个乱劲儿发了一点财。什么华容道啊,借东风啊,都是小说编出来的。
刘备得了荆州的一天,也是和东吴矛盾存在的一天。好在东吴的鲁肃是个宽厚的长者,没有顺势把皇叔灭掉(要是我,早把大耳抓来炒着吃了)--事实证明,鲁肃的战略忍让是正确的。因为从大局来看,曹操是最大的敌人!!!
说了老半天,好像没孔明什么事。本来就是嘛。
随后的进川,是刘璋来请的(中了500万大奖),在庞统牺牲后,孔明才和张飞一起进川。史书写着,进川仗大都是张飞打的,孔明走得慢。
好,终于在成都立足了。孔明的报应也来了。刘备把孔明晾在那里不重用了,刘备看人的眼光是一流的。按说如果孔明大才,先主不会不器重啊,好歹用用孔明至少也算平衡“荆州派”吧。
这是孔明一生中最郁闷的时期。先主出兵汉中,没他的事,先主伐吴,他在一旁看热闹(劝也不劝,违反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不是存心放刁,就是放P不响。
兵败白帝,孔明的戏总算上演了。
(累不累,众看官是不是等急了?)
先发生的一件事,我不敢说是“肯定”,只能是“推测”。
章武二年(这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非常重要!)
先主在白帝城整整呆了一年,既不象招兵,又不象治病。这鬼地方,绝对不利于施政。
他干嘛不回成都?
同年的成都,几位大腕先后去世(糜竺、马超、许靖、刘巴…),有人说,76年不是也X席X理X令同时去世吗?那是他们年岁已高,马超、刘巴可是壮年啊。巧地可怕! 这一年国家大员,损失惨重(加上黄权、马良等)。
怎么样?先主,怕了吧?
随后先主就上演托孤大戏,一边把孔明李严扶正,一边对孔明说“你想篡位就篡吧”,意思是我让你玩大的。无论孔明敢不敢玩,这个时候也不能点头啊。(这可是史书上有的)--呵呵,佩服先主一把。
罪名2,只是我的推断,不能肯定孔明在玩什么把戏。
老头子终于走了。可是益州帮还有不少人呢,军权还不在自己手里呢。----呵呵,看看孔明的下半身(对不起,是下半生),似乎就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在打转。前半生还不能算“奸”因为证据不足,只能算“庸”,后半生就开始发挥了。
首先是平南。
大家注意了,以前孔明一直和军权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