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杂谈吧 关注:215贴子:29,581
  • 7回复贴,共1

【杂谈】晚清十大高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28 09:55回复
     晚清十大高手:
    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


    2楼2012-05-28 09:56
    回复
      2025-07-21 19:56: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 董海川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3楼2012-05-28 09:56
      回复
        三 黄飞鸿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5楼2012-05-28 09:58
        回复
          六 杜心武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号儒侠,人称南北大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被万籁声称为自然门的第二代宗师,也是清末时的**党员,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因为他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
          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武,从小拜武林怪杰徐矮子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贵州、   云南一带做保镖。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师”。 1900年赴日本留学,他在那里认识了宋教仁,两人交识很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骨干,经宋教仁介绍,杜心武也参加了同盟会,并做了孙中山的保镖。杜心武担任保镖,并不是每天跟随孙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会议时,由杜心武组织几个人在会场内外负责保卫工作。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杜心武曾一度离开政坛,闭门事佛。日本入侵华北后曾试图让他出面组织华北维持会,但被他拒绝。他离开日占地区回到湖南,后到重庆,1937年开始在那里任全国抗日群众运动委员会主任。1939年复出,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会主任,赴各地发展党、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为全民抗战奔走呼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杜心武下山,曾任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终年84岁。杜心武一生之中,徐矮子对他的影响最大。后来杜心武功成名就,徐矮子回到老家四川,杜心武无论如何苦苦相留,也留不住。此后,徐矮子再无音讯。


          8楼2012-05-28 10:01
          回复
            八 燕子李三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中国正处乱世,为江湖好汉和武林高人纵横天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侠义英雄的传说。而“燕子李三”,无疑是其中颇有名气的传奇飞贼,几乎成了一个品牌。
            要了解“燕子李三”,首先必须弄清一个问题:燕子李三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各的传说。也就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经有好几个燕子李三,并非只是一人。而民间和官府又将各种无头盗案归结到其名号上,同时一些高来高去的飞贼也自夸是燕子
            李三,便于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当一个燕子李三被官府擒杀后,往往在其它地区又出现了自称或被讹传的“李三犯案”。所以严格来说,燕子李三已经成了当时活跃在北方平津冀鲁地区的许多飞贼共用的代名词。
            认为李景华不会有传说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轻功,不能在水面上点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确实非同小可。这可以从他的作案对象中看出。他的作案对象不是小家小户,而是深宅大院、高墙阻隔、护卫森严的富家大户。在这些地方,他能够来去自如,这不能不说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头朝下,借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样紧贴墙壁往上爬;也可以将系有长绳的铁爪抛于高墙或树枝之上,然后攀着绳子爬上去:还可以用脚蹬墙,借劲使力,巧妙地越过障碍;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撬开各种锁子……
            李景华一直在平津一带活动,曾在北平右安门外关厢居住。因身怀绝艺,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细致地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药水等,李景华很少失手,作案无数。曾到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窃,还偷过国务总理潘复、执政秘书长梁鸿志、爱新觉罗瑞仲家等人的财物,所以,名声越来越响,轰动一时。每次作案后,为显示自己艺高胆大,燕子李三还故意戏耍权贵,仿效传奇小说中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显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据说“燕子李三”的绰号便由此传遍民间。
            当时时局十分混乱,当权者即为国之巨蠹,为富者往往不仁。因此,老百姓对于专偷富人的李景华倒有一份亲切感,把他看做梁山好汉时迁一样的人物。李景华有时候也将偷窃的部分财物分给百姓,受到百姓的称颂。有报纸就曾这样报道:燕子李三“得赃数千元之巨,初冬往游城隍庙,见附近居民以贫苦者太多,遂起怜悯之心,每人一元或二元,任意施舍,遂为侦缉队注意,跟踪逮捕”。


            10楼2012-05-28 10:03
            回复
              九 孙禄堂
              孙禄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9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由老母抚养成人。他喜爱武术,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时间虽短,但他好学苦练,练得一身好功夫。11岁时背井离乡,去保定一家毛笔店做学徒。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文武兼学。两年后,孙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 孙禄堂然而他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由于孙禄堂本来功底深厚,又得程师竭力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封掌的精髓。为使他经风雨见世面,广识神州武林各派之精华,追本求源,挣脱师法樊篱,日后自成一家,便诚恳地劝他离师门去四海访艺。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他返归故里,同年在家乡创办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徙。 孙禄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共十一年,其间又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亲授,加之孙禄堂天资弥高、性情恬淡,故孙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冲空化境。继而孙禄堂为了研究拳与《易》之关系,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数月,多有心得,技艺精深,但丝毫无自得之意。年余后,程廷华称赞道:“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潜学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之。弟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由此聘他为幕宾,同往东北,1909年孙随徐返回北京。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此时孙禄堂武功卓绝,德高望重,誉满京城。1918年孙禄堂终于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请孙禄堂入总统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武林中不虚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称。 擅长武功:太极、形意、八卦各门拳法无一不精
              战绩: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艺成后游历天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11楼2012-05-28 10:04
              回复
                十 郭云深
                郭云深(1820~1901),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 郭云深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老能先生,说明来意,并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见郭云深所练手法灵速、气势严整而神气活妙,遂收为弟子。当时李老能以租种菜园为生计,郭云深帮助灌田、耕耘,一应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爱,便倾囊相授,郭十二年后艺成。后来因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被关进监牢,仍苦练功夫,由于项上有枷,脚上铁铐的缘故,练就了只能迈出半步的绝技——半步崩拳,所以,后来郭云深名扬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 郭云深在当时武术界很有声望。他的练拳,静如泰山,动如飞鸟。如遇不测之事,只要耳闻目见,不管对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云深想试试自己的功夫,让五个壮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顶住郭云深的腹部,郭云深一转腰,将五人打出一丈开外。对形意拳理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郭云深在北方数省教授学生多人,晚年隐居乡间,七十余岁而终。


                12楼2012-05-28 10:04
                回复