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有多远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暗夜里翩跹飞舞,在酒醉间沉吟追问,在月色中踉跄徘徊……
这微醺、朦胧的此刻,仿佛并非中秋,一切都还在夏日里昏睡,远方的尖山深深埋藏它的身形;这迷乱、恣肆的时光,由他摆布、挥霍,好像并不曾远离,每一日都这样放浪声情!这婉转缠绵的你,为何不肯停留,令我在光影水流里再一次想你……
无论如何,这都是又一次狂欢,又一次追寻,又一次无边的呼唤,或许,也只是又一次徒劳的眺望。对东坡来说,与弟弟五年的分别似乎太过漫长。苏辙的文才无法与麻烦不断却处处好人缘的兄长相媲美,但他却是东坡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他的书信与关怀是东坡在尘世喧嚣中所能听到的最清澈的知己之音。当东坡身边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时候,子由的情意也许并不显得更多、更深厚,但当东坡不小心得罪了执政人物,变得行只影单,子由那平淡笃实的情怀便几乎成为东坡体味温情世界的全部内容,成为东坡复员精神气力的重要源泉。
在难捱的寂寞里,记忆悄然生长:二十年前(1056)的那一次科举,东坡兄弟同科进士,仁宗大喜,说:“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陈鹄《耆旧续闻》卷2)人生的云天之路从此朝他们敞开!十四年前(1062),他们又齐登制科,东坡尤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第三等,开创宋代制科以来的最高等级,而此时二人不过是26岁、23岁的藐藐乎小子!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暗夜里翩跹飞舞,在酒醉间沉吟追问,在月色中踉跄徘徊……
这微醺、朦胧的此刻,仿佛并非中秋,一切都还在夏日里昏睡,远方的尖山深深埋藏它的身形;这迷乱、恣肆的时光,由他摆布、挥霍,好像并不曾远离,每一日都这样放浪声情!这婉转缠绵的你,为何不肯停留,令我在光影水流里再一次想你……
无论如何,这都是又一次狂欢,又一次追寻,又一次无边的呼唤,或许,也只是又一次徒劳的眺望。对东坡来说,与弟弟五年的分别似乎太过漫长。苏辙的文才无法与麻烦不断却处处好人缘的兄长相媲美,但他却是东坡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他的书信与关怀是东坡在尘世喧嚣中所能听到的最清澈的知己之音。当东坡身边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时候,子由的情意也许并不显得更多、更深厚,但当东坡不小心得罪了执政人物,变得行只影单,子由那平淡笃实的情怀便几乎成为东坡体味温情世界的全部内容,成为东坡复员精神气力的重要源泉。
在难捱的寂寞里,记忆悄然生长:二十年前(1056)的那一次科举,东坡兄弟同科进士,仁宗大喜,说:“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陈鹄《耆旧续闻》卷2)人生的云天之路从此朝他们敞开!十四年前(1062),他们又齐登制科,东坡尤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第三等,开创宋代制科以来的最高等级,而此时二人不过是26岁、23岁的藐藐乎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